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蔬菜店的现存问题分析与策略提出

2021-12-27任浩然王海霞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菜市场蔬菜社区

任浩然 王海霞

(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 北京 010000)

一、北京市蔬菜店、蔬菜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菜品价格存在周期性浮动

北京市的蔬菜供应无法实现自给自足,自给率仅为30%。据统计数字显示,2010—2017年北京市本地蔬菜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蔬菜种植户收益却没有明显增加,且种植意向也逐年降低。同时受到其他因素,例如输送地温度过高、台风暴雨等气象因素、菜农根据市场需求自动调整种植以及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等,最终导致蔬菜价格存在周期性浮动。根据2018年11月份《北京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点》显示,当时的蔬菜价格运行于低位,主要归结为2018年冬季蔬菜供应充足,同时南方产区蔬菜产量的增加,以及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供应地有所加强,继而带动整体菜价的下挫。然而到2019年1月份,由于受到年初的寒潮影响,北方的大棚设施蔬菜供应和冬储菜品质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冬季蔬菜供应中,来自南方产区的品类比重自然扩大,最终造成整体的运输、生产和储存成本提高,拉升了整体蔬菜的价格,同时也加大了蔬菜的季节性上涨区间。另外由于上年价格过低,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导致种植面积相对前年有所减少,更加剧了价格波动的范围。

(二)蔬菜种类单一,品质难以维持

对于社区蔬菜店、蔬菜直通车来说,由于占地面积有限,因此所提供的蔬菜主要以家常的时令性蔬菜为主,可供选择的蔬菜相对来说比较少。市民往往是有什么看着新鲜就买什么,因此买菜的结构模式往往是周一到周五去附近蔬菜店,而周六周日则多数市民会选择去品种多的综合性大蔬菜市场或者大超市购买蔬菜。蔬菜的品质难以保证,也是社区菜点需要完善的问题。由于蔬菜本身的存储时间短,而新鲜程度是市民出门买菜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小区开蔬菜店客源基本上固定在小区的住户,同时对社区蔬菜店而言,只有尽可能满足住户对果蔬的需求,才能留住顾客,最终才能够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客源。根据在小区开过蔬菜店的网友的经验显示,一般蔬菜的品种要在30种左右,但蔬菜的储存时间很短,保存也不容易,若蔬菜头天没卖完,第二天基本上已经坏掉了。蔬菜品质的保持,不仅涉及蔬菜本身,同时也会涉及包括仓储、运输、保存等多方面的配套问题,蔬菜的仓储和运输过程同样会影响蔬菜的品质。

(三)经营、服务意识淡薄

1.社区蔬菜店经营模式多样

社区蔬菜店经营模式多样,也为整体的管理带来难度。社区菜店分两类,一类是连锁的,如“幸福社区”“果多美”等,另一类则是单独开办的菜市场中的一个摊位,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夫妻摊位。同时,社区菜店产权的多样,有的归居委会管辖,与社区服务中心结合,如海淀区的阜北社区,这种类型的摊位每月收取少量或者几乎不收租金,比如甘家口小区内的铁门菜店就没有收取租金;有的社区菜店归物业管理,需要交纳与其他商铺一样的租金。每个管理体系的管理能力也参差不齐,无法保证蔬菜店的服务品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社区蔬菜店的经营模式越多样,就越需要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管理,以防监管、规划等方面出现管理范围的重合或者不明确。

2.菜市场部分经营者服务意识不强,存在诚信问题

据网友表示,自己曾在菜市场被不诚信商家两次胡乱加价,因为市场的蔬菜大多不像超市那样明码标价,自己也不太了解菜价,后来还是选择去超市购买明码标价蔬菜。同时,除了最终的蔬菜产品的展示外,包括蔬菜生产、存储、运输等各方面细节,对消费者而言均处于“黑箱”状态。因此,个别经营者的不诚信经营,极易会对整个蔬菜供应链产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

3.经营者营销意识淡薄

菜市场或者社区蔬菜店的商贩大多停留在过去单一的营销模式,没有与顾客形成较强的黏性。蔬菜的营销也有精细营销、整合营销等的方式,例如推出“每日特价菜”吸引人流,购物满一定金额赠送昨天的一些蔬菜。或者在选购蔬菜时推荐一些品质较好的蔬菜等之类的营销活动,而很多经营者没有营销的意识或者不了解营销运营的一些策略。一般社区的蔬菜店多是以个人经营为主,模式简单,在售卖过程中经营者很少考虑蔬菜经营的营销方式创新,导致蔬菜店的升级动力不强,品牌意识淡薄。

4.菜市场或社区蔬菜店存在进货渠道混乱

渠道管理缺失,存在商品合格率不达标等问题。社区蔬菜店部分是从新发地等蔬菜市场批发蔬菜,再以比新发地的批发价格翻2-3倍的价格出售,也有部分批发市场的商贩,基于批发环节以及运输的环节越多,蔬菜的损耗和成本也越多的理念,部分为减少成本,商贩选择直接从农户那里购买虽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但由于此种进货渠道环节缺少约束,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以及蔬菜农药残留等问题层出不穷。

(四)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

社区蔬菜店位于住宅底商、沿街道路、社区内部的简易棚屋等地,店铺简陋,与市区或社区环境极不协调。同时部分社区菜市场是在路口、街角自发形成,菜农们推着三轮车,车上放着一些时令蔬菜,游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边,这一经营模式与社区融合度较低,同时也易造成交通堵塞,造成安全隐患。同时,从买菜距离上看,虽说小区内的蔬菜店对住户很便利,但是超市和菜市场的菜品种更齐全,品质也更有保证。社区蔬菜或者菜市场应承担社区的部分公共功能,建设为“一刻钟生活圈”,让市民在买菜的同时,有个地方歇脚聊天的地方或者锻炼完身体后买点菜回家。部分市民也存在对厨房用具、文具店、修车行、奶制品的需求,除了农副产品的交易,还应该有一些日常小服务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五)菜市场管理混乱,缺少文化设计

由于蔬菜本身存储时间短,不易保存,所以菜市场营业结束后,需要及时进行环境清理工作。同时,部分菜市场占道经营,商贩的进货通道乱,所处市场的购物区空间又有些欠缺,加上停车位置的不足,非常容易造成交通混乱。此外,也有一些店铺形象设计简陋、柜台脏乱,也有一些流动摊贩路边摆摊,缺乏安全整洁的售卖环境。文化设计意识不够,未与本地区的文化或地区特色相结合,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品牌化需求、个性化需求、精细化需求、购物网络化需求。

二、对策及建议

社区的蔬菜店建设决定着民众的“菜篮子”,这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未来会更好地为社区民众提供便利、安全、实惠的菜品。本文从管理者方面,对社区菜市场建设提出建议。

(一)建立蔬菜信息平台严把全链条质量关

流动蔬菜售卖点进货渠道复杂,致使在不同社区售卖的蔬菜价格产生波动,同时蔬菜的品质也无法保证,存在潜在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因此,居民社区亟待建立蔬菜信息平台发布机制,一方面向社区民众公开蔬菜的合法进货渠道,另一方面也保证蔬菜价格的透明,让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菜、舒心菜。信息平台的建立,要落地于各社区醒目位置,保障信息的覆盖性,将包括蔬菜信息价格在内的进货渠道、菜品的运输情况、新鲜度等信息及时告知社区民众,同时也以信息公开倒逼流动蔬菜销售点合理化进货渠道和菜品价格。

(二)整体化社区品牌形象强化菜市场的社区融合

以往菜市场销售点的设计随意,相对简陋,与社区的文化融合不足,即便是高档小区,菜市场设计情况依旧不佳。市场的设计可以根据周边社区的装饰情况进行改变,一是在市场的装修层面上,采用和社区相同的色调风格,重新对店铺进行装饰,二是规范化店铺的区域,保障社区生活的有序运行。

(三)完善菜市场周边功能打造社区生活圈核心

在传统认知上,菜市场是单纯购买果蔬的地方,人流量存在周期性的高低,这一方面是菜市场的单一职能结构,另一方面,也和菜市场的市场环境有关。为了增强菜市场的活力,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增加包括日常购物、社区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打造社区生活圈核心。

(四)增强菜市场周边管理保证正常社区秩序

传统菜市场为了方便群众购买,多选址于社区的交通要道,日常通勤的高峰期,菜市场也会加剧交通的不便,菜市场迫切需要建立交通的日常疏导机制。以往传统的交通疏导是由交警及辅警来完成的,但这种疏导只在于通勤高峰期,缺少对平常通勤的维护。这一职能可以通过寻求社区委员会的帮助来完善,建立日常的秩序维护制度,以及事故处理的应急预案。同时,相关部门加强菜市场的监管,对市场经营者进行管理,保证菜市场秩序稳定。

(五)引进连锁品牌提高社区经营品牌建设

社区普通菜点和流动菜摊,在管理层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潜在的风险,可以通过引进连锁品牌菜点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连锁品牌菜点拥有品牌背书,在信誉和品质方面相对有保证。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连锁品牌菜点更便于管理,企业对自身品牌价值的珍惜也促使企业自身加强监管自查,保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同时,连锁品牌菜点能够与社区其他生活配套相结合,组成社区经济的核心,打造社区经济活力“CBD”,使社区“一刻钟”经济生态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菜市场蔬菜社区
社区大作战
奇怪的蔬菜
成都最生活——逛菜市场
蔬菜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热闹的菜场
买菜记
菜市场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