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构成
2021-12-27樊婷婷
樊婷婷
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未来要继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乡村幼儿教师处于乡村振兴教育的第一线,提高乡村教师专业素质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贵州省552名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深入33所乡村幼儿园实地调研与访谈,在此基础上逐渐凝练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
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是浓浓的乡土情怀。主要表现为“对乡村儿童的关心,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社会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这种教育情怀,首先源自乡村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只有喜爱幼儿、热爱幼教工作的幼儿园教师,才会进一步建立热爱乡村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职业热情与执着乡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追求;还源自乡村幼儿教师“爱乡爱土”[2]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对乡村幼儿教育的坚守,也是对入职乡村幼儿教育事业初心的坚守;更源自乡村幼儿教师服务乡村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支撑乡村幼儿教师即使在工作条件艰苦偏远、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一般、工作负荷繁重的情况下,仍能够对乡村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与希望。
AXD老师是兴义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他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在乡镇幼儿园工作7年,放弃了两次调到城市幼儿园的机会。AXD老师在分享自己坚守乡镇幼儿园的原因时说:“最主要的是因为家长和孩子的信任。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家长们都有些不耐烦,说地里还有许多的农活没做。后来我改变了工作思路,邀请家长们来幼儿园观摩,让家长们知道我每天是怎么陪伴着他们的孩子,等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口语表达都有了进步,家长们也就认可了我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放学了,孩子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幼儿园,说是想和老师多待一会。”对学前教育这份职业的热爱,对乡村幼儿的大爱,对家乡父老的感恩,以及对自己职业情怀的执着,才使得无数乡镇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守幼儿教育的初心。
二、振兴乡村学前教育的职业使命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乡村幼儿园教师守护着乡村学前教育的保教质量,也承担着乡村振兴的职业使命。从某种程度上说,乡村幼儿教师为乡镇居民们提供了“科学生产、健康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发挥扶贫、扶教、扶志的综合作用”[3]。他们不仅是幼儿园的教师,也是乡村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以家园共育的形式,更新乡村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普及幼儿家庭教育的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解决乡村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难题。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在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热爱乡村的美好情感,以及乐于学习乡土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态度。
课题小组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乡镇幼儿教师都提到,他们备受乡村幼儿家长的尊重,家长们也支持他们的工作。CXM老师是毕节赫章县某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在谈到幼儿园家园共育方面的话题时,他说:“幼儿家长非常尊敬老师,只要在街上看到老师或是听说老师来到自己家,他们就非常高兴!2018年我家访了班上的每一个幼儿,了解到很多幼儿的家庭教育是空白,几乎无法在家学习文化知识。所以,我和其他两位老师闲暇时间就会主动为孩子们讲绘本故事,教拼音、算术等知识。”
YB老师是黔东南榕江县某乡镇幼儿园教师。YB老师说,很多同事和他一样,每周都要去结对帮扶户家里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有段时间天天下午下班后就去村里、组里,给孩子们补习功课,送些吃的、生活用品,还给老人家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据了解,被调研的乡村幼儿教师像YB老师一样投身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有很多,他们一边努力做好幼儿园的工作,一边参与结对帮扶的活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三、关爱留守儿童的仁爱之心
调研了解到贵州乡镇幼儿园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一位或两位老人照顾三五个儿童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留守幼儿平日里缺乏父母的呵护,需要幼儿园的老师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使留守儿童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呵护与照顾。幼儿在乡镇幼儿园每天生活的时间9小时有余,他们每天在园的饮食、睡眠、活动、游戏、学习等环节都需要有教师细心、耐心的照顾。当幼儿离园回到家后,很多老师们会自觉地进行家访,把他们的关爱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中。
SYC老师是铜仁市玉屏县某乡镇幼儿园村级教学点的负责人,她所在的幼儿园主要是接收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适龄幼儿,而这些幼儿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她说:“我也是农村留守儿童长大的,参加工作后又回到农村,深刻理解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艰难,所以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更多爱的教育。我喜欢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孩子们很暖心,有一次我使用美工刀不小心伤了手,小朋友赶快找来创可贴为我包扎,还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老师,下次使用这种刀的时候小心点’,闻听此言我顿时鼻子就酸酸的,非常感动。”SYC老师还利用暑假时间为村里的30多名留守儿童义务补习功课,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专长,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手工、写书法。在调研中,像SYC老师这样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关怀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坚守教师的职业使命,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和孩子们。
四、融入乡村文化环境的归属感
乡村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能够理解并融入乡村乡土文化的专业素质。乡村幼儿园教师不仅要适应工作所在乡镇、乡村的文化环境,还要能够融入所在乡镇、乡村的文化环境。课题小组在调研中发现,几乎一半的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家乡就在自己所工作的幼儿园的周边,往往是幼儿园与自己的家乡是同一乡镇或同一乡村,这也再一次印证了“乡村教师的本土化培养”[4]。同时,从农村户籍的乡村幼儿教师个体角度来说,“离老家近”[5]也是他们能够扎根乡村幼儿教育,融入乡土文化的重要因素。他们对自己家乡的乡土文化、生活习惯有着天然的熟悉,也愿意在自己家乡附近的幼儿园工作。这样的故土情怀,能够激发出幼儿教师为家乡学前教育事业作贡献,为家乡乡村振兴作奉献的积极情感。
CJY老师是黔南州平塘县某乡幼儿园教师。她说:“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比较近,生活方式、习俗也和老家是一样的。能在家门口附近上班,很多同事都很羡慕我。”她在工作中表现很积极主动,代表幼儿园参加过县里的教学技能比赛,还得了二等奖。CJY老师说和自己一起来的同事也是学前教育的本科生,专业能力都不错,大家在教学、一日常规、家长沟通方面经常一起交流。CJY老师高兴地表示:“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很开心,也很珍惜现在的工作。”乡土文化会潜移默化地浸润乡村幼儿教师的生活、工作,他们需要融入周围乡土文化,切身感受到自己也是属于乡土文化的一部分,主动地获得归属感。
总之,在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中,要从以上四个方面不断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当前乡村振兴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使乡村幼儿教师能扎根乡村、担当使命,成为乡村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