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机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12-27马燕平

南方农机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机校企实训

马燕平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0 引言

2020 年7 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现代农业也就是农业现代化是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不仅要求有先进的栽培技术, 对农机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农业面积迅速扩大,现已成为全球农业生产大国, 面积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但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相比,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 农机技能人才的培养尚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具体表现为农机培训机构不足、师资队伍不足、培训资金不足、农机管理后备人才不足等。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苏州地区唯一一家农字头高职院校, 在农机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如何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 切实可行的农机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该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面前最紧迫的问题。

1 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现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校企合作可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 实现专业建设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以往的专业建设过程中, 学校一般通过市场调研形成市场调研报告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由于信息理解维度的差异,在数据处理、问卷设计和专业分析过程中会造成信息的流失。 因此,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明确。

1.2 校企双方能够扬长避短,共同营造良好育人条件

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企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掌握工艺流程要求和岗位要求,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变化并具有为优化人才培训计划提供指导的能力;学校的核心优势在于众多的教师资源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校企合作可以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1.3 校企合作可以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通过提高人员培训质量,缩短了员工在用工过程中的岗前培训周期,降低了培训成本,提高了员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来弥补师资、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可为国家培育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应用人才。

2 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 农机专业就业难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机专业在学生和家长心里的认可度不高,他们认为农机专业就是开拖拉机,工作环境差,收入低。 虽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大大提高,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农机专业的了解程度不高,这直接导致农机专业在招生时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农机专业招生难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另外,农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不高,调查显示,每年大约有150 万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其中农业机械专业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约占总数15%。 而农机行业中的设备技术更新较快,对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作为刚踏出校门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给农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较大的问题。 伴随着农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农机专业的招生更加困难,就业困难进而进一步影响招生计划。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最先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因此,就业问题是导致农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实训资源不足

农机实训设备体积大、价格高,并且要求有相应的活动场所,而农机专业招生人数不多,学校在农机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实训资源匮乏。 为了弥补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有的学校会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实训问题, 但是和实际操作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3 课程设置与行业脱钩

近年来,我国农机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农业产业化一个新的增长点,并朝着机械化、智能化、工厂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社会对农机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加趋于多元化。 但当前农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落后,教师依照学校编订的农机专业相关教材展开教学,然而大部分专业知识课程脱离了企业实际需求, 教学内容逐渐无法与企业人才需求方向相接轨。

2.4 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农机专业的教师通常毕业后直接步入校园参与专业教学,有的教师是从机械专业转过来的,因此,大多数教师自己本身就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不够了解企业的实际要求和用人条件。 导致教师在教导学生农机专业理论知识时,脱离了实际操作教学。

3 农机行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励志耕耘,树木树人”的校训,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办学思路, 学院致力于打造五张名片:“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探路者”。 为了让“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这张名片有更大依托,学院于2017 年成立了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 在该专业成立前期,学院对农机专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考察工作,结合农机专业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在设立之初就确定了今后的发展基调——深度加强校企合作,让学校和企业一起来培养学生[1-2]。

3.1 通过设立冠名班让学生有归属感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业成立以来, 先后与苏州博田自动化有限公司、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冠名班,让学生有入学即入岗的既视感。 冠名班的学生在入学后会到冠名企业进行企业认知学习, 让学生对将来实习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有一定的认识, 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 通过企业冠名技能大赛、学生参加企业团建、企业技能大师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加强了学生归属感[3]。

3.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专业设立初期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学院很难独立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基地。 但是实训基地对于学院的教育教学起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保障。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投资、捐赠、租用等方式和企业共同建立了一批设备齐全、科技先进、功能完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不仅为学院解决了资金问题、提高了实训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并且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顺利地促进就业。

3.3 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需要。 培养方案分成三部分来进行教学。第一学年夯实基础,学习农机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在第一年里, 学生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 丰富自己知识面。学校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演讲,帮助学生了解企业。 第二学年以专业实践课程为主,学校安排企业工程师进入校园授课,帮助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知识。 该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熟练操作设备为主。 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初步了解企业文化、工作性质等问题,加强学生的实操水平和职业素养[4]。 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核合格,颁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历证书、农机行业或久保田相关技能证书。

3.4 打造双师型模式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知识的传递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接轨,合作企业安排了专业的农机工程师到学院授课,辅助校内教师更好展开理论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同时为了持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打造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学院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实践。 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能够根据教师的专业安排相应的实践岗位,并且指定技术过硬的企业专家或专业能手指导教师,并要求实践教师要尽快的熟悉企业运作流程,了解当前行业发展新形势,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让教师带着问题进企业,带着收获出企业[5-7]。

3.5 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进校企共育高技能农机人才,促进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共同发展,学院与相关企业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 大师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上升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工匠”。

4 结束语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农业院校,其承担为地区培养应用实践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针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学院通过深入校企合作,在冠名班、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猜你喜欢

农机校企实训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CHAME 丞华农机展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