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1-12-27李卫涛

南方农业 2021年26期
关键词:河南省物流农产品

李卫涛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48)

河南省作为农村人口众多、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大省,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以加快农村物流发展建设。这对于河南省的农村物流来说,既迎来了契机,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品类众多,农村物流需求大

河南农产品品类众多,产品类型以小麦、玉米和水果为主,并伴有一定数量的稻谷和豆类等。2019 年,河南省小麦产量为3 741.77 万吨,玉米产量为2 247.37 万吨,水果产量为2 589.66 万吨,稻谷产量为512.5 万吨,豆类产量为102 万吨,甘蔗产量为11.93 万吨。肉类总产量为560.42 万吨,其中牛肉产量为36.22 万吨,羊肉产量为28.11 万吨,猪肉产量为344.43 万吨[1]。这些农产品只有很少一部分留作自用,大部分都会推向市场,形成了河南省巨大的农村物流市场。

1.2 电子商务普及,农村物流规模扩大

截至2020 年12 月,河南省有8 836.5 万网民,其中有99%是手机网民。手机网民中,城镇手机网民占比62.4%、农村手机网民占比37.6%,网民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城乡数字鸿沟在不断缩小。河南全省农村100 M 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6.4%,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2019 年河南全省农村产品网销额410 多亿元,2020 年受疫情影响,网上交易大幅增长,1—9 月,河南省农村产品网销额已达490 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农产品网销达到258 亿元,网购规模持续扩大。由于物流是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1.3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农村道路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2021 年5 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近几年,河南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骨干网和农村基础网,经过努力,河南省基本形成了“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要基本实现“两网、两圈、两示范”目标,即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公路网络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物流便捷化的客货运输网络,形成建制村到乡镇0.5 h 和乡镇到县城1 h 交通圈,为农村物流设施的逐步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1.4 农村物流技术亟需改善

河南省农村物流规模大但是并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1)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物流信息化的瓶颈。2)农村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发达国家农产品腐损率不到10%,而我国肉类、果蔬类的腐损率分别约为12%和18%,说明农村物流技术还亟需提升。3)农产品多采用通用仓库进行储存,专用农产品仓库较少,冷链物流技术弱,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保鲜功能,损耗较大。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物流设施不够健全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长期存在的问题[2]。近年来,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的推进,农村的道路状况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道路窄,大型车辆不能直接通行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农村人口居住密度低使农村物流配送成本和城市相比高出很多,再加上农村物流自动化水平低,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物流成本。截至2020 年12 月底,河南省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已经提高到了55.9%,但仍无法满足物流信息化及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城市还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

2.2 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河南省大部分农村来说,不可能在每个村都布置物流网点,这样就会造成农村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同时农产品的收获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尤其是河南省东西部跨度较大,其农产品种类也有显著的差异,淡旺季较为明显,对农村物流的要求也不同,导致农村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另外随着电商的发展,“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发展,但是农村物流呈现出工业品下行货源充足,而农产品上行货源不足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上行物流出现空载,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物流成本。

2.3 农村物流从业者文化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年增加,但是毕业生回乡就业的却不多。目前从事农村物流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物流知识、物流新技术的掌握较少,对计算机、手持终端的操作不熟练。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2.4 农村物流寄递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地区,物流配送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物流配送最大的困难就是从县乡向农村进行分散。目前大部分农村物流只能配送到乡镇一级,农村居民并不能方便地在家门口完成商品的寄递,这样也就导致了农村居民的购物热情降低和农产品上行难度加大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物流寄递体系不够健全,乡、村两级的配送中心及仓储节点设置较少,完善的农村物流寄递体系没有真正建立。

3 对策建议

3.1 借助政策东风,促进农村物流设施建设

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农村物流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揽子政策出台支持农村物流发展,如2019 年、2020 年和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关于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 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方案的通知》[3]等。各级政府可借助政策东风,创新发展理念,分批次投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现农村物流公司的强强联合,促进资源整合,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农村物流信息的共享,提升农村物流效率。由于物流设施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各级政府可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以促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

3.2 构建双向物流,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农村物流承担着城乡物品的双向流通,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自2019 年以来,河南省财政加大投资力度,支持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平台,实现农产品通过农村物流源源不断的“进城”。随着农村居民网购意愿的加强,很多“工业品”通过农村物流实现“下乡”。基于此可加快构建农村物流的双向流通体系,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共同配送、循环配送的农村物流双向模式,提高农村物流组织效率、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3.3 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人才是农村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农村物流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如可以采用“引、培”结合的模式,“引”即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各地政府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积极引导并给予政策倾向;“培”就是对现有的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提高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水平,从而推动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

3.4 创新配送模式,完善农村物流寄递体系

创新配送模式,是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的问题的主要手段[4]。发展农村物流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依托现有物流产业基础,对乡村区域物流资源优化整合,打造集聚效应。可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乡村客运的职能优势,优化车辆和物资配置,形成“多站合一+货运班线”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模式。该模式以县、乡、村三级网点搭平台,以乡村客运“村村通”织网络,借助物流信息平台,以农村超市网点为集散地搭建村级末端网点,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农村物流网络。有条件的村可试着设立24 h 智能快递自提柜或用无人机替代快递员配送等模式,把创新农村物流寄递体系与促进农村消费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促进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4 结语

农村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物流基础设施弱、成本居高不下、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及农村物流寄递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各个乡镇、村庄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消费习惯及居民文化水平都存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实施方案时也要因地制宜,通过解决限制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5]。

猜你喜欢

河南省物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送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