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层次结构及其实践路向

2021-12-27蒯正明

理论探讨 2021年4期
关键词:政治路线政治立场党的领导

◎蒯正明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100

政党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政治乃至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抑或主导力量,其重要原因就是政党具有实现政治理想、进行政治创造、制定政治政策、实现利益表达等功能。不过,在阶级社会中,政党的政治属性不同,其阶级基础也必然不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本质特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讲政治不仅是党的性质要求,还是落实从严管党治党、完成党的政治使命的必然要求。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自己的阶级属性、组织原则,确立了自己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将自己与其他政党区别开来。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如何认识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各层次要素建设?这是我们在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中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思考的问题。

一、问题的缘起: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内涵及其各要素关系分析

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它包括哪些要素?长期以来,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制定和贯彻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以此教育党员、维护党的团结等。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学界对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解大都持这一观点。如宋锡仁在1990年出版的《宣传学讲授纲要》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1]党的十八大之后,也有一些学者从这一角度理解党的政治建设,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关于党的政治主张、政治战略、政治策略、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在内的结构体”[2]。

对于党的政治建设,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就指明了政治纪律的内涵,指出:“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3]2015年1月,他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就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出进一步要求,即“五个必须”,包括:一是必须遵守中央权威;二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4]。2017年4月,刘云山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际上就是政治建设,是重要的政治考量。”[5]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政治建设予以新的定位,将之上升到党的建设根本性、统领性地位。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具体要求,包括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与此同时,学界也对党的政治建设构成要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由四大板块组成:一是坚定政治理想信念;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三是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四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6]。有的学者认为,党的政治建设的构成要素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等[7]。总的来说,目前,党的政治建设已涵盖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政治领导、政治生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本色、政治能力等要素。

那么在党的政治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我们该如何认识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之间关系?可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一定的层次划分?近年来,学界也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一是将党的政治建设要素分为党的性质宗旨类、道路方向类和实践类,认为性质宗旨类范畴具有根本意义、道路方向类范畴起到决定作用、具体实践类范畴(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关系、政治保障、政治文化)是重要的工作抓手。二是从党内外两大方面分析党的政治构成要素的关系,从党的内部看,党的政治建设涉及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立场等。从外部看,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党的建设质量等[8]。三是党的政治建设包含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内政治关系建设、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等三个重要部分,其中核心内容是党内政治关系[9]。四是“两个维护”是首要前提、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关键环节、培育党内政治文化是根本保障、提高政治能力是重要内容[10],等等。

上述思考对于我们思考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也有需要深化思考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第一,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场域问题。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是与国家制度性质、国家发展方向、发展道路融为一体的,党的领导不仅涉及党内领导,还有一个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问题。因此,党的政治建设场域不仅涉及党内,还涉及党的外部。基于党的政治建设场域的差异,我们该如何认识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的关系?第二,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内外同时展开的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的“牛鼻子”在哪里?或者说哪一个要素是根本性、关键性要素?目前,学界讨论较多。如上所述,有的学者认为是党内政治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是政治领导,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党内政治生活。那么到底是哪一个根本性、关键性要素?第三,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那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从整体上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考上述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我们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以及其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对于我们思考从整体上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基本路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主要场域及其层次结构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性质使命型政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进行艰苦的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发挥了政治引领、政治保障以及巩固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功能。中国共产党建设百年的重要经验就是将党要实现的政治理想与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具体来说:一是通过政治建设坚定全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引领社会发展方向;二是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党实现政治理想、目标提供根本保障;三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四是通过政治建设巩固党的自身,为党的领导和党的事业提供支撑。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实践,既实现了政治方向、立场与党的政治领导、政治路线以及从政治上巩固自身的有机统一,也实现了党的事业、党的领导和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层次结构。

1.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是引领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一个层次。政党是与社会发展目标密切联系的政治组织,可以说政党作为政治集团都有其自身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党的二大进一步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当前,党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政治立场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阶级性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1]毛泽东也强调:“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1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4]。坚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实际上就是要求广大党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始终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建党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在党内持续开展,而且在社会层面广泛推进,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建党坚定全党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还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党的政治建设的其他要素,包括政治路线、党的领导、政治生活、政治纪律等都是在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基础上派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党的政治建设系统中,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理应是第一个层次的。

2.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根本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二个层次。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领导权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成立之初,由于自身力量弱小,也为了联合革命力量反帝反封建,党在国共合作中没有提出领导权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对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性。正是由于对领导权的重视,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逐步赢得了对中国革命的主动权。与此同时,党通过正确的政策以及积极推进统一战线等举措,取得民主党派和各社会团体的认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中心—外围”的组织结构,构筑起党对社会强有力的整合机制。同时党还通过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建立党内报告制度等措施强化党内领导。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党执政之后,党在严格自身纪律、推进从严治党的同时,通过向国家权力机关“嵌入”党的组织等措施确立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同时通过广泛设置基层党组织,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立起党对全社会的整合机制。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论断。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以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时党的自身建设也暴露出腐化堕落、纪律松弛等一系列问题。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内存在的问题,都要求党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在实践中,这一时期党通过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等,实现党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更为紧密的结合。纵观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百年历史,党的领导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二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三是加强党对自身的领导,推进从严治党。总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败以及党的自身的团结统一等,对于党领导事业和党的建设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力,对党的政治建设其他要素也具有带动性、支配性作用,是党的政治建设中的根本性因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系统中的第二个层次。

3.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基本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三个层次。党的建设历史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只有政治路线正确,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建设才会实现有机统一;反之,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必然遭受挫折。就党的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而言,党的政治路线既决定党的建设方向,也决定着党的建设采取什么样的布局。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农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团结广泛的革命力量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党的建设布局是将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实行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党建布局。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党的政治路线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党的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开始凸显,二者也先后被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之中。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建设布局主要是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党的十八大之后,党所要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管党治党的重任,要求党进一步凸显政治建设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形成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5+2”的党建布局。这里的“5”,主要是指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纵观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党的政治路线犹如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全过程,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布局和效果。在党的政治各要素序列中,党的政治路线介于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性要素和党的自身领域中政治建设的具体性要素之间,我们可以称之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三个层次。

4.党的自身领域中各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四个层次。党领导的事业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自然要与之相适应。党要践行自己初心和使命就必须注重从政治上巩固自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14]反之,党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完成自身的政治任务、履行好自身的政治路线。党的自身建设领域中的政治要素包括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维护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当然,在党的自身建设领域,上述要素也不是并列的,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党的政治能力具有目标性属性,带有综合性特点。党的政治能力体现各级党组织承担政治使命的能力和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等。二是党内政治生活也带有综合性、系统性属性和特点,它本身涵盖了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优化党内政治文化、净化政治生态、维护政治本色等。三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文化、政治生态、政治本色等是党的政治建设具体支撑因素,它们承担着党的政治建设某一方面具体功能。其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要起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等方面的功能;优化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起到规范党内关系、提高党员政治意识等功能;永葆政治本色主要涉及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反腐败斗争等功能。

总之,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政治属性等特点决定,在中国的政治逻辑中,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理念和活动深刻影响国家和社会的成长、发展。党的政治建设从来不局限于党的自身,它以党的自身建设领域各政治要素为基础,同时引领国家政治方向,通过党的领导,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正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中轴,通过党的政治创造,将党和国家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政治路线与党的自身建设连接起来。与此相适应,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呈现出相应的逻辑层次,其中: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是党最本质的政治属性,是第一个层次的政治要素,其他政治要素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性要素,它同时支配着党内外政治各要素的发展方向、效果,是党的政治建设第二个层次的要素;党的政治路线介于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之间的主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性要素”,处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第三个层次;党的自身领域中各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性”要素,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第四个层次。

三、系统性视域下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向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涉及的主要领域决定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框架不局限党内,需要依据党的政治建设涉及不同领域,统筹推进不同领域党的政治建设,将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要求与现代国家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道路和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以党的政治建设推进中国现代化国家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具体来说,主要做到:

1.着眼于坚守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实现党内思想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和领导党的双重角色,决定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政治属性,而且内在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底色”,决定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而且引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影响社会民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党的政治建设不仅要通过党内思想教育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而且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了党内思想教育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力度,不过也要看到,在利益关系多样化的今天,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各种错误思潮依然有着很大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前,需要在深入推进党内思想教育的同时,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尤其做到:一是完善思想教育内容体系。新时代尤其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筑牢全社会的思想基础。二是坚守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对于错误的社会思潮,要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批判,分析各种错误思潮内容、错误的原因和实质,正本清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要教育广大党员树立同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斗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自觉,使他们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坚守和扩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三是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尤其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移动网络优化传播体系,加大通过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载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力度,凝聚正能量。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党领导的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制度体系。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不是要“党政合一”,也不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提出党政分开的否定,而是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对党政关系进行调适、改革与重塑。当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尤其需要做到:一是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重视组织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不过也应该看到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如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不到位、设置不合理,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薄弱,组织工作松散等。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需要按照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按照拓面提质的原则,推进各个层级、各个领域党的组织建设,一方面要依据经济社会变化、人口流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情况、新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应建尽建、能建必建,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通过建强基本队伍、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行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党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归口管理等。同时健全健全重大决策和落实机制,做好细化责任分工等,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三是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要实现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就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为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上述六个方面分别反映了党的领导制度的价值追求、核心要求、具体要求、宗旨要求、方式方法和基础保障。这六个方面的制度既遵循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现代制度文明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新时代完善党的领导制度需要在此基础上,细化制度要求,推动制度贯彻落实,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真正落到实处。

3.在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实现发展道路与坚持政治路线的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具有人民性、实践性、整体性等特征。所谓人民性就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所谓实践性就是注重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所谓的整体性就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道路与党的政治路线是内在统一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道路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科学的把握基础之上,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基础上开辟的;二是党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在全党提高坚守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意识,使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提高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能力,同时以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

4.以党的政治建设巩固党的自身,实现党领导的事业与党的自身建设相统一。党领导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自然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自然要强化党的领导,从政治上巩固党的自身。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深化党的自身领域政治建设,除了要深化各政治要素建设以外,还要协同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与政治文化相统一。之所以强调协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与政治文化,这是因为二者都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各要素过程中,并对其他政治要素的发展具有带动和保障作用。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一是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已得到较大的发展。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专门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之后,2019年,中共中央进一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系统性的要求。此外,党的政治建设要求也逐步融入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之中,但总的来说,目前党的政治建设制度主要侧重于宏观规定,其系统性、完备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尤其需要从体系化高度加以推进。一方面深化研究党的政治制度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实弄清短板是什么、弱项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有目的、有重点地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另一方面,要注重将实践中好的做法、经验等上升为制度,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更加系统、完备。二是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反映广大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和广大党员的政治信念、政治追求等。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党内形成鲜明的政治导向,推动党的政治制度的有效运行。

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除了上文提及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坚定广大党员理想信念以外,还要做到:其一,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党内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广大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同。这就要求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必须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在实践中,要注重保证群众参与和民主评议权利,严格遵循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严把用人主体责任关、用人标准关、个人事项报告审核关、拟提拔干部廉政关等,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真正把素质过硬的干部充实到干事创业的战场。其二,强化政治监督。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要注重将政治监督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之中,聚焦“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通过完善党内巡视、巡察机制等,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经常性的“政治体检”,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贯彻落实。其三,开展党内文化创建活动。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它既是在实践中生成的,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通过开展广泛的党内政治文化实践活动,如开展“廉洁单位”创建活动、举办读书会、组织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主题活动等,有利于在党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增强党员廉政意识、制度意识,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关系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猜你喜欢

政治路线政治立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新时期政治路线与党的建设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乡人大工作的关键
论政工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思考
群众路线的政治伦理意蕴及其内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