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级岗位制度 让德育由无形转换为有形
2021-12-27张会娟张武杰
张会娟 张武杰
摘 要: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讲道理的形式让学生分辨对错,虽然也能有效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较好的品德意识,然而这种方式本身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很多学生是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做到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的有效教学,将德育由无形转换为有形,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建立班级岗位制度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德育学习的主人和引导者,感染和激励学生更加自然自觉地进行德育学习,对更好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级岗位制度;德育教育;无形;有形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79
小学是学生人格和道德塑造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的德育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在德育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实践表明,传统的“德育知识灌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的德育教育。通过建立班级岗位制度的方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班级是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班级岗位制度的基本含义及与传统班委制度之间的差异
“班级岗位制度”是指在班级中建立相应岗位,让不同的学生代表在对应的岗位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达到传递教师指令,服务班级、学生的目的。“班级岗位制”的岗位包括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和课代表等职务。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级岗位制度,让班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对更好地引导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与传统班委会相比,班级岗位制度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班级岗位制度是根据本班实情制订的,可操作性强,教师在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年就应将制订好的《岗位管理制度》粘贴在教室中,让学生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二是班委成员的主要工作职责除了传递教师工作任务,带头管理班级工作外,还应具备模范引领的作用,让更多学生向他们学习;三是班级岗位制度中相关成员的任期不是永久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定期调换,让学生对这一岗位时刻持有竞争的动力感,从而更好地珍惜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进步去帶动他人。
二、班级岗位制度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完整的班级岗位制度体系后,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班级岗位制度中的一员,学生每天做什么、如何做都会受到相关岗位制度的约束,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产生良好德育行为习惯的动力。因此,德育管理中,教师应充分考虑班级岗位制度的建立形式及具体的做法。
(一)制订班干部轮换制度,让学生在体验中发挥榜样作用
传统小学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确定一名学生作为班干部。二是通过个人上台表达自己做班干部的愿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班干部来确定具体名单。这样确定的班干部的任期一般都比较长,期间如果没有太大的变故,一般会从一年级一直连任到小学毕业。这种形式本身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班干部来说也渐渐消除了危机感,不利于自我努力的连续性。
班干部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传递德育精神的重要使者,当班干部自身对德育学习不重视时,其他学生自然无法在他的引领下提升自身德育素养。因此,班主任应该建立班干部轮换机制来展开相关教学管理,让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激发学生日常表现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度,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以做事认真踏实、品德端正为选拔和提名原则,不单纯以学习优秀为标准。其次,机会均等原则,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级中的管理职务,职务的任期长短由积分、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综合评定统一决定,有违背行为规范的,还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最后,任期不宜过长原则。班干部的轮换可以为班级管理补充新鲜的血液,让更多的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服务者,遵循班级干部的轮换制度,不断推陈出新、让班级充满前进的活力和奋进的动力。
(二)建立班干部积分制度,让学生在激励中优化个人修养
岗位管理制度中对于班干部、学生的评价维度与德育效果的积分都有明确的规定,给大家一个通过自己在道德素养方面不断努力的方向。班干部的任命时间为半个学期,在任期结束时,通过积分考核和综合评价来确定这个岗位的变动,连任是对其工作和道德情操的评定。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担任班级中的班干部是一件十分光荣而又神圣的事情,特别是建立行为规范积分制度后,只要做好自己的行为规范,为班级争光就能让自己体验到丰硕的成果,不会做的跟班干部学习,会做的要做到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积极努力获得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积分制选拔时,全体师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教师和其他学生要时时处处留意每一名班干部的日常行为举止以及为班级做出到具体服务内容,记录其基本表现情况并进行归类上报教师积分;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鼓励班干部在日常表现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让其他同学能够时刻把握班干部在任期间的一些行为表现,并将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案例记录下来,通过定期展示的方式让其他同学开展相关的学习与模仿。另外,教师和班干部对班级其他同学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做好记录,让他们获得自己努力的积分,得到大家的认可,激励其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对于确定的班级管理者,做好常规的管理工作以外,教师还应该和班干部共同探讨促进班级工作特色发展的德育新目标,让他们带领班级同学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明确班干部是服务班级,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引领者。在每一名班干部确定后,教师应在给其确定相应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应的工作任务时才给予积分奖励,如学生A第一次担任班级卫生委员时,教师给的任务是通过活动保证班级学生养成保持本班级卫生的好习惯,最终这一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积分考核后获得连任。不同的任务、不同的挑战、不同的积分、不同的认可、不同的提升,让连任更有价值,让学生在竞争和激励中不断规范自己、提升自己。
(三)建立班干部监督制度,让学生在评价中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建立班级岗位制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班干部的相关工作内容,更是要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竞争班干部的同时开展良好的德育学习。通常情况下,班干部除了要为班级同学服务以外,还要通过传递德育精神、做好德育榜样的方式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做好对每一名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外,还应该通过建立合理地干部监督制度的方式,在学生和班干部之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互评桥梁,让学生与班干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一方面,班干部应帮助教师负责部分班级的管理工作,当学生出现一些负面的行为时,班干部应进行制止;另一方面当班干部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对其他学生也具有监督权。班干部与班级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共同促进。
在制订监督制度时,教师应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对应的干部监督制度,通过建立意见箱的方式收集反馈信息。第二,教师接到反映材料后,不要急于做出判断,通过观察和与其他學生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具体的情况,切忌在没有摸清实际情况之前批评学生,尽量保证监督过程中的真实、合理性。第三,建立期末监督评价制度,一学期结束后,组织班干部开展组内互评,结合其积分确定其任期过程中的表现,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班内评价,两项综合评测后,评选出班级优秀班干部上报学校,给其他表现出色班干部给予积分奖励,让能干事、能引领的班干部充分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激励其做得更好,引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带动整个班级的德育氛围向积极上进的方向迈进。
三、结语
德育教育一直都是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各种行为表现及行为素养的形成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建立班级岗位制度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体验班干部的相关工作内容,并以此为其他同学树立更好的榜样,鼓励学生在互相监督、互相参与、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开展自主的德育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开展德育学习,全面提升每一名小学生的德育水平。为了更好地确保班级岗位制度的顺利开展,相关教师应积极围绕班干部轮换制度、建立班干部积分考核制度、形成长效的监督制度,使学生通过互帮互助、以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同学,获得成就感,得到认同感的同时提升自己,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
[2] 刘洪静.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
[3] 杨秀娥,袁晴晴.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4] 王颖.班级德育活动需着眼于学生的一生[J].江苏教育,2019(87).
[5] 徐静.浅论德育一体化与班级管理的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