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供电线路故障原因及提高供电可靠性办法
2021-12-27文敏
文 敏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务川供电局,贵州 遵义 56300)
1 农村10 kV线路故障原因分析
1.1 农村10 kV线路易发生故障
电力线路的故障主要有线路导线断线、避雷器或熔断器绝缘被击穿、树木短接、导线上挂异物、高压电杆塔上的鸟窝在刮风或下雨下雪时与导线安全距离不足造成放电、短路,因用户设备原因造成配电变压器低压相间短路、单向接地、小电流接地障,强降雨天气倒杆断线以及非法运行等[1]。如线路接头松动等,接线器触头间隙过大,导致接线器之间不完全连接;10 kV 线路的故障会给整个供电系统造成巨大的障碍,因此应结合具体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1.2 设备相对落后
线路设备老化,此外,农村环境复杂,因此供电10 kV 线路和设备的建设,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偏远地区要经常检查供电10 kV 线路和设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山里条件很艰苦,线路检修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故障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及恢复正常供电。
1.3 外部力量的破坏
如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遭到破坏,车辆可能与杆塔相撞,电力设施可能被盗等。比如树障,夏天树枝生长迅速,遇上风吹雨打等强恶劣天气可能撞线,造成10 kV 线路短路。由于绝缘等级低,防雷设施不完善,线路防雷性能较差,在夏季容易遭受雷击破坏,造成线路损坏,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
2 加强农村10 kV供电线路可靠性的路径
2.1 完善线路运维管理
线路运行维护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必须不断完善10 kV线路的运行管理。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将检修管理工作分层次、分部门分工,使各部门、各岗位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切实督促人员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同时还应加强农村10 kV供电线路的管理,定期不定期巡视线路,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供电线路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修,如有故障应及时更换[3]。
2.2 强化线路安全
农村10 kV 供电线路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线路整体稳定、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如合理利用高压断路器,当发生短路时,及时断开故障线路,减少故障范围。此外,还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参考依据,要求人员严格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4]。
2.3 强化农村10 kV供电线路安装管理
一是在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混凝土和牢固埋置的方法,避免因雨水冲刷造成杆塔倒塌和断裂;二是加强对导线和绝缘子及杆塔质量管理,确保导线与绝缘子及杆塔经得起强雷、强风、强雨、强雪的考验。在10 kV 线路日常管理中,还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遇到极端气候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线路发生故障。
在选择配电箱时,须检查配电箱的尺寸和配电箱机械开孔位置,确保配电箱机械的开孔位置可以在供配电施工中满足线路的进出自如,保障配电箱的开口位置和导管的接入位置符合要求。在配电箱安装施工过程中,严禁对配电箱箱体进行气焊开孔或者没有经过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自行在配电箱的背部或是侧面开孔。施工人员还须合理设置配电箱内部导线的颜色,在施工过程中须将配电箱内部相应的配电线根据颜色统一捆扎,将捆扎后的配电线按横平竖直的要求摆放,严禁出现配电线码放混乱。对于配电箱内部配电线连接较为紧密的位置,施工人员还需要防止由于过于紧密,而导致导线受损的现象发生[5]。
2.4 防雷管理
首先,线路须架设避雷线,做好日常维护,提升线路的整体防雷性能。我国目前主要采取2 种防雷措施:运维防雷线,分流入塔雷击电流,可有效减少入塔雷击电流,降低塔顶电压,防止线路遭到雷击破坏;耦合地线,可增加避雷针与导线的耦合作用。须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雷害程度,选择适当的防雷措施[6]。
2.5 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供电所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定期的对内部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辅导。可采用集中培训、技术问答、师徒教授等方式让供电所的内部员工了解相应的电力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对新员工讲解供电所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新员工参与培训和比赛等活动,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中的加分项,积极引导员工并参与其中。
2.6 大范围应用自动化检修设备
农村电网现中开关多是直接安装在电气设备上,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可采用自动化检修设备,例如自动剥皮工具,可将架空导线长期裸露在外的绝缘层剥除,通过抢修机器人对带电线路的绝缘层进行剥除,不仅操作效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电动剥皮工具的组成主要是由曲柄连杆、摇杆、刀头、直流减速电机等组合而成。例如,在电力机器人实验室所进行的现场模拟自动剥皮试验中,自动化检修设备在剥皮时,通过机械手夹持操作,其剥皮速度和剥皮力度可通过人工直接控制,符合当前我国高压作业的设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