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智能化的绿色供应链路径重构*
2021-12-27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崔秀梅王家辉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崔秀梅 王家辉
一、 引言
近几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保护问题逐渐受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关注,各种环境友好型政策和法规相继出台,如《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等。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时代赋予了信息商品的属性,因此信息也能够成为生产制造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大智移云”以高容量存储、高速运算和传输的优势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原本难以实现的设想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支持。随着信息化能力指数的进步,数据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更加引人注目。本文将数据智能化融入绿色供应链的路径构建中,为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空缺。
二、 绿色供应链面临的困境
绿色供应链是节能、环保、高效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面向市场型的新式供应链,它强调企业在以自身盈利为目的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但是整体上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其中技术问题是目前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
1.缺乏统一的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供应链共享平台是供应链中的关键所在,只有平台构建完善后,供应链中的各方企业才能够被有效的连接[1]。如果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信息共享是不完整的,也就意味着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存在沟壑,如产品材料不环保、加工流程污染严重、库存积压导致的产品质量不佳、退换货及回收流程不通畅等都会对绿色供应链的正常构建形成阻碍。信息不对称也存在于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企业之间,会造成供应链中供需偏离真实的需要、库存积压或供给不足[2],造成供应链整体生产力和生产材料浪费的情况。因此,加强合作企业上下游的信息沟通,促进企业之间、消费者与企业间的信息对称,才能有效地让企业和消费者筛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产品和原材料,促进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等流程的实现。
2.信息获取分析手段单一
绿色供应链是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的供应链,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被不断细分,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3],必须做到对市场的需求精准预测,才能应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需求分析所需要获取的消费者购买产品信息、购买频次和使用目的等数据,只能从企业外部获取。但目前供应链中企业能够获取有用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得到的信息往往内容繁杂,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进行处理,而数据处理软件并不能将决策者需要的信息直观地展示出来,增加了决策时的繁琐程度。
3.库存管理信息易失真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中的一环,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升级,建立在库存管理效率提高、环保节能的基础之上,但是目前的人机互动库存管理很难胜任此重任。人为将库存信息录入本地数据库,容易产生错误、催生舞弊行为;传统的数据传输协议在传输大量数据时会有失真的情况,低传输速度和质量特性极大地影响着数据传输稳定性,无法达到绿色供应链中理想高效和保密性的标准。工作人员需要对比新库存、退货、需维修产品等不同信息,抛开过失导致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人为参与占主导时,库存信息更易被修改,库存盘点的真实性会受到影响。传统的人机互动形式无法形成“物”与“信息”之间有效联系起来的纽带,更不必说这种纽带还需要将产品信息在网络中共享,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极易受到影响。
4.物流过程信息真空
物流过程包括货物的装卸、运输、存储以及回收等步骤。传统的绿色供应链中很多环节缺少记录,难以保证回收过程按照法规要求实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要提高物流环节的透明度,并提高物流的速度和质量。但是由于缺少合适的信息传导机制,物流过程容易成为供应链中的信息真空地带[3],无论是企业之间的货物运输,还是消费者对货物的退换、旧品回收,在货物进入物流环节后,企业就几乎失去了同货物的联系。虽然能够保证有完整的交接、运输和处理过程,却难以保证过程中的货物不被调换或丢失。缺少监控记录手段可能会纵容企业不诚信处理回收产品、瞒报企业存货等行为。若绿色物流、绿色回收等形同虚设,真正有效的绿色供应链就无法建立。
5.无有效监督机制和信息记录
良好的绿色供应链系统需要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达到环保指标,即使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信息记录机制,但缺少独立有效的监督,只依靠企业内部关联部门相互监督时,很容易催生勾结的情况。在监督绿色供应链实施成果时,产品原料是否为环保材料,生产过程是否达到环保标准,生产操作是否被详细完整记录以便责任追溯等都需要考虑;产品从物料入库到被加工再到计入存货、出库的过程若都没有完整的监控,绿色安全生产不能得到完善的保障。传统的绿色供应链不能完整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部分监督所需的数据缺失,环保工作的监督质量大打折扣。
三、 智能化为绿色供应链升级提供可能性
信息智能化是当今研究和创新的趋势,自“大智移云”的概念被提出后,各路学者和企业都在试图将大数据、智能软件、移动物联网和云服务等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到自己所在的行业,成果也十分显著,催生出快递APP内GPS实时共享、条形码记录产品ID等技术。
1.大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挖掘和可视化,能够分析处理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收集的巨量数据,为决策层提供依据。大数据技术在庞大数据源中寻找、检索有用信息,由智能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呈现出可视化的信息。超高的信息传输速度和超大信息容量的优势与绿色供应链的构建需求一致。绿色供应链中,无论是企业的货物进入库存并生成唯一ID录入系统,还是对操作记录和流程的可视化监控,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流,需要强大的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能力才能胜任。
2.智能软件高效处理信息
绿色供应链的升级瓶颈大部分在于让非智能的软件代替人力的技术要求过高,难以规模化。近几年智能软件的智能程度在呈指数级增长,日益高速自动化的逻辑运算,为这一突破提供了技术基础。在分析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传送来的数据时,根据人工输入的简化指令可智能检索信息,并根据决策需求处理出结果。如货物到库时,货物的唯一ID由货物信息登记终端扫描,终端内的程序对ID识别、自动寻径添加入平台云储存服务器中。货物的ID在各个生产终端流转时也会被识别,在物流过程中由车辆中传感器实时向系统发送GPS信号,最终由系统程序将同一ID在不同终端上的记录以视图的形式直观展示,保证绿色区块链全程可被监控记录。
3.移动物联网提供全程信息监控
大量的信息流需要高速、加密的数据网络传输,近年5G技术的诞生,为大宗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加高速的技术支持。高速移动物联网不仅意味着更高的速度,也扩大了信号传递的范围。红外扫描、全球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可将物理空间的有用信息转成信号送入信息流,能够实现机器与网络空间的联系,这也意味着企业可实现全闭环的生产链条,并且将各类监控信息可视化,保证可监控的生产流程达到环境保护的标准。
4.云计算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云计算指数据流上传到服务器端时在云端服务器中运行出结果再传送到客户端,增加了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信息线路的拥堵程度。精简信息流的内容,能够减少大宗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同时,得益于高速、低失真率的信息传输,在绿色供应链中,不需要每个部分都拥有大宗信息处理计算的能力,集中计算有利于成本的合理分配,提高分工的专业化和特殊化,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据的智能化由“大智移云”四个不同的技术实现,但四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大数据的广泛使用,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云计算和智能化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提供可视化的结果。没有了其他技术支持的大数据,就犹如信息海洋中的一片孤岛,虽物资繁茂,却无人想去深挖。所以,数据智能化需要用综合的眼光看待各个部分的联系,并且其功能强大与否取决于内部的短板。
四、 基于数智化的绿色供应链路径重构
对于目前数智化平台的绿色供应链重构,本文基于现存的绿色供应链理论框架,加入数智化的平台技术、法律环境等内外部因素构建出较为直观的示意图。寻找可能的外部因素时,考虑到目前数据智能化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不够及政府政策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限制供应链升级的因素,绿色供应链体系还需要引入外部监督、法律法规的外部的因素。
在绿色供应链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链接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和内部管理的数智化平台。链条中的企业以某个制造企业为生产的核心,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产品创新向供应商提供订单,产品交由销售商,价值最终流向消费者,在链条中由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运输服务连结各方。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汇聚企业产品信息,招标更加透明。平台的信息共享系统经过加密和使用权限设定,保证不同的企业各个部门只会共享在各自权限下能够查看的内容;而产品的固化ID作为只读信息随着物流在供应链中被识别、记录。在流程中记录的加工信息、物流信息、操作记录,方便企业管理内部生产活动、管理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完善责任追溯机制,为外部监管部门或机构提供可查证的记录。
1.可视化绿色设计
大数据来自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物理空间的数据如繁华地区人群流量、车流量的监控,网络空间的数据如浏览记录、搜索信息等。这些手段拓宽了绿色供应链的信息视角,让企业能够主动地寻求技术进步和产品研发创新,努力将自己的产品或者品牌打造成绿色环保的明星产品。智能软件和云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从纷杂的数据流中检索有价值的信息,并依此推断出消费者的购物倾向和需求并将其可视化,从而更好地安排生产和产品研发。
2.透明化绿色采购
在物资采购环节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安排效率的手段,同时也能够使供应链更加节能环保。一些大型的企业在足够的业务量和脉络的支撑下,汇聚供应商的产品型号、生产日期、使用年限、价格、原材料等信息,同时由系统生成统一的ID信息,在智能系统的支持下,可实现线上招标、智能比对。信息透明化的信息网络,便于企业在采购时提高对绿色材料、设备的关注,促进绿色供应链甚至供应网的实现。
3.闭环监控节能生产
生产使用的材料等资源因为有了统一ID的识别,在产品完成制造流程后也可以精准追溯到生产作业中的具体流程和对应的人工、物料,辅之以可视化物资调配线路,管理者对生产物资的流转有更直观的认知。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同一批次的物品也更加容易追回,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加入智能系统的生产车间能保证水、热能的绿色再利用,尽量减少资源浪费;对于电能控制严格把关,根据车间员工的进出识别工作强度与空闲忙碌程度,智能调整电压和输送功率,减少机器空转或者电压不足的情况。
4.数字化库存管理
在智能化数据应用后,不同类型的货物从包装时即被供应商、销售商的外部系统添加ID录入系统,在入库时由系统自动识别ID并加入库存,实现货物实体、实物ID、链中信息之间的信息对称,促进一体式物资管理,能够有效解决库存管理时存货信息失真的问题。数字化的库存管理提高了样品抽检的效率和样本容量,增加了样本抽检的可信度。涉及专门检测的机关或部门,智能化的高速线路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实现企业与检测机构之间的智能时间排序,避免一时“扎堆检测”一时又“无样检测”的现象。
5.信息化绿色物流
企业对运输车辆的GPS传感器进行编号并由其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信息至管理系统,对离岸物资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模块进行库存物资的一体式采集与更新,极大地减少了瞒报、虚报库存的可能。电子签章模块的引入,能够实现交接单、投运单等信息的电子化与自动化,使得责任追溯更加直接。面对一些对时间、保存条件较为苛刻的货物,如水果蔬菜、医用品等货物,运输工具中会搭配对货物温度智能调控的温控设备,数据与车辆管理人员、企业管理部门设备连接实事传输数据,让相关人员随时掌握货物的状态以保证客户收到最佳品质的产品。
6.一体化绿色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逐步转型为高质量的增长,这也是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模式,对生产、加工、回收环节的绿色、环保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线上APP或者门店回收的方式,对产品报废后的废料统一收集,送回产品车间,回收有用材料或者安全处理[4]。并且由于在供应链中有统一的不可篡改编号,回收的废旧产品接受回收流程到最后处理的流程都被严格记录、监控,杜绝不可重新成为产品的回收材料再次进入生产循环[5]。由于物流过程也受到了记录监控,回收品的去向信息进行简单检索即可获得,通过对比销售和回收ID的信息,也可以直观地对企业回收工作的绩效作出评价。
7.政策引导与价值宣传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绿色供应链信息系统十分重要。企业需要根据绿色供应链的升级对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出与之相匹配的改进。企业在使用数据智能系统的绿色供应链时,需要外部部门、机构监督企业是否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达到指标[6],没有常态化的监督手段,再好的政策也不会被很好地执行。政策对企业的规范既要有“大棒”的督促和压力,也要有“胡萝卜”的利益引导。一方面对未达到指标、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对排放达标、污染整治成果良好的企业,通过补贴、减免税收及购买绿色生产设备时给予额外税收优惠等手段,激励企业经营时顾及环保要求。政府也要规范企业对社会信息的使用权限,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保护公众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尽管目前大众对于环保消费和绿色产品的意识已经逐渐提高,但在未来仍需要对大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文化的引导,从消费源头改进消费习惯,倒逼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只有通过利益引导、绿色价值观的宣传和塑造及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才能确保绿色供应链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