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1-12-27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全省城乡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贡献能力显著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方案》提出:
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推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快完善省市县三级德育共同体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教会学生1~2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健身意识和习惯。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培养学生1~2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劳动习惯,2021年秋季学期实现劳动教育必修课全覆盖。加强新时代学生健康教育,养成良好卫生健康习惯,塑造健康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深入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确保全省学生总体近视率在2020年基础上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加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实施方案》提出:
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服务人口3000~5000人”的原则,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形式,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人口较少的村和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采取设置学前教育服务点、乡(镇)中心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幼儿园到村接送等方式,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问题,确保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提升城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将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根据城镇人口分布变化,按照每0.3万~1.2万人设置1所公办园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健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长效机制,新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支持机关、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有资产、集体资产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规模,提高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认定标准、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到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编制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统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有效适应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城镇学位扩容工程,按照每0.7万~2万人设置1所小学、每2万~4万人设置1所初级中学的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到2025年,全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0%。加强城镇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确保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学校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深化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以区域内、同类别学校为主,兼顾跨地区、跨类别、跨层次学校,大力推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帮扶,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有效带动农村教育资源提升。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共享。建立基础教育在线资源平台,加强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构建惠及全省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提供“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服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等带动作用。
推进义务教育校长和教师交流。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促进推进城乡教师一体化均衡配置。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22年全省全面推开。完善教师校长交流激励约束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农村小学、教学点新招聘教师,5年内须安排到县城学校或乡(镇)中心校进行1年以上任教学习;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
扎实做好“三点半”小学课后服务。广泛开展小学课后服务,实现有实际需求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内容,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特长、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支持各级教育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法依规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健全小学校内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足额落实,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办好特殊教育。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进一步拓展特殊教育学校功能。全面促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一人一案”,对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进入学校或特教班就读的,采取送教上门形式实施教育。积极完善特殊教育资源,依托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促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实施方案》提出:
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加快县域高中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做好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加大县域高中教师补充力度,注重补齐紧缺学科教师。健全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县域高中机制,支持县域高中发展。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严禁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招生,着力解决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等乱象,为县域高中发展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到2025年,30万以下人口的县建成1~2所、30万~60万人口的县建成2~3所、60万人口以上的县建成3所以上省级示范性高中,全省新增省级示范性高中30所以上。鼓励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形成不同办学特色,到2025年,全省建成100所特色普通高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满足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改、应对新高考改革等需要。
深化普通高中评价改革。落实国家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分级分类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发展指导、教学资源配置、选课走班、办学行为规范等内容,促进普通高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严禁以高考升学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严禁向普通高中下达升学指标,严禁单纯以升学率和分数评价及奖惩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积极营造有利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良好氛围。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实施方案》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骨干,以职教本科为牵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双高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省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以深化“双师双证”为重点,积极推广“岗课赛证”融合,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效衔接。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建设开放型、国际化、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创新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步伐,加强基础学科和文、史、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1000个一流本科专业和1000门一流本科课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此外,《实施方案》还对打造“四有”好老师队伍、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