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与操作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1-12-27钟林平
钟林平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近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农机产品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农民购买农机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农业生产给予了良好保障,但是当前在农机发展中经常会存在维修与操作问题,影响农业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农机维护保养与操作工作,充分满足农民的农机使用需求。
1 当前农机维修与操作中常见的问题
1.1 农机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维修水平较低
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机设备的补贴不断增加,农民购买以及使用农机设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对大型农机设备的需求逐渐上升。但是根据调查研究,一般的农机设备制造企业通常只在市区提供农机维修保养服务,没有在县、乡设置相应的服务站点,致使农民在购买农机设备后,难以解决农机维修问题[1]。另外,由于维护保养工作不及时,一旦农机设备发生故障,往往需要耗费较高的维修成本,而且农机设备需要长时间工作,尤其是农忙时节,如果其在工作时出现了故障,往往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运行,容易给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农机设备数量虽然不断增加,但农民缺乏专业的培训知识,往往只了解一些与农机设备维修相关的知识,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致使其经常发生故障。因此,必须完善农机维修服务,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农机使用方法,尽可能缩减维修时间,延长农机使用寿命。
1.2 农机维修组织监管不严,服务水平不高
以某市为例,在该市区内经营农机维修承包业务的商户中,个体户占据最大的比例,缺少专业化的服务企业。例如,该市已经逐渐形成了三级农机专业化体系,第一级为市级的农机技术推广站,约有4 个;第二级为区县级的农机生产站,共有14 个;第三级为乡镇级的农机设备生产管理部门,承担着技术推广的责任,约有153 个。当前,由于各个地方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其农机维修的服务水平较低,大部分站点甚至缺乏经营手续。部分维修站点不仅手续不全,而且维修工作也较为落后,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除此之外,虽然当前我国乡镇级的农机维修服务站点较多,但是从实际的运行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机维修服务站点没有发挥其作用,农机设备老化磨损情况较为严重,无法有效管理,服务水平也不高。
1.3 基层农机维修站基础设施不完善,维修质量较低
在农忙时节,农机工作量较大,经常会出现超负荷的情况,致使设备的故障率上升,因此对农机维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前农机维修站点的数量以及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服务市场的组织水平不高,而且个人经营的农机维修服务站点占大多数,由于其缺乏资金,在短期内无法扩张,不利于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质量。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农机维修服务点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农机服务作业的环境较为恶劣,缺乏相关的维修工作。例如,农机维修服务站点中经常缺乏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工具等必需的工具,再加上资金不足,在维修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较为陈旧,老化问题较为严重,导致其维修质量不高。
1.4 农机维修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专业素质不足
目前,从事农机维修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乡镇的农技站。首先,专业维修人员不足。大部分从事机械维修的工作人员均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仅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维修,对一些高技能水平的农机设备了解不足。并且农机操作人员经常忽略对农机的养护,导致农机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减少了农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缺乏质量意识以及维修理论知识。对于拆装原理以及要点不够了解,无法确保维修质量,而且修理好的农机设备还会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3]。最后,缺乏安全意识。由于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在农业生产中小型农机设备的利用率较高,大部分农民认为其安全性较高,因此容易忽视自身的安全问题,经常连续操作农机,致使身体较为疲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 加强农机安全操作与维修的具体方式
2.1 充分利用农机资源,构建现代化的农机服务平台
增加及建设农机维修站点时应遵循三个原则,即符合农机维修的需求、维修站点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维修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在选择维修网点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机的需求,充分了解维修地区的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从而设置对应的站点。一般每2 万台农机必须设置1 个维修站点,每个乡镇也至少要设置1 个维修网点;如果农机数量超出了1 000 台,也可以再增加1 个维修服务网点,提高维修效率。
除此之外,还应建设先进的农机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快市县级信息平台以及乡镇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例如,市县级有工作条件与基础的,可以建立内部网;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由省级政府提供虚拟的主页服务,然后完善相关的信息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农机维修业务,推动信息网络朝着乡镇发展。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快农机维修资源的开发以及共享工作,逐渐建立起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例如,可以由省级农业科技机构统一进行规划,然后分工协作,逐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与行业特点的农业资源数据库,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逐步规范市场经营活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利用当前的资源,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审核制度,保证政府补贴得以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规范农机市场的秩序。
1)注重对农机服务工作的引导,加强对农机服务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工作中,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发展,帮助农民更好地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2)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推动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首先,需要积极鼓励合作社以及农民购买并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同时增加资金的投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4]。其次,尽可能为农机社会化组织提供一些优质的服务,如农机改造项目或者是一些示范推广项目,全面提升维修质量。最后,还应该增加一些技术培训,例如,可以开展与维修相关的培训,提高维修站点作业人员的服务质量。
3)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政府应该有效规范和约束各个农机维修网点的行为,发挥主导作用,增加农机补贴,增加各个农机维修站点的配置,从而提升农机维修水平。
2.3 完善基层维修站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机维修质量
由于农业机械化进程逐渐加快,农民对于农机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维修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以及不同层次的农机维修网络。
1)积极鼓励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在县乡内建立销售以及零配件的供应体系,同时逐渐完善售后服务,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2)积极发展股份制的农机维修点。可以构建由农机维修网点以及各类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的专业维修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维修服务,提高维修水平。例如,可以为农民提供日常保养,或者是农忙时节提供零件配送服务,避免影响农民的正常劳作。
3)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农机操作培训,令其掌握正确的设备操作方法,同时主动调查农机的使用情况。例如,调查农机的利用率或者运转情况,然后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指导,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农机产生故障,尤其是要叮嘱好农民,不要私自更换零配件,令其严格根据说明书进行使用,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农民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认为农机保养部门使用的零件质量较差,因此经常会自行购买零件安装,造成农机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发生,甚至会威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总之,必须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制定良好的培训体系,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1)可以制定良好的在职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产业布局,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增强其维修技能。以某市为例,2016 年组织了35 人参加由省农业局开展的农机购置补贴培训班,还举办了14 期农机培训班,共培训了2 800 余名农机人员,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农机维修水平。
2)构建良好的薪资待遇体系,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的农机技术人员工资水平较低,大部分乡镇级农业站的工作人员工资在2 000 元左右,甚至个别地区还由于资金缺乏,经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与此同时,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付出与工资不成正比,致使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维修队伍。
3)提高农机人员的思想意识,完善就业培训准则。全面落实技术培训工作,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当前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农机保养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其是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种观念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其思想意识,例如在农机操作中,必须先检查设备的连接情况,保证机油以及柴油充足,同时检查离合器的运行状况,而且在农机结束工作后,必须令其保持关闭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农机设备的使用年限,而且能够节省柴油。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与农机使用以及维修相关的培训,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种植收益,同时还可以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因此,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专业素质以及维修水平,同时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设置更多的维修站点,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