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工的三色时光
2021-12-27宋昕
宋昕
金属色的工作
数控车床大小不足10平方米,却让韩毅从占地百万平方米的沈阳机床厂脱颖而出。更让人惊讶的是,从2006年起,仅8年时间,他就在近万人的大厂中实现了从“青铜”到“王者”的蜕变。这“开挂”人生的背后,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1988年,韩毅出生在沈阳辽中。2006年,从沈阳机械工业职工大学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后,他直接被分配到了沈阳机床厂(当时的“中捷机床有限公司”)。从求学到就业可谓一路顺风顺水。
带着无限憧憬,韩毅走进了这个让人羡慕的知名大厂,不料,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进入车间之后,韩毅没有如愿成为一名数控车工,而是被安排到了普通车床。
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虽说原理差不多,但数控车床的科技性和功能性,哪是普通车床能比的?“我是数控技术科班出身啊,要是在这落后机器上干几年,学的知识都过时了,白瞎了。”韩毅心里不爽,却也无可奈何。
终于,一年后,他憋不住了,主动找到车间领导,申请成为一名数控车工,从普通车床的“机械手”变成了数控车床的“键盘侠”。
这一变让他如鱼得水。韩毅每天撒了欢儿似的跟着师傅忙前忙后,遇到不清楚的加工工艺和零件程序,他会不厌其烦地向师傅请教,坚持“干中学、学中练”,逐渐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仅两年时间,他就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这些荣誉可不是吃素的,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本事啊!他窃喜又感慨:“要是没有当初的主动和单位领导的支持,没有这个1,后面都是0。”
荣誉只是纸面上的结果,更多的还得靠平时工作做出成绩。
一次,韩毅接到了数控落地镗主轴外隔套的加工任务,由于是款新研发的产品,肩负着开拓市场的重任,所以加工任务格外重要。之前一直由卧式加工中心来铣削加工完成,但这个加工工艺周期长,一个件需要加工一整天,严重拖了进度后腿。
韩毅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到装配现场实地考察和工艺分析,他大胆地向车间领导提出申请——采用数控车床削来加工这个螺旋槽。
这一设想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包括车间主任:“这哪行,之前从来没这么干过,整不好容易弄巧成拙。而且,这个零件的尺寸超出了我们的设备极限啊。”
韩毅对于他们的想法很理解,但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车间主任是数控车床的老手,他最担心的是试验期间的安全隐患。毕竟这零件尺寸超出了可控的安全边际,一旦转动起来,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试错的危险性太大了。可转念一想,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挑战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另外,韩毅平时为人很严谨,没有把握,他也不会贸然出头。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主任还是顶着压力决定让韩毅试试。
那段时间,韩毅像走火入魔了一样,每天钻研琢磨试切这个“大怪物”。从制作工装到准备刀具,再到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反复尝试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试切成功,耗时只有原来的1/3。
这次经历让韩毅记忆犹新,尝到甜头后,他更加坚信一个道理,要想提升技能,必须要多实践,敢想敢做才能突破创新。
韩毅现在的职务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服务培训中心的讲师。从数控车工到这个职务的转变,这又是他主动争取的结果。
2014年,单位要成立一个新的技术培训部门。得知消息后,韩毅第一时间和领导提出申请,与领导一拍即合。由此,入厂仅8年的韩毅成了厂里的技术“王者”。
红色的性格
每天面对金属色的工作区域,人难免会产生安逸感和视觉疲劳,韩毅却始终有自己的想法。
他现在最大的梦想,是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省级、国家级甚至是国际级的技能竞赛,通过比赛多长见识,开拓思维,也有助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韩毅在讲师岗位已将近7年,每天的工作有些循规蹈矩,用他的话讲:“太平顺的工作,反倒有压力、不自在了,工作重复就会有局限,所以我想尽可能地去学习,去打破这种重复”。
韩毅的学生分三类,一类是厂内职工、一类是在校学生,再有就是售后的客户。为了保证上课的激情,韩毅面对不同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和职工就说工厂语言,和学生说书面语言,和客户就说大实话、大白话。“因为客户大多既不专业也没有基础,怎么能听懂就怎么讲。不管怎么样,都是以让学生听懂学会为最终目的”。
在韩毅看来,人做事除了要有激情、保持多变创新外,更要把握机会、尊重机会。
韩毅上课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理论课在教室里上,实践课在车间里完成。车间里摆满了各种数控机床,飘满了汽油和机油混合的味道,刚入车间的人一时间很难适应。
一次,他给在校的学生讲实践课,一名学生问:“老师,咱们每天面对这些机器多无聊啊,工作环境这么差,赚钱也不多,还不如去送快递。”此话一出,也煽动了其他学生的抵触情绪。韩毅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挑战。怎么能让这些“00后”走出思想误区?
韩毅想到了一个关键词——机会!
“咱们辽宁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称为‘辽老大’,为什么?因为咱们是中国工业的摇篮啊,从辽宁走出去支持国家工业建设的人才比比皆是,哪个大型工厂没有咱辽宁人的身影?这是咱们的荣耀。未来,智能制造需要将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工业技术不断结合融入,这正需要你们这代人去实现,这是多大的机遇啊!现在机会就摆在你们面前,这是你们区别于其他人的优势,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优势?目光放远点儿,抓住机遇别给自己留遗憾。”红色性格的韩毅就是这样,喜欢挑战,喜欢积极争取,但他主观是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他又何嘗不是在机会与希望间交替前行?
粉白色的生活
韩毅做事有计划性也很爱干净,平时工作整洁有序,工具的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他最不能容忍的,是同事和他借过工具后,不仅忘记还,连找都找不到了。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韩毅的脾气,也都养成了整洁有序的习惯。
其实,这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
韩毅很小的时候就是“军迷”,军人整洁的军装、走路威武的样子、说话斩钉截铁的气场,让他崇拜得不得了。他的舅舅、二伯、三伯都是军人,从小耳濡目染,韩毅顺其自然地带了军人范儿。
韩毅家没有贴壁纸,白色的乳胶漆墙面,白里透粉的地砖,家具也是浅色偏暖。他的生活除了单位就是家,他和爱人对装修风格的偏好都是干净、亮堂。可以说两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也几乎一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两个磁场完全共振的人磕碰起来,也是火花四溅。
每天下班后,韩毅的爱人会坐地铁到他单位门口,再一起驱车回家,几乎像复制粘贴一样准确无误。可事情总有意外。
一天,爱人照例发微信告诉他已经上了地铁,韩毅回复“OK”。可就在韩毅换工作服时,接到了领导打来的电话,这通电话打了半个多小时。爱人给他打了至少10次电话,显然是怒了。撂下电话后,看着一排红色的未接电话显示,韩毅也有了情绪,急匆匆地走出车间。这时外面已经下雨了,他怒踩油门,到厂区门口一脚急刹车。
雨中、车里,两人剑拔弩张。“有事儿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临时有事我也不知道啊,啥事儿还不能有个特殊情况啊,你明知道我这边有事还一直打电话?”“你知道外面下雨了不?”“不知道!”“你行!够狠!”
这次吵架后,爱人再也不去厂门口等他下班了,在家里也把他当空气。这可把韩毅难为够呛。其实,事后他挺后悔的,“当时怎么就没一边打电话一边去接她呢?”
“我俩在别人眼里都是不太好相处的人,都太刚、太较真了,总得有个人先软下来这事儿才能过去。”韩毅率先服软,不断发挥自己“主动进取”的性格,坚持不懈地道歉、赔笑脸,可算知道了什么叫“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厂”。面对死缠烂打的韩毅,爱人最终也就一笑了之了。
“数控的产品都是精品,在工作上必须要较真儿,但家里可不是较真儿的地方,赢了理、输了感情,这事儿咱不能干。”现在,韩毅对单位和家里的态度分得很清,处理得也很顺心。他说,这就和技术攻关是一样的,不经历几次“风雨”,哪能找到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