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2021-12-27李春花程庆华
李春花,程庆华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康复科,安徽淮南 2320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又叫作缺血性脑卒中,是患者因脑内动脉狭窄闭塞,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受损[1]。患者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诱发其他疾病,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应早期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恢复其正常的血供状态;其次还可以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但是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2]。近几年早期康复治疗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方法主要包括运动疗法、机械辅助康复运动等,可以让患者恢复得更快[2-3]。基于此,本研究选择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6.3±2.8)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5.8±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急性期诊断标准[4],且经过CT或者是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患者意识清晰,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具体如下:借助脑循环治疗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260105,型号 HB500系列)和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仪(苏州好博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070465,型号 HB120系列)以低频脉冲进行治疗,上肢选择桡侧腕伸肌、肱二头肌、肘肌等;下肢主要选择腓骨短肌、胫骨前肌等,脉冲波调节为不对称方波,幅度以患者耐受为主,慢慢刺激患者的神经干肌肉,让其进行有节律的收缩,1次/d,30 min/次,治疗14 d。针对恢复期的患者,主要以机能训练为主,可以用手杖辅助其进行步行,上下楼梯,关节压缩等练习。对照组采取自体训练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醒后,进行主动运动,减轻肌肉痉挛。由康复运动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①治疗师协助患者健侧卧位,每隔2 h为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以免出现压疮;注意不能长时间固定姿势,以免上肢屈曲,下肢伸展等;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卧位训练,指导患者健侧和患侧互相对握,健侧带动患侧进行伸肘上举练习,再慢慢放下,放在腹部,重复进行多次,再进行桥式运动,两腿屈曲,撑床提臀。②进行坐起训练,需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训练,且运动的时候需要有专人陪同,以免出现意外。先健侧移动到床边,再移动患侧,患肢屈曲,慢慢完成坐起训练,根据恢复情况增加难度,一直训练到患者可以自行坐起。③站立平衡训练,对下肢肌力测定3级以上的患者,可以双上肢前伸,躯干前倾,移动重心到脚部,提起臀部,慢慢站立起来,可以手扶住平行杆站立,慢慢增加站立时间,1次/d,30 min/次。④协助患者步行,或者是进行上下楼梯训练等,1次/d,30 min/次。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80%以上;有效:评分下降60%~80%;无效:评分降低低于59%;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来评定[5]:重型缺损:得分31~45;中型缺损:得分16~30;轻型缺损:得分0~15分;③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6](Barthel Index,BI)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该量表共计10条项目(吃饭、洗澡、大便、小便、穿衣、修饰、用厕、床-椅转移、平地移动、上楼梯),每条项目0~10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④运动功能评分。通过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量表[7]评分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肢仰卧位66分,下肢仰卧位34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用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组间治疗前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者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明显比治疗前低,而BI和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者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者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FMA:机体运动功能量表。
组别 例数 BI NIHSS FM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21.08±3.18 85.59±2.58* 20.42±3.25 13.59±2.58* 39.66±7.87 64.01±6.35*对照组 40 20.89±3.17 63.19±2.31* 20.99±3.37 15.19±2.31* 39.45±8.99 75.58±5.21*t值 0.268 32.143 0.581 4.383 0.111 6.491 P值 0.790 0.000 0.563 0.000 0.912 0.000
3 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该病病情一般发展较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传统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远期效果和稳定性不够理想,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脑功能异常等后遗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通过自体训练和机械辅助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受损的神经元进行刺激,促进脑组织的血供,建立侧支循环式神经轴突联系,恢复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并可以重塑患者的脑功能。有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机械辅助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好转,减轻患者的功能异常症状[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蔡春娥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机械辅助疗法治疗效果比自体训练疗法更好。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以促进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