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研究
2021-12-27张小红
张小红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自动化技术改变了传统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生产、运营模式,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市场的影响下,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能够提高制造产业的经济效益。其中,AI 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控技术的有效辅助提高了产品元件的精准度。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市场前景,重视对该技术的生产、使用,进而达到安全生产、制造的目的。
1 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构成及技术特点
1.1 基本构成
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主要分为程序模块、作用模块、传感模块、指令模块以及控制模块,通过传达不同的操作信息,使用指定的编程程序进行生产运作,能确保整体运行流程的连贯性,还能凸显节约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目的。其中,这些模块的应用原理如下。1)程序模块:编程工作者确定符合自动化生产的程序代码,采用数控程序及C 语言系统模式,处理、整合各类操作技术,而这一技术也是制造生产的关键。2)作用模块:可统计出不同运行单元的数据信号,利用有效的汇总技术,对项目进展情况、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再利用必要的定位、能量监控开展统筹工作。3)指令模块:可在计算机机组中对不同单元的数据指标进行监测、智能化分析以及指令下达工作。其中,指令模块能够在必要的运行分析后得到相应的操作信号[1]。4)传感模块:主要利用各类传感器进行自动化数据传递工作,该系统可快速传达程序、作用、指令的基础命令,同时可在必要的控制中统计项目进展的功能指标及性能指标。5)控制模块:主要处理各单元的数据信息,并对个单元的动作、语言逻辑展开分析,测试出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得到相应的处理结果。
1.2 技术特点
自动化技术可在一体化的管理过程中处理各项制造需求及生产需求,利用不同的指令进行生产制造,从而提升产品的综合质量。因此,该技术具有以下实践特点。1)系统性价值:自动化技术可联合各项技术,将材料、控制、软件技术应用到生产运行中。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各项操作系统的运行流程,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思想探讨各项新兴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得到技术效果较好、能量物质较全面的运行工程。2)综合性价值:自动化运行流程可宏观地对产品设计情况、销售情况、市场现状展开调研工作,特别是该系统可带动、调控各工艺所需的资源。通过分析出前、中、后端的产品服务要求,凸显综合性的管理价值。3)市场性价值:市场性价值主要表现在可运用“一体化”理念开展制造生产,彰显出制造产业市场的发展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产业市场情况,根据设计制造需求进行创新改进,采用合理的方式打造出“流程化”的生产品牌。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运行时需采用必要的成本控制技术,重点分析产品的性能、质量特征,进而构建优质的生产市场环境[2]。
2 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目的
2.1 提升机组的运行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制造产业的重心,特别是近年来制造产业安全事故频发,一旦工作人员没有注意到部分设计的操作要求,或是操作步骤不正确,就会引发安全隐患事故。通过将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进行融合,能够及时、全面地核查出机组的安全隐患。因此,使用大数据给予监控控制,能消除制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监控当前机组的运行过程,依据机组工作数据进行统计,再利用传递功能、管理功能得到制造现场情况,将不同机组的数据指标进行回传处理,方便现场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若机组出现运行故障,系统也可给予监测人员一定的报警信息,再结合配套的管理流程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方便工作人员了解系统的运行异常原因。另外,系统也可依据数据库内容推断、反馈,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的运行环境。总之,自动化技术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将所得到的异常信息进行整合,再结合必要的信号传递运作模式进行管理维护。当某一机组出现运行故障时,系统可在自动校检的过程中进行判断、审核,以便得到故障的成因,也能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3]。
2.2 提升机组的生产效率
自动化生产技术可减少传统人工操作的时间,尤其是隐蔽部分的运行、操作难度较高,若实践中没有注意操作运行情况,可能会影响机组工作状态。因此,自动化运行模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且实践操作中的操作相对简洁、生产模式较为准确。一旦出现运行问题,工作人员就可快速核查故障区域,同时给予有效的优化与创新,进而解决生产不规范、产品质量较差的操作问题。
2.3 提升机组的运行精准度
自动化生产技术可在编程控制中分析出产品的基本信息,同时利用PLC 技术对其进行编程控制,完善各个生产、操作环节。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在机组中输入一定的运行指标,帮助系统依据关联性的工作模式进行指令创新,从而在有效的生产制造中提高各项工艺的精准度。
3 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评价及应用趋势
自动化技术主要利用智能化、自动化两方面的技术特点,在相应的操作系统中进行一体化控制,进而提升整体机械制造的有效性。
3.1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评价
制造产业需要对原有的机械元件、装置进行升级处理。通过全面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结合装置的发展应用趋势,凸显出工业的创新价值。由此可知,需要改变传统操作、运行的缺陷,在生产制造中融入新型编程逻辑语言(C++、phython),有利于提高编程机组的运算速度。另外,自动化技术还应结合必要的改进与创新,在实际生产中融合PLC 技术及AI 技术的特点,控制机械设计所使用的成本投入。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化控制技术并非是完全应用机械操作思维,需要在人工辅助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生产制造。例如,可在机器、人工设计检验的过程中判断出元件的设计情况,以便总结出元件的综合质量。通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不仅能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还能调控产业构架,从而巩固元件的生产效率及质量。
3.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评价
智能化技术可改变传统制造的生产模式,采用相关性强的学科内容对元件进行综合处理。其中,元件处理过程需要具备较好的逻辑功能,通过更新技术应用特征,凸显出人机交互功能、生产运行功能的优势,促使整体机组具有较好的生产效益及精准度。此外,智能生产中需要测试所排放的污染情况,利用相应的调研工作减少工业垃圾的产出量,这对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是有利的。另外,在模拟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在仿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项目、不同工艺的关联性及学科内容,这有利于全面、宏观地监控生产运行模式。通过提示相关生产问题,再利用模拟系统予以反馈,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可靠的生产、管理、运行数据,进而减少不规范生产的负面影响。
3.3 基于实际生产需求的应用评价
智能化生产过程需要分析各项工艺的应用进展,具体可利用信息系统推断出实际项目的产出,探讨理论进展与实际进展之间的关系。若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效应与理论值存在严重出入时,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工作人员需要将自动化技术作为依据,总结出该技术的驱动性价值,测试驱动力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控制项目的投入成本及运行成本。当然,制造生产过程是一项“动态化”的运行过程,需要快速调动各项信息的运行数据,同时利用一体化技术展开控制,进而实现技术调控的目标。但是,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需要制造、生产部门秉承绿色的产业模式,如需要优选制造材料、制造元件,分析各元件使用过程中所产出的垃圾,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行改革,确保各项产品均具有绿色标志内容[4]。从绿色生态的要求来看,凸显出产品的生态价值,不仅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能,还能控制项目的生产效益达到额定指标,避免机械设计制造产品需求不达标或浪费的负面影响。
3.4 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自动化技术涉及较多的理论、实践学科内容,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生产中融入新颖的生产技术及机器人操作技术,确保整体制造产业趋于智能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制造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整合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并给予科学的调控与完善。在“节能减排”思想的影响下,需要工作人员精准确实各项材料的使用,减小污染物的产出,尽量控制轻工业制造过程中所导致的能源损耗,也能实现污染物的综合治理目标。总之,在生产实践创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在生产中开发、应用各类机械元件,推动工业、制造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模式下,开展系统的运作、发展。例如,可推广UG-NX、SolidWorks、Pro-E 等运行软件,结合不同的生产习惯凸显制造的发展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能够精准分析出生产制造情况,依据技术的特点设立有效的干预机制,从而打造出一个专业的制造产业模式。另外,工作人员还应创新自动化技术内容,依据传感、控制、作用、程序等单元设立配套的管理方案,进而提高产品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