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你的”的表义倾向与熟语化
2021-12-27代玲玲葛宇帆
代玲玲,葛宇帆
(安徽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230032)
现代汉语中,“真有你的”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口语习用语,其形义高度固化,具有鲜明的评价意味。近年来,学界对“真有你的”已经有一些研究。杨玉玲总结“真有你的”“主要用于表达一个人办法多、能力强,超乎人们想象和一般标准以及责备一个人坏主意或做出的坏事超过一般标准。”[1]孙青波详细描写了其在句法、语义、语篇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征,并将其与“真有两下子”进行比较[2](P33)。李娅归纳出“真有你的”表达的主观态度、使用模式以及语用功能[3](P24-34)。以上主要是从共时平面对“真有你的”进行分析描写,从历时角度探讨结构和语义来源的文章则很少,到目前为止只有张秀松[4]较为深入,而且我们认为该文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
本文拟在描写“真有你的”的语义、句法、语用等共时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表象背后隐藏的语境适切度、语用心理和人际关系,并从历时的角度追溯其熟语化过程。本文例句引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以及报刊、微博等。
一、“真有你的”的语义类型与句法识别标记
《口语习用语功能词典》将“真有你的”的语义注释为:1.表示赞叹,认为对方的见识或作为很出色,很有水平;2.表示嘲讽、挖苦[5](P248)。李宗江、王慧兰认为“真有你的”表达的态度包括两种:一种是说话人在看到对方的行为或听到对方的话语后,对对方表示夸赞,另一种是说话人认为对方的行为有些唐突,或说了不合适的话语,对对方表示嗔怪[6](P308)。郑娟曼将其归类为褒扬习用语,认为其表达功能上主要是正面评价和支撑[7]。本文认为“真有你的”的语义倾向具有正负两极性。
(一)正面评价表达式“真有你的”
评价属于话语行为。《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对“真有你的”的注释为“称赞某人有很强的做事能力或超人的胆量”[8](P336),显然将其认定为正面性的评价表达。从字面意思理解,“真有你的”属汉语领有动词句,“有”字本身具有强烈的表多表好倾向,因此“真有你的”表现出积极赞赏的语义倾向。例如:
例(1)我拍手叫绝:“小吴,真有你的,果然多智,梁山泊吴用赶你不上。”(赵天益《我们连的“智多星”》)
例(2)萧峰赞道:“好家伙,真有你的!”(金庸《天龙八部》)
以上两例中,“真有你的”前面均出现了情标,即言者在表达情感时所伴随的神态和动作。根据“拍手叫绝”和“赞道”两个含有夸赞义的情标,可以直接判断其后话语为正面评价。话语中“真有你的”的前面或后面还出现了表赞扬的语句,评价表达直接使用了具有属性意义的词汇,如“多智”“好家伙”,更加有利于正面评价义的准确解读。
如果“真有你的”与“确实”“果然”等词语共现,可理解为正面评价表达。例如:
例(3)这时候,将军们从看台上走下来,拍着赵宗刚的肩膀说:“真有你的,赵宗刚,我们确实只设了两处故障。”(《中国青年报》2012-12-14)
例(4)叶凌飞对白晴婷一竖大拇指道:“老婆,真有你的,果然有女强人的风采。”(三羊猪猪《都市藏娇》)
“真有你的”前后出现肯定性连字句,多为正面评价表达。
例(5)只听周瑜笑道:“没想到你连许将军也蒙骗了过去,真有你的……”(皇家卡卡《郭嘉新传》)
(二)负面评价表达式“真有你的”
这类“真有你的”的语义倾向跟上述正面评价义相反,一般是对某个对象的话语或行为表达不满。由于没有直接选用贬义词,因此是一种难以从构成成分意义直接推测态度的负面评价表达形式。换言之,其对上下文及语境的依赖程度很强。根据表负面义的“真有你的”在具体话论内部的分布表现,将其分为以下3种:
1.话论之首
“真有你的”仅作为开启负面评价的标记,预示其后续句所述事件在说话人看来是负面的,也是具体解释不满的原因,要求有后续句。
例(6)“真有你的,老婆都丢了,还有心思工作。”林晓燕一步跨进门,冲着龙凯峰说。(邵钧林《DA师》)
例(7)黄药师道:“慕容国,真有你的!阿衡待你这般好,你却来利用她,你还要脸不要?”(狗尾续金《华山论剑》)
2.话论之末
先陈述具体的负面消极事实,然后用“真有你的”结尾,明确表示说话者的负面评价态度。例如:
例(8)不料赵子萌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叶陶,看来你还真是将软饭吃到底了!你自己住着沙当当买的房子也就算了,你长的帅嘛!我是真没想到,连你老爸老妈的房子也是她掏钱装修!真有你的!”(李可《杜拉拉升职记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例(9)“拆个东西能把手拆抽筋,真有你的。”刀疤半天才明白过来,悻悻道。(月裹鸿声《素手遮天》)
3.话论中间
“真有你的”出现在话语中间,前后都有表示不满的语句。例如:
例(10)你这小子,放下老婆不管,当兵去?真有你的!把老婆交给我看着吗?(老舍《四世同堂》)
例(11)“你倒来给我道喜?祁科长!真有你的!你一声不出,真沉得住气!”(老舍《四世同堂》)
不论“真有你的”出现的话论位置,以上例句中均出现了具体的负面消极事实,即负面评价的理据。例(7)和例(8)话语中分别出现了表挖苦的语句“一点也不客气”和“将软饭吃到底”;例(8)和例(9)中“真有你的”的前后出现了表负面态度的情标“撇撇嘴”“悻悻道”;例(10)和例(11)话语中均使用反问句表负面评价,邵敬敏在分析反问句时说,反问句经常用于申辩、责怪、反驳[9](P19)。郭继懋指出,反问句是间接地告诉对方他的行为不合情理[10]。
“真有你的”前后出现否定性连字句,多理解为负面评价表达。
例(12)龙小印第一个恨恨道:“真有你的,干这个大总管,连手下被人家收买了都不知道。”(奇儒《宗师大舞》)
“真有你的”前后出现转折句式,言下之意是“本不应该如此,可是却如此”,通常理解为负面评价表达。
例(13)“好小子!要你保护我的妹妹,却保护得不见了。真有你的,你利落的身手用到哪里去了?”项磊直截了当地问。(秡羽《点燃你的爱》)
例(14)“你爹说不准还躲在房间啃窝窝头呢,你却在这大鱼大肉,还真有你的。”(叶晓狐《极品掌柜》)
总而言之,判断“真有你的”属于正面评价表达还是负面评价表达,可以借助一定的句法标记,但主要还得依赖上下文语境,即情标的预示和评述理由的凸显。
二、“真有你的”的语用特征
(一)“真有你的”的语境适切度
评述是说话人基于对交际情景的识解而表达的观点、态度、评价,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即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说话人的情感、视角和认识[11]。“真有你的”就是典型的体现说话人视角的主观量评述。从语用的角度来说,说话人说“真有你的”的心理预设是:感叹对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属性量超出自我预料。
“行为属性量超出自我预料”体现了说话人评价的主观大量,属于“非常量”,激发了人们的说话动机,认为值得一说。因此,将“真有你的”看作一个构式,那么其常见的语境适切度,即“某个特定构式所使用的某类特定语境”[12](P162)是:说话人认为交际对方的某一行为在程度上超出自己预料的范围时,依据一些理据表明对受话人过量行为的态度。例如:
例(15)半年你就做得这么好,可真有你的!(《汉语方言大辞典》)
例(16)他扬起自己的食指,义愤地说:“我报案啦,我给你挂了号。可我到公安局一打听才知道,你小子还卖了一个姑娘呢,真有你的呀,你是什么都干得出来。(黄俊倩《射雕时代》)
例(15)说话人对受话人的正面评价很高,理由是“半年就做得这么好”,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因此使用“真有你的”夸赞对方的正面行为很厉害。例(16)说话人对受话人的负面评价很高,理由是“卖了一个姑娘”“什么都干得出来”,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因此使用“真有你的”责怪对方的负面行为很厉害。“半年”“卖了一个姑娘”都是“非常量”,体现了说话人对量的常态和非常态的一种主观评价,这种评价是主观的,取决于说话人自身的认定,如例(15)中“半年”其实并不算短,在其他语境中或其他人看来未必就是“非常量”。
(二)“真有你的”的语用心理
说话人认为交际对方的某一行为在程度上超出自己预料的范围,反映出一种“反预期”的心理状态。就认知语言观来分析,符合心理预期,即在规约性尺度之内的事件不值得一说,而一旦超过心理预期,即出乎意料的事件就激发了主观评述的发话动因。
反预期表达式分为非常态的匹配关系、非常态的因果关系和非常态的事理关系三种[12](P166-168)。 正面评价表达和负面评价表达的“真有你的”都体现出一种非常态的事理关系,即特定的事件框架中,事件参与者的行为与背景状态不协调。说话人有这样的预设:这样的背景下对方的行为不应该达到某些程度。如例(3),在说话人看来,“赵宗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应该猜到“只设了两处故障”;例(5)中,“许将军”很精明,不应该能被“蒙骗过去”。例(6)中,“老婆都丢了”,不应该“还有心思工作”;例(12)中,在“大总管”这一职位,不应该“连手下被人家收买了都不知道”。
“真有你的”前后可以出现具有强调义的“连”字句,如例(5)和(12)。刘丹青认为肯定性的连字句蕴含了说话人的主观预设,句子的强调意味就是由预设中的“极不可能真”和断言中的“事实为真”之强烈反差造成的[13];吴为善进一步指出否定性连字句的强调意味是由预设中的“极可能真”和断言中的“事实非真”之强烈反差造成的[12](P174)。可见,肯定性和否定性连字句内部所蕴含的强烈反差导致“出乎意料”的反预期效果,使其能够分别和“真有你的”的正负面评价表达搭配使用。
肯定性连字句和否定性连字句的区别在于语用心理的差异,肯定性连字句的主观评述倾向于积极义,是人们所期待的;而否定性连字句的主观评述通常是消极义,是人们所不期待的。因此,“真有你的”的语用心理可以概括为:对方反预期的状态所引发说话人的主观取向,根据期待与否呈现评述的两极分化。
由于表积极义的评价是人们期望拥有的,听话人对话语与事实偏离的“容忍度”要高,对话语评述的理据性不会特别关注;表消极义的评价是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听话人对话语与事实偏离的“容忍度”要低,对话语评述的理据性更敏感。因此,正面评价表达式“真有你的”前后可以不凸显评述理由,而负面评价表达式“真有你的”前后通常都会出现负面评价事实,即凸显评述理由。例如:
例(17)白花蛇:“您自己看吧,这边只有两根炮台的专为敬您这样的贵人,这边全是哈德门,我自己用!”丁副官:“真有你的!”(老舍《方珍珠》)
例(18)陆屹埋怨道:“真有你的,掇着个大肚皮去看热闹,不怕被人碰撞?”(祝兆炬《台门》)
例(17)为正面评价,未凸显评述理由;例(18)是负面评价,评述理由是“掇着个大肚皮去看热闹”引起说话人不满。
(三)“真有你的”的人际关系
顺应论(Adaptation Theory)将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性语境[14](P55-56),其中交际语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是社交世界,包括交际者的社会地位,交际的场合以及存在于交际者之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等所赋予交际者的权力、地位以及话语权等,这些因素对说话者话语选择、话语内容和意义都产生影响。我们从纵向维度——权势关系和横向维度——亲疏关系考察“真有你的”的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
1.权势关系
正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可以用于上对下关系、平等关系和下对上关系,例如:
例(19)严班长猛一拍大腿:“老何,真有你的!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政策嘛!”(石言《秋雪湖之恋》)
例(20)秦猫猫敬佩地说:“真有你的啊,能把吴美美气成这个猴样!”(饶雪漫《管妖妖的风花雪月》
例(21)唐家骑佩服地说:“行,高厂长,真有你的。”(杨新防《军代表》)
例(19)是上对下关系,为领导对下属;例(20)是平等关系,为同学之间;例(21)是下对上关系,为下属对领导。
负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可用于上对下关系和平等关系,例如:
例(22)“张秘书,你……真有你的!你难道就不能接待一下?你难道不知道我在忙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工作要做……”(邹德盛《乱世更风流》)
例(23)她的一位搞医务工作的朋友拿着化验单心疼地责怪她说:“爱娣呀,真有你的,到这地步了,你怎么不知道哇!”(赵敏《爱是一首永恒的诗》)
例(22)是上对下关系,为领导对下属;例(23)是平等关系,为朋友之间。虽然我们搜索到下例:
例(24)哎,我想,真有你的,吕部长,你一点也不客气!真跟到自己家里一样啊。(张佐良《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但说话人只是在心里对上级“吕部长”说“真有你的”,表达不满,也就是说,下对上关系的负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只能用于非对话语体。因此,负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在实际对话中受到权势关系的制约,不能用于下对上关系。正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在对话语体中不受权势关系制约。
2.亲疏关系
正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可分别用于亲密关系、熟悉关系和陌生关系,例如:
例(25)致庸一把将她抱起,激动道:“太太,真有你的!你从广晋源借到这么多银子,不但救了我的急,还把广晋源的银库掏空了一大块,呵呵,你是用别人的名借的吧?”(朱秀海《乔家大院》)
例(26)他竖起大拇指赞道:“三姑娘,真有你的,姓沙的王八蛋最终还是被你制住了,高招!”(柳残阳《断刃》)
例(27)马光佐满头鲜血淋漓,走到杨过身前,挺起大姆指道:“小兄弟,真有你的!”(金庸《神雕侠侣》)
例(25)是亲密关系,为丈夫对妻子;例(26)是熟悉关系,为朋友之间;例(27)是陌生关系,为互不相识的两人之间。
负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也可分别用于亲密关系、熟悉关系和陌生关系,例如:
例(28)姥姥大不高兴,抢白说,“吃王莽的饭,给刘秀干活儿,而且瞒着人!真有你的啊!”(北董《不一样的兄弟》)
例(29)小张松松裤腰带说:“王哥,真有你的,你无意中说错一个字,害我多喝了半瓶酒。现在我还得问你:厕所到底怎么走?”(京华时报,2005-07-11)
例(30)老头喘着粗气说:“小姑娘,真有你的,我们那么大声叫你你都听不见。害得我老头子跑百米。”(渴飞《变身荒野女主播》)
例(28)是亲密关系,为姥姥对外孙;例(29)是熟悉关系,为朋友之间;例(30)是陌生关系,为互不相识的两人之间。
正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在陌生关系中仅搜索到一例,且使用了“小兄弟”这一称谓语拉近彼此之间关系;负面评价表达“真有你的”在陌生关系中也仅搜索到一例,这说明“真有你的”主要用于熟悉甚至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凸显强烈的主观情感。即使出现在陌生关系中,“真有你的”也受到礼貌原则[15](P104-150)的限制,只能是年长者对年幼者使用,反之不行。
三、“真有你的”的熟语化
熟语化是词汇化的初级阶段。张秀松认为“(真)有PN的”是一种感叹性构式,通常用来对非凡本领实施赞扬,构式“(真)有PN的”是“(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省略宾语中心语的产物;“(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则是“PN(真)有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变异而来,构式“(真)有PN的”的熟语化过程如下所示:
PN(真)有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真)有PN的[4]
本文认为以上观点仍值得商榷。
第一,通过对“真有你的”的语境适切度分析得知,说话人认为交际对方行为过量,因此评述的情感量也相应增加。李宇明指出,语势是说话人的情感在语言中的反映,语势反映的是言语情感的“量”,不同的语势代表不同的言语情感度。[16](P68)比较“PN有福气”和“PN真有福气”,可以发现“真”起到了加强语势和情感量的作用。因此,在领有动词的感叹义用法中,“真”不可或缺。而且语料中存在“真有你”表赞叹的用法,如“李先生恨不能身外化身,拍着自己肩膀,说:‘老李,真有你!’”不存在“有你”表赞叹的用法。因此我们推测,领有动词表赞叹义的用法是由“有”前加“真”发展而来。
第二,由于“PN(真)有本事”的出现早于“PN(真)有一手/一套/两下子”,我们以“本事”一词为例进行构式的历时考察,如下例:
例(31)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吴承恩《西游记》明代)
例(32)唐二乱子吃过之后,连称:“大夫有本事!果然病已好了许多!”又过了几天,方才出门拜客。(李伯元《官场现形记》清代)
通过对CCL语料库古代汉语语料的调查,发现表赞叹义的“PN(真)有本事”最早出现于明代,表赞叹义的“PN有本事”则出现于清代,二者出现的先后顺序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假设。我们同样发现,“PN真有两下子”(清代)早于“PN有两下子”(民国)出现,因此可以总结,表赞叹义的“PN有本事”由“PN真有本事”省略“真”而来,而非领有动词句直接引申,即:领有动词句→PN真有本事(表赞叹义)→PN有本事(表赞叹义)。
第三,调查还发现“(真)有PN的”最早出现于清代,“(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均最早出现于现当代汉语中,且兼具正负面评价语义。如下例:
例(33)船家说道:“真有你的,你们的红货是本钱,我们船是产业。你为什么老念丧呢?”(张杰鑫《三侠剑》清代)
例(34)山东马说:“罢了,老兄弟,有你的!你会把小耗神给拿住了。”(贪梦道人《康熙侠义传》清代)
例(35)申伯贤老人飚然退开半丈,朗声大笑道:“真有你的一手,老夫竟也差点走了眼,……”(司马翎《鹤高飞》现当代)
例(36)雁毛勃然大怒,骂:“好一个袋中莱,有你的两下子。”(寒爵《儒林新传》现当代)
张秀松认为“(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出现于清代[4],但其仅列出一条语料,见例(37):
例(37)苏宝同说:“你在中原有你的本事,进到西凉没有你的名字,不要走,看刀罢!”(中都遗叟《说唐三传》清代)
本文认为上例属于一般领有动词句,不具有感叹义,因此不足以支撑“(真)有PN的”从“(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熟语化而来这一观点。相反,“(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是“(真)有PN的”扩展的产物,构式“(真)有PN的”是构式“PN(真)有本事”(表赞叹义)提前“真有”、省略宾语、添加“的”字(具有暗示句法空位客观存在的作用)的产物。因此,构式“(真)有PN的”和构式“PN(真)有本事”(表赞叹义)以及“(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三者之间存在以下承继关系:
PN(真)有本事(表赞叹义)→(真)有PN的(正负面评价义)→(真)有PN的一手/一套/两下子/本事(正负面评价义)
通过历时溯源发现,“真有你的”始见于清代,由表赞叹义的“你真有本事”在经济原则之下截省整合而成,最初表正面评价语义“对出乎意料的非凡本领和行为实施赞扬”,后衍生出负面评价语义“对出乎意料的本领和行为表达讽刺和不满”,并扩展出“有你的”“真有你”“(真)有你的一手/一套/两下子”等形式。其熟语化过程可以构拟如图1所示:
图1 “真有你的”的熟语化过程
四、结 语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口语习用语“真有你的”的表义特点、句法识别标记、语境适切度、语用心理、人际关系等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对其熟语化过程做了简要的勾勒。在表义方面,“真有你的”不是典型的褒扬习用语,它具有正负评价语义的两极性,其意义可以通过一定的句法标记和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正面评价意义主要通过和表赞赏义的情标,表赞扬、确定性意义的词汇以及肯定性“连”字句共现来实现,负面评价意义则是通过和表不满义的情标、反问句、负面消极事实以及否定性“连”字句共现来实现。在语用方面,造成“真有你的”语用意义两极化的原因是受话人的过量行为和说话人反预期的心理状态,另外,交际者之间的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也会对“真有你的”的使用产生约束。在历时形成方面,“真有你的”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熟语化过程:先是领有动词句与“真”组合表示赞叹义;然后提前“真有”、省略宾语、添加“的”字形成熟语性结构“真有你的”,表示正面评价义;最后由于频繁使用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整体性的语言单位,其组成成分不可替换,整体意思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语义凝固程度较高,衍生出负面评价义,两种语义共存,其功能已经相当于一个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