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建构
2021-12-27
一 问题的提出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把思政课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中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挥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思政课堂“八个统一”,亟需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既有研究从能力机制和教学能力特性出发,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和要素分析,把握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特性及其结构要素,如张雷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由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四个方面构成(2)张雷声《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构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2期,第22页。,王巍等人认为思政课教师胜任力主要由政治素养、职业态度、业务能力、个性特质四个要素构成(3)王巍、吴其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视角》,《教育学术月刊》2019年第9期,第71页。。这些研究对认识和理解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既有研究大多停留于教学能力的一般性层面,忽视了思政课场域的特殊性,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和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特殊要求关照不足。
高校思政课教师除应具备其他教师应具备的一般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彰显思政课属性的特殊教学能力。这类特殊教学能力居于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核,是其灵魂、钥匙、关键,决定着思政课的方向和质量,可以称之为教学核心能力。因此,有必要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结构,聚焦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对症下药”提供参考。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该方法作为一种透过文本表面探寻文本背后的信息和原因的研究方法,能获取关于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时代要求,探析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构成要素,还能进一步挖掘、探析能力构成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逻辑,为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奠定基础。
本研究以Nvivo 12 plus质性分析软件为研究工具,该软件不仅能够协助研究者完成对文本的收集、整理、编码,实现对文本信息的萃取与提炼,挖掘深层信息,更能对质性材料进行量化处理,形成简洁、直观的可视化图表,在文本分析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增强研究的严谨性和操作性。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基于全面性、相关性、权威性、时代性等原则进行样本选取。所选样本发布单位与时间如表1、图1所示。
表1 所选政策文本一览表
首先,选取了近年来思政课相关的政策类文本和以思政课教师能力和素质素养等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两类文本作为文本分析对象,既能展现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要求,又能体现学界对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研究的趋向,具有全面性。
其次,选取的思政课政策类文本,包括与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通知、实施办法、意见和领导人讲话等,共8份;学术论文包括以“思政课属性”、“思政课教师能力”、“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思政课教师素质”、“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等为主题的学术期刊论文86份、硕博士学位论文4份,共90份。所选取的研究样本与本研究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有高相关性。
再次,文本主要来源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及思政类权威期刊,其中政策类文本主要来源于习近平相关会议讲话和中宣部、教育部、“两办”等权威部门文件,学术论文主要来源于《求是》、《红旗文稿》、《人民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思政类权威学术期刊,所选取的研究样本具有权威性。
最后,本研究以2010年为时间起点,筛选2010-2020年的相关文本,尤其集中于近三年,具有时代性。文本发布时间如图1 所示。
图1 所选文本发布时间分析图
(三)研究过程
1.文本编码过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即基于对原始文本的分析寻找节点和参考点。本研究将已确定的研究样本导入Nvivo 12 plus软件,对政策文本、学术论文两类文本逐字逐句进行分析编码,其中相同概念表述的内容编码到同一节点中,不同概念表述的内容编码到新创建的节点中,共得不计重复的开放式编码节点88个、参考点810个。
同时,利用软件中的“探索-查询-词频”功能,以最小词长度3、显示字词80为搜索条件,以全部研究样本为搜索范围,生成如图2所示的高频词云图,以对后续编码加以辅助定性分析。
图2 研究样本高频词云图
图2中字体越大的词,在全部研究样本中出现的频数越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除“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这几个词显示清楚之外,“政治性”、“意识形态”、“主旋律”、“知识性”、“说服力”、“现实性”、“社会科学”、“历史性”、“全球化”、“感召力”、“亲和力”、“以身作则”、“价值观”、“大是大非”、“科学性”等词汇显示也较为清晰。据此提取出政治坚守、学科教学与社会现实联系、视野宽广、个人魅力、价值判断等五个概念群,为后续节点聚类分析提供参考。
(2)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即寻找各节点和参考点的上位概念,并由此形成更具抽象性、概括性的概念编码节点。首先,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中的“探索-示意图-聚类分析”功能,对开放式编码获取的88个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其次,研究小组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基于节点间的类属关系、因果关系等相互关系对存在异议的结果进行修改;最后,通过主轴式编码得到15个概念编码节点。围绕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分类、整合、提炼,通过分析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节点进行分类整合,由此形成了15个概念编码节点:政治信仰严守力、政治纪律恪守力、政治担当践行力、学科理论转化力、现实问题解释力、实践活动应用力、多元学科融合力、横向国际比较力、纵深历史探索力、人格修养吸引力、传道育人亲和力、情怀素养感染力、知识本身价值甄别力、知识潜在价值挖掘力、学生价值选择引导力。
(3)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对概念编码节点及其关系进行分析与归纳,由此形成文本分析的分析范畴。本研究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参考五个概念群,对主轴式编码获取的15个概念编码节点进行聚类分析,并经研究小组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政治坚守力、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情感感召力、价值判断力等5个分析范畴,确立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其文本三级编码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的文本三级编码表
2.编码的信度检验
本研究对编码结果进行了信度检验,即比较不同研究者对资料的编码一致性。在文本编码过程中,由研究小组A、B两名成员背对背对资料进行编码,其中节点名称在编码前给定两位研究者,然后使用Nvivo 12 plus软件“探索-查询-编码比较”功能,将A、B两位成员的编码资料导入,得到政治坚守力(0.81)、知识活化力(0.73)、跨域融合力(0.79)、情感感召力(0.76)、价值判断力(0.74)的Kappa值均高于0.7,说明研究者之间编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3.编码的可视化结构模型
在文本三级编码的基础上,利用Nvivo 12 plus软件中的可视化工具“探索-图-项目图”生成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图
三 研究发现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
思政课兼具政治性和学理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础属性”(4)金国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5期,第14页。。思政课的属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核心能力要素。本研究根据对文本材料的分析,得出五个核心范畴,即政治坚守力、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情感感召力和价值判断力,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中最核心、最根本的能力。其中,政治坚守力、价值判断力是实现思政课政治性的教师能力要求,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情感感召力是彰显思政课学理性的教师能力要求。这五种能力共同构成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具体阐释如下。
政治坚守力是思政课教学方向不偏的“定盘星”,指引着思政课教学前进的方向。只有当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有牢固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传授的内容有着高度的认同,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使命认真践行,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变动形势中找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的政治立场看待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政治引导者与价值引领者。
知识活化力是思政课教学活力不断的“永动仪”。只有有力的学理说服,才能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思政课教师有效选择、加工、组织、运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学理阐释与引导,创造有深意、有新意、有活力、有张力的学习体验,将政治引导蕴含于学理阐释之中,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真正地接受,才能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目的。
跨域融合力是思政课教学广延拓展的“望远镜”。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是满足学生求知欲望、解决思想疑惑的关键因素。只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跨域融合力,才能让思政课堂成为逻辑严密、互相支撑、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学习空间,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情感感召力是思政课教学情感聚合的“助燃剂”。思政课教师要拥有深厚的情怀,以情说理,以情育人,以情化心,用“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才能有效克服思政课知识理论枯燥带来的教学“阻力”,为思政课教学带来“推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
价值判断力是思政课教学价值不变的“校准器”。在价值多元、思想驳杂的时代,只有教师有效甄别出符合正确价值取向的知识、深入挖掘知识的潜在价值、对学生价值选择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塑造能力,才能保证思政课教学在各种“暗流涌动”中行稳致远。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要素
1.政治坚守力
有论者指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它不仅决定和支配着思政课的其他目标和内容,而且决定着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5)李亚、郭绍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意蕴析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11期,第77页。。习近平将“政治要强”放在对思政课教师要求的首位,明确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6)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在已获取的文本中,有74份文本都明确指出政治能力在思政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共193个参考点。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讲好思政课,首先必须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政治坚守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本编码中,发现政治信仰严守力、政治纪律恪守力和政治担当践行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坚守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坚守力文本编码表
严守政治信仰、恪守政治纪律、践行政治担当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坚守的重要部分。其中,政治信仰严守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坚定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坚定信心;政治纪律恪守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牢牢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范,恪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在对相关政治和学术理论问题公开发表言论时,要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与形象;政治担当践行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高度认同和深刻认知,以“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初心与决心去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
2.知识活化力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明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思政课同高校其他课程一样,都要向学生传递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在已获取的文本中,共有72份文本强调高校思政课知识活化力的重要性,共228个参考点。
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思政课教材体系的整体脉络和关键要义,从教学目标的指向、理论知识的时代价值出发,基于大学生现实生活、个性特征及成长需求等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选择、加工、组织与呈现,突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价值性,从而帮助、引导学生理解、内化、应用学科理论知识,为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活化力主要体现在学科理论转化力、现实问题阐释力、实践活动应用力三方面,文本编码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高校思政课教师知识活化力文本编码表
学科理论转化力,即对学科知识体系高度娴熟,以生动活泼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科教材体系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行教学转化,将复杂、抽象的概念逻辑讲清楚、讲透彻,将“恢弘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真正做到熟练驾驭、精准讲解,使学生易学、易懂、真信、真用。现实问题阐释力,即在教学中敢于正视国际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敢于直面大学生的实践困惑与成长烦恼,善于用科学思维将学科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相验证,抓住问题的缘由、本质、矛盾及其逻辑,清楚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可行性,对问题展开深度且有说服力的剖析与阐释。实践活动应用力,即要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对理论的理解、应用与深化,同时引导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3.跨域融合力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众多,关涉的知识点复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要有大格局,要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在已获取的文本中,共有46份文本关注高校思政课跨域融合力,共155个参考点。
面对精深的学科理论,面对源远流长的世界与中国发展历史,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和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思政课教师要能够基于党的立场方针,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知识,深入、全面地纵横比较分析,才能把道理分析透彻,把学科理论讲明白、讲清楚,让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有说服力和渗透力。通过对文本的编码,发现要使思政课视野开阔、格局宽广,高校思政课教师就要具备多元学科融合力、横向国际比较力、纵深历史挖掘力,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高校思政课教师跨域融合力文本编码表
多元学科融合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拥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广泛涉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实现知识点的融汇贯通、举一反三。横向国际比较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关注国外教材观点及世界历史研究成果,有的放矢展开教学,能处理好世界与本土的关系,横向联系世界背景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观察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影响,明确中国道路对全球的影响及意义,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纵深历史探究力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尊重历史事实,从历史进程中总结发展规律,从中华传统中挖掘宝贵资源,“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7)《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历史研究》2019年第1期,第4页。,引导学生从中国探索的历史征程中,领会并理解要解决中国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要发展中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情感感召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除了以理服人之外,更要“以情说理,以情育人,让情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鲜亮的色彩”(8)李学勇、林伯海《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情怀素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7期,第38页。。在已获取的文本中,有44份文本强调思政课教师“情怀”、“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共119个参考点。
通过对文本的编码,可以知道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是拥有人格修养吸引力、传道育人亲和力、情怀素养感染力的人,如表6所示。
表6 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感感召力文本编码表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有人格修养吸引力,即道德意志坚定,师德自律,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用自己扎实的学识、丰富的阅历、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的向往,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与榜样,提高大学生思政课满意率。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传道育人亲和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尊重与人格上的平等;理解学生,循循善诱,走近学生,捕捉、了解、分析学生的需求;信任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学生思政课抬头率。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情怀素养感染力,即拥有真挚的爱国情、人民情、仁爱情,对祖国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教育事业有执着追求,以自身真挚的情怀引发师生间强烈的情感共鸣共情,推动师生间心灵互动与思想交互,以培植学生的情怀,提高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5.价值判断力
思政课作为一门有明确政治规定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课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必然要坚持价值主导的原则,强化价值引领。思政课教学必须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把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过程。在已获取的文本中,有38份文本强调思政课教师价值判断力重要性,共115个参考点。
基于对文本的编码分析得知,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的护航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通过对知识本身价值的甄别、对知识潜在价值的挖掘、对学生价值选择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多元化的价值观,明辨是非,提升学生价值甄别和选择的能力,在尊重个体价值选择差异的基础上走向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高校思政课教师价值判断力文本编码表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知识本身价值甄别力,即对知识做出科学剖析与价值判断,坚决摒弃知识教育中片面的“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等单维教学理念,甄选符合认知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国家社会价值追求和学生价值诉求的知识。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知识潜在价值挖掘力,即通过对知识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度开发与精耕深掘,充分挖掘出知识的引导价值、应用价值等潜在特质,将知识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探索出分析问题、理解现实的新思路、新视角。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学生价值选择引导力,即充分尊重学生在开放社会环境下多样化的价值选择,但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地驳斥“泛娱乐化”、“去政治化”等各种错误思想及“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始终坚持积极正面的价值选择和引导,引导学生的价值选择走向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实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一致。
四 结语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选取具有时代性、权威性、全面性的政策文本和学术论文,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式编码的文本三级编码过程,建构了由政治坚守力、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情感感召力、价值判断力五个核心范畴(能力要素)构成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该模型呈现了彰显高校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课程属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最核心、最根本的教学能力。其中,政治坚守力、价值判断力是实现思政课政治性的教师能力要求,知识活化力、跨域融合力和情感感召力是实现高校思政课学理性的教师能力要求。
该结构模型能引导思政课教师进行自我检核,为个人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找到依据,能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供系统参考,完善选聘考核体系,制定优化培训方案等。后续研究拟结合建构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结构模型,编制开发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评估工具,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发展现状,诊断存在的不足,分析发展需求,探析为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核心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