悦“纳”:我的抽屉我做主
2021-12-27施晓敏
施晓敏
教育背景
“纳”即为收纳、整理。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学会整理则是每个孩子必备的技能之一。而现实生活中,多数孩子意识薄弱,缺少方法的引领和自主收纳的主动性,为班级管理和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甚至会成为孩子自立成长路上的绊
脚石。
笔者聚焦班级问题,从学生的抽屉着手增强他们的收纳意识,引导学生在整理中收获自理能力,在整理中学会悦“纳”之法。
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明白抽屉脏乱问题的原因,了解整理的三种方法(分类理、有序放、无用扔)和保持整洁的妙招(物归原位、定时整理)。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己整理的好处,认识到整洁、有条理生活的意义。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习惯意识,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记录、拍摄班级抽屉实况;录制《抽屉的哭诉》故事音频以及《我是整理小达人》微课;准备一张需要整理的脏乱抽屉。
学生准备:提供在家里整理物品的照片,以及父母的寄语。
班会过程
环节一 情境再现,明问题
1.巧设情境,引出话题
(1)猜一猜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四四方方一间房,学习用品往里放,每间教室都需要,它在桌子底下藏。”谁知道?一起说!(抽屉)
(2)交流抽屉作用
师:嗯,它在哪儿呢?哦,在这儿呢,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抽屉!你经常把什么东西放里面?
2.呈现实况,发现问题
是呀,小小抽屉作用大,瞧,你想说什么?
预设:乱、脏,有损班级形象……
3.引出班会活动主题
师:这是老师前天在咱班教室悄悄记录下来的,确实需要好好整理一下,今天咱们就来学学怎样做抽屉的好主人!
【设计意图】以低段孩子喜欢的猜谜活动导入,引出“抽屉”,引发孩子的兴趣。通过交流,使孩子们意识到抽屉是我们收纳物品的好帮手。真实照片的呈现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抽屉的“脏、乱”,发现班级问题的同时感受整理的迫切。
环节二 行为对照,寻原因
1.故事创境,明他因
(1)听一听:《抽屉的哭诉》
师:孩子们,好好的抽屉,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乱呢?咱们来听听抽屉怎么说。
抽屉:我的主人什么东西都往我肚子里放,重得我喘不过气来,东西越放越多,他经常找不到,还怪我!
我的主人东西倒是不多,用不上的书本和文具都会带回家,但是他不会摆放,东西总是胡乱塞,让我看上去还是乱糟糟的,挤得慌!
我的主人也是,铅笔总是盖不上笔帽,不放回铅笔盒,戳得我这一个黑点那一个黑点,还有橡皮擦擦下来的橡皮屑、铅笔屑,尺子、马克笔散成一堆!
……
(2)说一说
A.这些抽屉们在哭诉些什么呀?
(教师相机归纳:不讲卫生、不会整理、不懂保持)
B.你如果是抽屉的主人,听了他们的话,有什么感受?
预设:不好意思;难过;想说对不起……(意识到不对)
2.行为对照,找自因
(1)小镜子:勾出“行为对照单”
师:其实啊,这些坏习惯,我们有时候也会出现。来,拿出我们的行为对照单,看看有哪些,把他们勾出来。
(2)交流实况引思考
师:你勾出了什么?这给你带来了什么麻烦?
预设:找不到东西,理东西很慢,纸皱了……
3.小结问题,激发整理主动性
师:原来这些坏习惯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抽屉的哭诉,让学生置身于趣味的情境中,梳理出本质原因。由于每个孩子的整理陋习是不同的,通过“行为对照单,找找坏习惯”的活动,让孩子们从故事到现实,从他人到自身,从普遍到特殊,真实地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在交流环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说出自身原因以及带来的麻烦,为接下来有序整理方法的习得奠定了情感体验的基础。
环节三 你说我做,知方法
1.現场模拟,众筹方法
(1)展示抽屉,引发整理之心
师:我这里就有一张需要大家整理的抽屉,看!
A.课件展示 B.实物展示
师:我把它请到我们现场来了,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好吗?
(2)小组合作,共想“金点子”
(3)生说师做,现场整理
(学生说整理方法和依据,教师现场照做)
预设:A.跳绳卷起来,不然会缠绕。
B.红领巾最好戴起来,如果放抽屉的话也要叠好节约空间。
C.书本叠放好(从大到小、按照科目、常用和非常用……)。
D.垃圾扔到垃圾桶。
E.尺子放回尺袋;铅笔、橡皮、卷笔刀放回笔袋;彩铅、马克笔放回相应盒子里等。
【教师根据反馈,相机梳理方法:分类理、有序放、无用扔。】
2.前后对比,直观感受整理之妙
(1)展示整理后的抽屉,采访交流
师:同学们的“金点子”可真有用,瞧,抽屉一下子就变得整整齐齐了,有什么感受?
预设:整齐多了,舒服多了……
(2)教师小结:学会整理,还能愉悦我们的心情呢!
(3)拓展:文件夹、资料袋的合理运用。
3.微课助力,晓妙招
(1)看微课:我是整理小达人。
(2)交流:你又学到了什么新妙招?
预设:盖紧盖子防止散落,竖放节约空间,注意抚平褶皱,书脊朝外方便查找,小物品可以放小收纳袋或者小收纳盒,水杯要拧紧盖子……
【设计意图】以“被需要”的情感激发孩子拓展思维,引发孩子强烈的整理兴趣;在梳理方法的同时感受到整理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引发内驱力;巧用微课进行提升点拨,将更多整理妙招潜移默化地落于孩子心间。
环节四 实战演练,理抽屉
1.现学现用,践行方法
师:刚才,老师让大家把抽屉里的东西都装在书包里带过来了,你能用上这些整理方法和妙招,将东西理整齐放进抽屉吗?
(1)教师巡视、给予帮助和指导;给需要的同学分发文件夹或者文件袋。
(2)相机鼓励:整理好的孩子看一看四人小组谁需要帮助,教一教。
2.评价点赞,巩固方法生新招
师:你发现同桌什么地方做得比较好?给他点个赞!
(生生评、师生评,师生共同捕捉课堂生成的新妙招。例:衣服叠齐放抽屉……)
3.共思后续懂保持
师:孩子们,想不想每天的抽屉都这样整齐?那需要怎么做?
预设:下课后要做好课前准备,把东西放回原来的位置;每次下课都要整理一下……
(教师相机归纳:物归原位、按时整理)
4.小结提升:会整理,更要常保持,才是抽屉的好主人!
【设计意图】将意识落实于行动,从整体到个体,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的成就感。通过多元评价、互相点赞,旨在利用同伴经验,提升其他学生的整理能力。
环节五 拓展延伸,评选“整理之星”
1.拓展范围,知整理在身边
师:除了整理抽屉,我们还能把这些好方法用在哪里?整理什么呢?
(1)整理在校内
预设:书包、卫生角、图书角、书桌……
(2)整理在校外
预设:衣柜、玩具箱……
2.家校连线,感整理悦你我
(1)照片展示,鼓励整理之风。出示学生在家整理房间、客厅、书房等的照片。
(2)连线父母,共享整理之悦。出示录音、视频,表达父母对孩子整理行为的感受。
小结:原来学会整理不仅能拥有一个舒服的环境,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真是好处多多!
3.课外导行,学做整理小达人
师:当然,这个好习惯可是要长期保持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执行,老师这里有一张好习惯卡,如果做到了,就在表格上给自己画个笑脸夸夸自己,看看誰的笑脸最多,谁就是咱们班的整理之星!
【课后小任务】
(1)在家校联系本上贴整理表格,征集笑脸,可以发家长朋友圈集赞。
(2)一周一评“整理之星”,发表在班级公众号上。
【设计意图】班会主题应该链接生活、折射时代、聚焦挑战,以此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好习惯不是一天可以养成的,评选“整理之星”,这一课外作业的设计,使抽象的习惯养成有了具体的评价方式,将习得的整理习惯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参与的氛围,扩大参与的范围,注重家校结合,促进学生整理习惯的长期养成。
班会总结
人的一生都是从“整理”开始的,整理抽屉、书桌、房间,能给人带来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整理笔记、错题,养成复习好习惯;梳理思路、整理情绪,让自己变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在整理中收获自理技能,在整理中学会悦“纳”之法。让我们用心去悦纳,用心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