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
2021-12-27刘金花
刘金花, 何 慧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0 引言
2016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传统计算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复杂办公事务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忽视了或弱化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吻合,不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实现科学育人的效果。 融入思政教育,不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再新开一门公共的思想政治课,而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知识点,巧妙地植入或融入思政元素, 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又实现立德树人,让学生具备专业过硬的本领和职业素养,又拥有一颗坚定的“爱国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1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现状
1.1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差异大,且不重视思政教育
由于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试着融入思政教育, 但很多学生不太喜欢或甚至反感思政教育, 他们认为,只有学好专业技术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一技在手,天下随便走”。 普遍认为思政教育就是浪费时间或思政教育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所以不重要。 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计算机水平层次不齐, 有的学生能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和熟练操作常用的办公室软件, 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开机和打字都不会,甚至没有接触过电脑,这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较差。要实现在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要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对任课老师来说,给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地挑战。
1.2 内容陈旧,教材单一
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有些甚至还停留在10 年前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如光盘使用方法、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简单地网络资源的获取等方面,教学内容陈旧、滞后[3],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更没有与专业背景想结合,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尤其在思政课程方面,缺乏计算机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拓宽学生认识社会视野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1.3 教学方法单一,课时逐步减少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很多专任教师不太会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造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即使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简单粗暴地加入教学中,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道德情操。 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原来的64 课时减少到32 课时,有些甚至更少,面对庞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课时严重不够,要在仅有的课时中, 既要传授好计算机基础知识, 又要融入课题思政,实现协同育人,实际上,很难实现科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1.4 教师专业强,思政能力弱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深厚,但没有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只是重在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高效率、 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没有真正地帮助到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三观,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脱离甚至违背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目前的专任教师,很多都是在重视专业技能轻视思政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 即在传统教学中培养的专业人才,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加上思政教育涉及的知识面广又有深度,实践性强。 而相应的思政教育培训和交流缺乏,专任教师即使已具备课题思政教育的意识,也很难真正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故思政能力比较弱,这是目前专任教师普遍面对的问题。
2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对策
2.1 加强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关键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与能力。 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 经常组织全校层面上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大会,从学院领导到系部主任和专任教师,要深刻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还需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2],为他们提供更多关于思政教育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毕竟思政教育不容易, 涉及学科和知识点比较广。 邀请课程思政的名师进行专业指导,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组织课程思政教学,针对最新的教学方法,通过思政中心的牵线搭桥,引导专业课老师与思政老师之间多沟通。 另外,计算机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如认真学习最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中国制度面对面和习近平第21 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等相关讲话,关注当前的国内外新闻、提炼思政教育的好故事。 只有专任教师队伍的思政能力提高了,课程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地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
2.2 科学重构课程标准,更新和完善教材、课件和授课计划
2.2.1 科学重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
近10 年来,“计算机基础” 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以提高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 要求培养的人才具备处理各种复杂的办公事务的计算机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如熟练常用的办公室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高质量地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强但思想政治水平薄弱的现象,加上社会上浮躁心理的影响,真正静心下来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将思想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重新修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以及教学课件资源,将计算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有机结合, 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2.2.2 更新和完善教材、课件和授课计划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操作步骤,照着葫芦画瓢,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计算机是一个快速发展和迭代的学科,10 年前的教程根本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学生计算机学习需求。 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材,教师要选择和开发一些优质的,且包含思政教育元素的教材或活页式教材,重新确定教学大纲,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案、课件和授课计划,让科学育人和传授专业知识落到实效。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可根据不同地章节内容,将相关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程中,除了传统的PPT 课件、图片文字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如:短视频、直播、微课,和新的教学方法如:线上和线下课堂,翻转课堂,雨课等,把思政教育巧妙地呈现在教学中。 用学生喜欢的、 关注的、接受的方式,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渗透[5]。 同时,及时完善和补充包含思政内容的课件、授课计划和其他辅助资料,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2.3 优化和改变教学方法
2.3.1 分模块讲案例挖掘思政元素
为了避免课程思政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要充分挖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来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整合和提炼。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需要课程教师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研究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挖掘不同的思政案例。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和影响力时,让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科技意识,激发致力于科教兴国的热情。 在网络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诈骗,重视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空间安全法》,增加法律意识。 虽然网络是虚拟世界,也是一个法律的世界,禁止在网络中进行任何违法犯忌的行为。 因此,要提高网络的安全意识,时刻牢记网络安全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网络公民。在“多媒体技术”的讲解部分,通过PPT、视频和音频来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如: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增加民族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3.2 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开展课程思政,除了传统的PPT 课件外,可以借助于新媒体如:短视频、微课、直播、慕课等多媒体形式。还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如: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课堂,雨课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划分为若干融入思政教育的较小知识模块,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PPT、图文、音频和视频的教学元素,制作成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而不是一成不变的PPT 课件,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可以将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生需求。 因此,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选择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思政课程和传授知识的协同发展。
2.3.3 深根思政精髓,讲好育人故事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 对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好的中国故事来增强专业课程中的育人作用。就计算机课程而言, 可以讲述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华为、大疆、阿里巴巴、联想等优秀企业在中国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讲讲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期间的英雄人物事迹,增加学生“四个自信”,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通过思政教育实现全过程、全方面育人,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2.4 优化完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课程的评价考核主要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来考察, 完全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考核,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要进行优化和更新。 把课程思政教育纳入考核标准中,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也要随之优化。 在引入课程思政后,要相应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的标准,兼顾计算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合理设置二者所占比例,不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学习纪律分,技能成绩和期考成绩四个部分合成, 可以在平时成绩中加入思政教育相关的讨论题,比如:在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时,通过各部件和设备的协同工作, 结合抗击疫情的万众一心和先进事迹,让学生产生共鸣:团队协同合作和共同奉献的重要性。 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最终目的是要增强爱国之心和甘于奉献、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另外,也可以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查学生在锤炼过硬专业本领的同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和报国精神,是否具备行业所需的职业素养。
3 总结
将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基础”课,就是一种教学全过程的创新,是用思想建设对文化教育的一种补充。 在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比如:思政课教学涉及面极广,国内外发展变化较快。 这就需要我们跟上时代,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过硬的专业知识、坚定的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