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意义及对策
2021-12-27韦月柳
韦月柳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五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1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机具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并有效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来看,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生产水平,还可以降低农民的工作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新型农业均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意义
1.1 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来宾市兴宾区作为农机化推广的重点试点区,2013—2016 年共推广使用新型农业机具微耕机8 756 台、起垄机1 568 台、手扶拖拉机9 368 台、方拖1 237 台、轮式拖拉机1 279 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75 台、碾米机63 台;2017—2019 年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120 匹以上)587 台、烘干机12 台、其他机械11 760 台。诸多新型农业机具的推广应用,不仅推动了兴宾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农机化生产模式快速转变,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力需求,有效解决区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大量转移后,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符合城市化发展时代的实际要求[1]。另外,通过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并实现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污染环境的问题,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
1.2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时间,在总体数量和规模以及集约程度上较晚,即便近年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倾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广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也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同时,结合兴宾区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区域机械化发展程度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有着一定关系,但更关键的影响因素还在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综合文化素质和农副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充分认识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对于促进农业发展的实际作用,思想意识还处于落后的传统耕种与半自动化农业技术相磨合相的水平,进而造成近年来国家虽然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但农民采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主观能动性较低,以致国家的大力推广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落实[2]。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就需要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改变当今农民主观能动性较低的现状。
1.3 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无论是何种科研成果,其在实地调研与科技研发阶段完成后,最终都需要进行实际应用,以有效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实现快速发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也同样如此。在新时代,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机具,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一项科研成果从提出到转化为实物后的应用全过程均会面临诸多障碍,甚至很多科研成果在实际应用前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而半途夭折,导致可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非常少。结合兴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为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提供了更高的可能性,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可以得到推广使用,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释放农村劳动力和生产力,使农民得到实惠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同时,科研成果在推广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使用发现存在与农民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技术条件不匹配、不合理的情况,相关人员进行再研究、再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科研成果研发成效,增强了科研成果在推广使用后所发展的实际成效。
2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对策
2.1 加强农机化技术人才培养
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进机械化发展,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农民能力素质水平不足,农民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积极性不高,并且相关技术水平较弱,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应用成效。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农机化技术人才培养,之后让农机化技术人员下乡,对农民进行相应的宣传及能力培养。在培养农机化技术人员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情况,在业内专家学者的帮助下,构建完善的人员培养体系和培养内容,进而对农机化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另外,为增强农机化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宣传积极性,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员激励机制,该机制应包括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咨询服务以及宣传教育等诸多内容,促使农机化技术人员可以有效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及推广效果[3]。2016 年以来,兴宾区农机局共组织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45 场次,组织农机化技术人员培训63 次,农民咨询服务和宣传教育358 场次,不仅为基层农村培养了大量的农机化技术人员,还有效增强了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与认同,提高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良好地实现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目标。
2.2 信息化管理农机化技术机具
首先,应自上而下构建一支专门负责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信息化发展的队伍,并要求该队伍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过程中,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机化技术机具信息化管理平台,所有可进行推广使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数据信息及作用均需要被分门别类地在农机化技术机具信息化管理平台中明确登记、显示,并且在新技术、新机具被推广使用后,还需要及时对新技术、新机具的数据信息及作用进行反馈,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科研成果验证;其次,信息化发展队伍还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 等新媒体平台对农机化技术机具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让区域内更多的农民能够了解此平台,并通过平台了解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作用及相关数据信息,增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效果;最后,区域政府部门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并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农民逐步改变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提高农民主观积极性,促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普及运用[4]。
2.3 改变现有的推广模式
现有的推广模式无法满足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要求,急需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在现有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模式中,兴宾区主要采用指令推广模式,即通过下达推广指标等方式进行实际普及推广,由于该推广模式在实际制定过程中更侧重于区域农产品产量的提升和发展,未能充分考虑农民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最终不仅导致推广模式有着极强的盲目性,而且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应用成效,造成推广中大量人力、物力浪费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后续推广及普及[5]。因此,兴宾区应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前,通过实际走访的方式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经济实力,合理制订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计划,进行有效的推广工作。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应要求推广人员做到换位思考,即站在农民的角度,充分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及经济实力情况为农民展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操作流程,改变及增强农民对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认识[6]。同时,推广人员还应根据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说明,不能在推广过程中为增强推广效果而夸大描述,否则会在农民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利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后续的推广普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可以起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等诸多方面的意义及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必须提高对相关领域的重视,通过加强农机化技术人员培养、农机化技术机具信息化管理、改变现有的推广模式等方式逐步改变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最终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效果,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