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分析
——以六盘水市为例

2021-12-27李江琼李顶何秋霞陈娅杨倩六盘水师范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空巢老年人精神

李江琼 李顶 何秋霞 陈娅 杨倩*(六盘水师范学院)

一、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一)城乡经济结构差异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建立,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年轻人跨区域流动频率越来越高,农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群体日益庞大。

(二)家庭生活观念的转变

首先,在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和家庭经济负担压力下,独生子女家庭屡见不鲜。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轻人追求生活、交通等的便利,购房或建房需求日益增强,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小家庭居住受到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三)年轻子女价值观念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淡薄,年轻人的责任观念日益淡化。例如,因赡养老人问题出现的经济纠纷时有发生,这给老年人带来严重伤害。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三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避免与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产生冲突和矛盾,老年人常常选择独自生活。

(四)无法快速适应新政策

目前的社会变迁发展速度快,农村空巢老人因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无法快速地接受新政策,城市老人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与子女的谈论中都能够耳濡目染,从而城市老人在新政策的一些认识、理解上与农村空巢老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五)安全意识薄弱

随着年龄的增大,空巢老人的身体肌能逐渐减退,很多老人出现记忆力下降且行动不便,甚至有的身体患疾病或残疾,常因日常行为导致安全隐患。除此,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生活环境因素,在面对人身伤害、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无法判断,比如老年人走在大街上,总会有很多销售人员向其推销保健产品,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二、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分析

(一)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对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经常参加的文化活动包括看电视、散步、听戏、打牌、读书看报五项;城市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为读书、上网、逛公园、养宠物、养植物、保健操、旅游等十项。相比之下,农村空巢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单调。

(二)接受教育程度的限制

接受教育的程度对农村空巢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产生深远影响。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能够与时俱进,愿意冲破传统观念大胆表达自身的精神需求。例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村老年人能够通过网络浏览新闻、听戏、学健身操、看剧等。而接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无法自如地运用各种通信设备。

(三)时间与空间的“错位”

目前,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孤单。空间上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卧病在床却无人照料,生活极为不便和困难,孤独无靠。时间上迫于生活原因,多数农村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在家陪伴老年人的时间屈指可数。

(四)积极性难以调动

在询问农村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参加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关心村务公开、关注政府出台的空巢老人补贴政策等问题的实际调查时,极少部分老年人会进行实践参与,但积极性不高,大部分老人都表示出不关心的态度。这些内容与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文化水平、生活质量等息息相关,但农村空巢老人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对相关政策、相关活动等的回应不积极。

(五)新鲜事物的陌生感

在对农村空巢老人是否知道以及了解微信、微博、抖音以及快手等APP时,很多明显表示出他们对这些东西很陌生,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App,但不能很好使用。当询问是否愿意去了解时,他们表示没用处,这些都是年轻人使用的东西。

(六)独生子女家庭负担重

从历史背景看,空巢老人的产生家庭原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国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导致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使一些独生子女结合在一起的家庭负担变得更重,他们不仅要赡养双方的老人,还要抚养子女,从而使得他们不得不忙于工作,这就导致与老年人聚少离多。

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满足面临的困境

(一)精神方面自养能力不足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完成,但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的自养能力不足。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由于文化程度较低,读报纸、看杂志、上网等精神文化活动无法参与,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孤独感日益增强。

(二)家庭子女的养老“缺席”

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常年在外务工。目前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去城市、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口中的目标,农村的许多年轻人选择去城市打工,留下老年人在农村,导致老年人内心空洞。通过走访郎岱镇望城坡的村委会了解到,全村18岁以上的青壮年几乎都离村在外打工或者在外求学,村庄只剩下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90%以上的老人希望儿女能够陪在身边,但同时表示能理解儿女挣钱养家糊口的辛苦。

(三)政府在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方面供给不足

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基础生活保障极为重视,政府大力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养老服务供给,加大物质供给力度,然而精神供给却鲜少涉及。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的路径

第一,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认识。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到各村庄,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进行知识宣传,内容主要围绕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和生活保障。只有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让老年人主动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注重对于健康常识等的积累,才能激发老年人参加社区团体活动的积极性,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第二,政府要落实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工作。一是成立老年人社区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老年活动室、户外健身场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社区老年人学校。二是要履行政府的监管与教育职能,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与精神状态,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在社区内开展关爱活动以及组织各类老年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以及缓解老年人的精神空虚感和孤独感。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挖掘乡村优势。开发特色农村产业,吸引相应消费群体,形成城镇经济包围农村经济路线带,提高老年人收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今,静谧、朴素、慢节奏的乡村生活方式受到都市人的追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条件被认为是回归自然、自给自足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农村空巢老人可以利用都市人的这一消费理念和政府一系列政策之便,发展民宿、民乐系列产业,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满足自身养老精神需求。

第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项目。国家在老年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可估量,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我国许多专项资金以及资源将用于为老年人购买服务。但为老年人购买服务的标书中,大多局限于服务个体,缺乏开展社会活动的项目与精神方面的项目,以至于投入的资金与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整合资源,完善养老项目,切实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的幸福感。

第五,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如公益广告、快手直播、抖音APP、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广大公民提高赡养老人的意识,同时帮助年轻人掌握赡养老人的方式与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方法。村庄可以通过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老年人提供爱心服务,倡议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予老年人关爱。

五、结论

第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值得重视。通过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基本是子女孝敬陪伴、家庭其乐融融等。

第二,尊老爱幼从娃娃抓起,从自身做起。组织中小学唱敬老歌、帮助空巢老人打扫卫生、安排娱乐节目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高校可以成立公益社团,组织大学生看望空巢老人;组织社会各界志愿者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排忧解难,倾听老年人的心声,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

第三,加大农村社区老年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在城乡规划建设政策的号召下,资金配置、人才配备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环境。

第四,开展各种政治、文体等教育活动,向老年人普及现代信息知识,丰富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空巢老年人精神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疫情来袭,“空巢”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空巢生日不孤独
拿出精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