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治防控探究
2021-12-27刘涛
刘 涛
(宜城市国有长北山林场,湖北宜城 441400)
松材线虫病作为一种主要的林业病害,近年来被列入国际性检疫对象之中,如果未对其进行防控防治,将会对松林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在我国,松材线虫病最早在1982 年江苏省南京市发现,随即不断扩散到其他省市,促使出现大批量的松林枯萎、死亡,因此需及时采取措施防控。
1 概述
松材线虫病又可以称之为松树枯萎病,松材线虫病本身的致病性较强,又可将其称之为松树癌症,松树本身感染松材线虫病40 d 左右,即可直接枯萎、死亡。如果整片松林感染松树线虫病,需3~5 年,松林将可能被毁灭。引起松材线虫病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 点,分别是松树、松材线虫及松树生长环境,还有各种媒介昆虫,在这4 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易滋生松材线虫病[1]。松材线虫作为松树体内的一种寄生虫,可以直接透过媒介昆虫的力量,促使松树表面出现破损,继而快速侵染松树植物体,并能够在松树体内进行大量繁殖,促使松树树脂道出现堵塞的情况。松材线虫生长时,也会相应产生大量毒素,在自然条件下,松材线虫生成的毒素很难直接排出,进而堆积松树体内,使松树出现失水的情况,在此作用下,树脂分泌量也会不断减少。
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可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树体表面无较大变化,树脂量不断减少;第二阶段松树部分针叶变色,树脂停止分泌,松树表面可见媒介昆虫产卵痕迹;第三阶段松树因针叶变色整体呈黄褐色,针叶逐渐萎蔫,叶面有蛀屑残余;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变黄、向下垂挂,病害迅速传染至大片松林,松树大面积枯萎死亡。
2 防控现状
2.1 防控措施单一
对于松材线虫的疫情防控,虽然各地林业部门已相继出台各种防控措施积极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但防控措施仍旧单一、防治效果一般。部分地区对处于病害初期、中期的松木缺乏有效检疫措施,未从根本上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势头。处于沿河地带的松树,自身病虫害传播途径广泛,且媒介昆虫密度大、传导功能强,这进一步加快了疫情扩散速度[2]。对于媒介昆虫防治,部分地区主要运用诱杀方式完成媒介昆虫防治工作,但采用诱杀方式的诱杀数量非常有限,其效果也难以达到松材线虫防控要求。
2.2 防控缺乏持续性
各区域的地势环境、气候温度都存在明显差异,松材线虫疫情范围、疫情程度也存在着不同,疫情发生后,需政府部门及时展开松材线虫病的防控防治。但现阶段,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病情前期,当疫情得到控制、短时间内无疫情发生时,便停止松材线虫防治工作,缺乏持续性的松材线虫防控策略,一旦该地区松树松材线虫病复发,又需要工作人员重新结合实际情况展开部署安排,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影响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由于现阶段松材线虫防控措施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考量,使得疫木治理也变得更加困难。
2.3 宣传工作不足
对松材线虫防治防控定期展开宣传,是保障松材线虫防治防控各项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基础。但现阶段,松材线虫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具体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基层林业部门主要管辖区域为偏远山区,处于这些地区的群众普遍对松材线虫防控认识不足。同时,基层林业站管辖的区域较为广泛,想要展开全面化的松材线虫防治工作非常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途径和宣传效果。很多当地群众对于松材线虫防控防治的认识较浅,甚至出现刻意破坏林业局安装的昆虫诱捕器等情况。
3 防控对策
3.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源头控制
要想实现松材线虫病的全面预防,应构建森林绿色发展理念,促使工作人员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实现源头治理,切实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扩散的可能。为了切实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可以采用自然调控的方式,促使生物体系中各种生物能够处于恒稳状态,更好地适应松材线虫病防治要求,进而预防各种生物灾害。全面防控松材线虫,更新绿色发展理念,要彻底消除病害扩散隐患,不仅要对已患病的松树进行松材线虫防治,还需要在松树患病前展开预防作业,集中消除传播媒介昆虫。对此,可在媒介昆虫羽化前5 d 内放置好诱捕器,并在诱捕器下方同时放置诱芯瓶,在诱芯瓶内部添加一定含量的引诱剂,按3 d 1 次的频率观察,并在7 d 左右对诱芯瓶中的引诱剂进行更换,以切实提高防控效果[3]。
3.2 加大宣传力度,全面防治防控
松材线虫病的存在将会严重阻碍松树的正常生长,因此,为切实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控防治,应不断加大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宣传力度,从而实现全面化的松材线虫病疫情控制。
1)近些年,湖北省相关部门先后多次下达文件、开展会议,要求各个部门能够加强沟通和配合,从而实现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
2)对于基层群众,则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促使更多人了解松材线虫预防知识,也为后续病虫害防治奠定良好基础。地方管理部门也需要做好综合管控,实现区域松材线虫的动态监控。
3.3 定期定点监测,提高防控效率
松材线虫防治工作需要结合松材线虫特点,灵活选择多种方式,展开定期定点监测,隔离疫情区域,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防控效果,具体而言,可从以下4 方面着手开展。1)疫情区域定点监测,一旦发现松树感病,需及时对树木进行取样分离鉴定,明确松树体内是否含有松材线虫;2)边缘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在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松材线虫;3)利用诱捕器监测松材线虫,通过诱捕器可直接监测羽化期间的松褐天牛;4)高山密林区域用无人机完成监测工作[4]。
3.4 合理利用资源,推动和谐发展
松材线虫病防治应遵循防控为主,防治为辅的路线,对于松材线虫内含有的各种有害生物资源,不仅可以直接采取焚烧方式将其销毁清除,也可以充分利用有害生物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例如,天牛作为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蛋白质成分充足,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可烹饪成菜品,不仅能有效实现松材线虫防控,还能充分发挥天牛本身的食用效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
3.5 应用防控技术,完成动态监测
可通过诱捕器、无人机等防控技术完成松材线虫防治防控。通常当松褐天牛处于羽化期间,工作人员可在林间合理规划,按照一定间隔设置诱捕器,从而完成松褐天牛活体的动态监测。对于已经诱捕得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活体,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其剪碎、分离,通过镜检方法,判断松褐天牛中是否含有松材线虫,并将镜检结果直接进行记录和保存。如果在镜检后发现松褐天牛本身携带松材线虫,可以直接在距离松褐天牛诱捕位置200 m 左右的区域,提取松树样本,主要提取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两种类型的松树,并进行样本检验,明确松材线虫具体位置。无人机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能够广泛适用于那些不易调查的区域,将其与GPS 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取得到松材线虫病发位置。
4 结语
开展松材线虫防治防控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松材线虫本身的适应能力强、致病性强、感染速度快,无论是处于怎样的地势环境,都可能感染松树。因此,各地区要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防控工作,在此情况下,各地区需结合本地环境特点和气候特征,重视松材线虫防治防控,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对线虫的防控防治效率,为松树的生长创造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