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箪食瓢饮”的数学奇才

2021-12-27雯雯

当代工人·精品C 2021年3期
关键词:丘成桐数学系道题

雯雯

崭露头角

前段时间,一个在北大校园的采访视频火了。视频的主角,是一个很朴素的年轻人。一个简单的黑色双肩包,一大瓶水,手上还有两个没来得及吃的馒头。他头发蓬乱,不修边幅,说起话来速度极慢,不带多少感情色彩。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学生。

他自我介绍是北大数学系2010级本科生,2014级研究生。现在留在北大任教。看起来很平凡的简历,在网上一搜才发现暗藏玄机,原来他是“数学之神”韦东奕。

1991年,韦东奕出生于山东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或许从小就得见一二。因为父亲是大学数学教授,所以韦东奕家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书籍。当同龄人只知道玩泥巴、过家家时,韦东奕消遣时光的方式,是抱着家里的数学书籍读到出神。

小学一年级时,《华罗庚数学学校》这本书中的题目,让韦东奕从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快乐,并从此对数学深深痴迷。

初二那年,因为数学天赋过人,韦东奕提前入选山师附中奥数训练队,和一群高中生在一起训练。高一时期,顺利入选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从那以后,韦东奕开始了他的“封神”传说。

在国家队集训期间,一共要经历8场大考,每次考4小时,要解3道题。这24道题,每一道都难出天际,更别说还要在4个小时内完成3道题。就连国家数学奥赛金牌得主张一甲,当时也只能在4小时内完成2道甚至1道。

“韦神”就是“韦神”,24道题,他完成了23道半,创下了一个连教练都叹为观止的纪录,更让人惊叹的是,韦东奕经常在考试刚开始的一个小时,就解完了所有题目。而且他许多的解题方法都是自创的,比标准答案还要简洁的多,被誉为“韦方法”。

做完题的韦东奕就更“神”了,只见他左手握一支钢笔,右手握一支铅笔,双臂高悬于空中,带动两支笔缓慢地曲线交错穿行着,身体随之前仰后合、上下起伏,仿佛模拟着自己心中的另一个平行时空或高维空间。以至于每次国家队的教练,通过观察韦东奕进入“平行时空”状态的时间早晚,来推算这次考试出题的难易程度。

满分通关

让韦东奕一战成名的,是他在IMO上的惊人表现。

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一直被认为是五大学科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当普通人说:“每一个字都认识,就是连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的时候,韦东奕在第四十九届IMO上取得的成绩是:6道大题全对!满分!

要知道,当年一起参与竞争的,是来自全世界的500多名顶级选手,而最后只有3个人拿到了满分,韦东奕便是这1/3,可以说一出道便站上了世界之巅。

据说,当年难度最大的题目,是压轴的平面几何题,韦东奕居然是用纯代数的方法解出来的。长达4页纸的解题过程,让国家队副领队花了3个小时,才解出韦东奕的证明。领队读罢,唯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他奇妙的解题思路。

能在这样的世界级比赛中,拿到一次满分金牌已经十分不易,更加精湛的,还在后面。

一年后,韋东奕带着他的光辉战绩——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国家队集训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参加了第五十届IMO。在这场比赛中,韦东奕以1:7的时间比,“击败”了7岁自学微积分、12岁拿到IMO金牌的数学竞赛史传奇陶哲轩。陶哲轩受邀解答压轴的第六题,用了足足7个小时,而韦东奕在比赛中,仅用时一小时。

两届IMO大赛满分通关后,高中数学竞赛已无敌手的韦东奕渐渐隐退,只留下一道“韦东奕不等式”供后人膜拜。那一年,他才读高二。

金奖“收割机”

两次IMO夺冠后,北京大学向韦东奕抛出了橄榄枝。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号称中国的“第一学府第一系”——北大的学校代码是“10001”,全国所有高校中排第一;北大数学系的编号是“01”,在全校所有专业中排名第一。

北大数学系,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北大四大疯人院之首”。据说,那里天才怪才云集,他们把世界上的一切元素都变成了数学符号,韦东奕则是数学系“扫地僧”之首。数学系,乃至北大都流传着韦东奕的传说。

有一次,习题课由韦东奕讲课,他讲完后,没听懂的同学请教授再讲一遍,而教授却耸了耸肩:“不行,我也没听懂……”

在韦东奕担任助教的某门课中,教授这样给同学们介绍:“如果你们有不会的习题可以问我,如果我不会可以问助教,如果连助教都不会,那估计就是题目错了。”

让韦东奕名声大噪的,是他大三那年在“丘成桐数学竞赛”中碾压般的表现。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第一个斩获菲尔兹奖(数学界诺贝尔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起,是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大学数学竞赛,也是各大名校数院的名誉之战。

比赛包含对“分析与微分方程”“几何与拓扑”“代数、组合与数论”“计算、统计与应用数学”四个方面的考核。

丘成桐数学竞赛光是考纲就有58本书,涵盖内容是清北数学系教材的3倍,就算是开卷考书上的原题,都特别难。韦东奕竟然钻研透了这58本书,一举拿下除代数外,“分析、几何、概率、应用”4项金奖及个人全能金奖。被北大的同学盛赞:“韦教主”凭借一己之力就碾压了我们的主要对手——清华和中国科大。

加上韦东奕大二时所获的代数金奖,韦东奕毫无疑问地成了“丘奖”大满贯选手。

并非如此

每月生活费不超过300元,没有微信,不看微博,不爱接电话,不爱社交,淡泊名利……在亲人眼里,全网封神的韦东奕虽然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在生活中却有着不同于众人的淡泊。

以至于在各种传言中韦东奕被妖魔化。说他“孤傲自大、不喜欢和人交流、一个月才洗一次澡、每个月固定的日子换衣服”等,传言毕竟只是传言,真实的韦东奕并非如此。

看上去孤傲的他,实际上是思维方式和高度,跟普通人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是对数学以外的其他东西都不在意,他可以每天12个小时研究数学还乐此不疲,一丝不苟地写清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用到的定理。

韦东奕不善言辞,但十分谦虚低调。每当听到别人夸赞他时,他常说“没有啦”“不是这样的”,还经常表扬别人“你也很厉害”“真有水平”。当同学们拿着题目去问他时,他也总是乐于帮别人解惑,即便是别人两三天都解不出来的题目,他只需要读一遍题就能把答案脱口而出,也会耐心解答。

生活中的他,真实可爱。他喜欢听着收音机去各个寝室闲逛,喜欢把同学的书都扫荡一遍完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才离开,玩狼人杀时,因为正直善良,永远学不会撒谎……

2014年,韦东奕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毕业。江湖上流传着海外名校的“抢人”传说。哈佛给出了一系列令人心动的优待,甚至愿意为了韦东奕打破校规——只要韦东奕愿意来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

就在大家以为韦东奕会前往国外深造时,他却毅然留在了北大,并在这里读完了硕士,只用三年半就拿到博士学位。2019年,完成博士后工作的他,成为了北大数学系的助理教授。

短短几年时间,韦东奕已经发表了25篇论文,其中多篇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上。

韦东奕优秀到让大家甚至有点儿“忌惮”,纽约大学的林芳华教授曾说:“因为韦东奕很快就可以把别人文章中用到的方法和结果大大简化,所以有些大人物都不敢轻易在文章发表前,把研究提前放在网上……”

从初中到大学,从IMO到“丘奖”,江湖上永远流传着韦东奕的传说。对于韦东奕来说,他对这些全然不在乎,唯有数学令他着迷。他曾说:“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大学,一起探究数学世界的精彩……”

猜你喜欢

丘成桐数学系道题
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丘成桐
误会
网易向北京丘成桐科学基金会捐赠6600万元
丘成桐不拿薪水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背诵《葬花词》的丘成桐
论Gross曲线的二次扭
Constructing DHCP Using Electronic Archetypes
Q博士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