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12-27蔡卫平马永军

南方农机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蔡卫平,马永军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7)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总书记的讲话实际上指明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仅限于思政课程,其他各门课程也要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要形成协同效应,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习总书记的这篇讲话成了全国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是课程思政的总抓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内容、目标等作了明确的说明,并且要求各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了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很多高职院校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然而,课程思政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从思政元素的挖掘、教学融入方法、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1 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高职电子类专业包括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这些都是工科类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由于此类专业就业前景较好,学生数量较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3门课程。由于高职学制只有3年,除去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零两个多月。为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质量,思政课的学时非常有限,仅靠思政课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因此,为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的指导纲要,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分类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其中就包括电子类专业的试点。然而,一些院校在试点过程中急于求成,出现了一些问题。

1.1 思政元素抓手难觅,具体操作困难

专业课教师以往只管教书,不顾育人,因而造成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每一门专业课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点[3]。教育部印发的《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但是具体到某一门课程,则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很多专业课教师感觉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挖掘思政元素,也不知道要挖掘什么样的思政元素。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只好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生硬地穿插一些文件和视频,使得思政教育成了空洞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还会影响专业授课的连贯性,降低教学质量。如何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寻找与专业知识的最佳契合点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4]。

1.2 思政元素贪大求全,矫枉过正

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求每个章节甚至每个知识点都要融入思政元素,这既难以做到也无必要。思政元素并不在多而在精,在于恰到好处。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其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一门专业课程中,过多地引入思政元素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引起学生反感[5]。一堂好的专业课如同一道精美的菜肴,而引入思政元素就如同往菜里面放盐。没放盐或者盐放少了,再精美的菜肴也会淡而无味;如果吃菜时吃出了咸味,那一定是盐放多了。只有适量的盐才能将菜肴的味道调得恰到好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过多就如同菜中盐放多了,学生会感觉到被“思政”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在恰当的知识点引入适量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愉悦地接受,不仅能起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达到育人育才的效果。如何把握引入思政元素的量,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构和专业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的问题。

1.3 专业课与思政课各行其道,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专业课与思政课要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政课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建设协同育人课程资源[6]。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的政策。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缺乏交流,思政元素的引入仅仅由前者完成,限于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取的思政元素往往不够准确和恰当,这样就难以保证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同行。

2 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教育部印发的《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结合高职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落实好分类推进相关要求。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大部分相同或相近,专业课虽然不同,但各专业之间可以相互选修。就业岗位一般分布在电子产品制造业、通信网络建设和维护、通信与电子产品销售等行业。电子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专业特点,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达到专业课程育人育才的效果。

2.1 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高职电子类专业的课程大致可分为电路类、编程类、原理与协议类。电路类的课程如“电子技术”“LED原理与应用”等;编程类的代表是“C语言程序设计”;原理与协议类的代表是“通信原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都很多,专业课教师要根据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衔接情况来选取。

2.1.1 电路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电路类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大概各占一半的学时。理论课可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科学精神、创新创业、辩证思维、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如“LED原理与应用”课程中,LED芯片是LED照明领域的核心技术,在讲述LED芯片原理时,可顺带介绍该领域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知名企业。既要让学生正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要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讲述中外科学家为提高芯片的发光效率而刻苦钻研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在介绍照明灯具的发展历史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国古代的灯具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LED灯具因为比传统灯具省电而被称为绿色照明,由此可以引申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电路类的课程会接触到很多集成电路芯片,有的芯片是国产的,讲解芯片功能时可以顺带介绍企业概况,让学生了解企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

电路类实践课蕴含的典型思政元素有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艺术审美、规则规矩、质量意识、奉献精神等。高职电子类专业的实践课通常要求学生制作电路,其中布线和焊接是关键工艺。优秀的作品要求既美观又实用,体现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实践课的讲解阶段,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大国工匠的视频,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精细元器件焊接女技师、被称为军工绣娘的潘玉华的事迹。用鲜活的实例为学生诠释真正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实践课的评分标准应包括电路制作工艺、电路功能、实训纪律、安全、卫生保持等各个方面,以此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职业素养、规则意识。高职的实践课学时较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引入恰当的思政元素,把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

2.1.2 编程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高职电子类专业的编程类课程有增加的趋势。除了“C语言程序设计”外,有的专业还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还有的课程既有电路又有编程,如“单片机应用技术”。编程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有职业素养、团结协作、法治思维、规则规矩、创新创业等。编程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以拓展就业方向。编写程序必须遵守编程规范,作为一名程序员,这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软件开发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团结协作非常重要,这也是程序员要遵守编程规范的原因。编程类课程的实践课时通常占到总课时的一半,教师可利用这个时间强调编程规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有的学生出于好奇,崇拜某些网络黑客的行为,要告诫学生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不要人为制造计算机病毒,不要试图攻击合法网站。高职都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依靠软件开发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少。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介绍一些创业成功的案列,尤其是校友的成功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2.1.3 原理与协议类课程的思政元素

原理与协议类的课程主要有“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这一类课程比较抽象,高职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引入恰当的思政元素不仅可以起到思政教育的作用,还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原理与协议类课程包含的典型思政元素有家国情怀、规则规矩、科学精神等。“通信原理”课程因为需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高职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但这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却是比较多的,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例如:讲授通信的发展历史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通信方式、与通信有关的经典故事,以此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让学生感觉到“通信原理”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晦涩难懂。讲授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时,可以介绍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方面取得的领先成就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信道容量与香农公式时,自然而然地引入关于香农的人物介绍,引导学生学习香农的科学精神。在讲授信道编码时,顺带介绍该技术在5G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从而引出中国企业华为公司在5G领域领先全世界的事迹。由此,可以进一步介绍移动通信从1G到5G的发展概况和中国科学家为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所作出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得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从没有话语权到跟跑再到领跑。通过对这些事例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华为的企业精神,学习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在讲授通信协议时,可以将通信协议类比于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

2.2 课程思政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切忌矫枉过正

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切不可变成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价值。每门专业课程中都可以挖掘出大量的思政元素,但不等于这些元素在教学中都要引入。高职的专业课一般采取项目化教学,每门课包含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项教学内容,每项教学内容包含若干个知识点。高职的课程标准就是按照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来制定的,引入课程思政后,需要修订课程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项目教学目标部分增加“思政目标”以及对应的思政教学内容。

在修订课程标准时,不应对所有项目“一刀切”,思政内容应该在适宜增加的项目增加,否则会导致牵强附会而弄巧成拙[7]。有的项目不便引入思政内容,就不要勉强;有的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较丰富且与专业知识点契合度较高,则可以适当增加引入量。总体而言,一门专业课的思政教学时间不宜超过总学时的10%。其中,理论课的思政内容教学会占据一定的教学时间,实践课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和职业规范,不会额外占用教学时间。

2.3 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交流,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高职院校要制定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政策,将思政课教师分派到各个院系,以专业为单位指定具体负责的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应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二者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专业课教师负责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师负责筛选和提炼,确保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思政课教师也要亲临专业教学现场,尤其是实习实训课现场,观察和体验所负责专业的职业要求、社会价值,寻求它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7]。

2.4 发挥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不应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应该走出课堂,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子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很多掌握了维修家电的技能,应该鼓励这些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生社团或者志愿服务队,利用课外时间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对于其他同学,也应鼓励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志愿服务。课程思政不能仅仅看作是知识获取的过程,而要促成价值引导与实践行动的双向转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8]。

3 课程思政试点成效

2018年,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分批实施课程思政试点。2020年,进行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LED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试点,已经完成了两个班级一轮的教学。从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案,到实施教学都是按照前文描述的路径进行的。“LED原理与应用”涉及半导体照明的基本原理、LED驱动电路原理、LED照明灯具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属于比较难学的专业课,尤其是理论部分,历届学生都觉得比较枯燥难懂。引入课程思政后,多数同学都感觉到这门课程虽然难学,却是一门有温度的课程,学习风气有明显改善。例如,在讲解LED芯片原理时,介绍了南昌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的事迹,引起了同学们思想上的强烈共鸣。江风益团队为提高LED芯片发光效率而潜心研究10余年,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尤其是本土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往往更能激励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习。课题组还将试点经验向其他专业课程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一年来的教学试点,同学们对专业课程中承载的思政元素有了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学习风气和实训态度都有了明显好转。

4 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很快,高职电子类专业课的思政元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反映最新的科技进展情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创新、企业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深入挖掘。要遵循隐性思政教育的规律,把握好思政元素的引入量,避免灌输和说教。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要深入交流,密切配合,把握好思政元素的准确性和恰当性,确保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将课程思政的影响力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价值引领与实际行动的统一。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