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2021-12-27闭悦
闭 悦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南宁 530000)
现代农业观光园是多产业发展、多功能复合的新型农业旅游区,其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以农耕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氛围、田园景观及田园生活。因此,主要从“点线面”的构成逻辑关系出发,结合景观设计中的总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提出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1 起伏有致的空间营造
错落有致的景点分布依赖高低起伏的园林地形,地形在园林造景中是景点高低分布的依托基面,也是园林构成的骨架。高低起伏的地貌赋予园林极为丰富的视觉美感,与参差错落的空间组合,形成动态美的竖向景观空间。
在农业观光园中营造起伏有致的景观空间,应关注以下3方面。1)进行地形景观规划,对原有地形进行平整与改造,构建景观要素需要的坡度和高程[1]。2)界定好实体为地平面的水平面,根据园区需要增加地形的层次高差。3)运用景观构件来分隔、抬高、下沉局部空间,如运用篱笆、栅栏等小品构件分隔空间,运用台阶、建筑、林冠线等园林构件抬高空间,运用湖泊、水池、广场来下沉空间。
2 山水相融的景观构成
古典园林中山水相融的景观美学与我国传统的儒释道学说息息相关。农业观光园离不开农业最基本的要素——水与土,无水不能灌、无土不能种,因此“水土”是设计农业观光园最重要的元素。土高的地方为山坡,土低的地方为洼地,高处无水、低处有水,两者间的互相“较量”是地形起伏的重要影响因素。古代从“疏导治水”的现实,通过艺术化发展而成“叠山理水”“挖湖堆山”山水园林造园手法,把清除淤塞、凿池引流得出的土方用来堆山,从而形成具有储存雨水功能的循环网络[2]。在农业观光园的山水景观构建中,应该打造具有“林泉之致”意蕴的园林。
山水景观构建对于农业观光园来说,不仅使其景观空间多变,更具观赏游玩性,还是其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山”更易使农业观光园具有“山林”的生态功效,“水”更易使农业观光园具有“水源”的生态功效,而且两者还同时具备生产功能。
3 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我国的农业活动起始于石器时代,在夏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变,开始延伸发展成小农农耕文化[3]。农业观光园的初期发展更多是具有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的特点,后期将会有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最后文化产业将会占据重要位置。探索并利用我国久远的农耕文化渊源,并作为农业观光园建设中的文化基因,能够使我国农业观光园拥有文化根基和核心灵魂。
农业观光园最吸引人的特质,便是以农耕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氛围,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农田景观、古建民居、手工艺品、特产美食等农业景观。农耕文化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展示,必须依靠物质载体进行表达,如田地、动植物、景观小品等。
4 农业生态型发展模式与景观表现
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农业生态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农业为灵魂,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农业理论为指导思想,注重经济、环境与社会的有机融合。生态农业理论强调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和自我维持,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理论则是以农业为发展基础,以系统工程为方法,通过精耕细作、培肥地力、间套轮作、林粮间作、基塘种养、农牧结合等生产模式,把传统农业产业模式和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相结合。在农业观光园建设中引用生态农业理论,对园区的物种多样性建设、生态景观多样性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拥有悠久的复种轮作、多熟种植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了四年五熟和两年三熟的种植制度。此制度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周期特点,在同一地块上能收获更多的粮食,但是农作物连作会导致病原物积累、土壤养分失衡、根系分泌物的拮抗作用等使土壤生态恶化的结果。实行多种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的轮作,即可最大化提高农田的经济收益,也可平衡生态环境,降低过度消耗土壤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农作物的多样性。
5 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
农业观光园相比于其他公园更能带给游客感官美的体验,也更具“场所精神”,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只有可以体验的景观,才能让游客把握农业观光园的实在内容,更容易感受农业的魅力。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就是田园体验式景观,体验式景观是强调游客为主体,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来感知景观。
田园景观不是都市景观,也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具有农业景观、乡土风情、农村特点的景观空间,是聚落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所构成的环境综合体,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体。感受田园景观,不仅要感受田园风光美景,还要感受并体验田园文化。田园文化是劳动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智慧成果,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
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主要通过游客直接感知和心理感知景观活动,在农业观光园景观空间营造中,根据游客的五感体验来设计景观:触觉方面,打造可攀登的娱乐景观和多形式的亲水平台;视觉方面,种植具有观花、观叶、观果、观形的植物,打造具有造型美的和光影感的照明小品,打造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的景点;听觉方面,可采用叠水瀑布、水车灌溉发出的流水声;味觉方面,打造果蔬采摘园,在采摘的过程中可提供品尝服务,还可配套烹饪、饮食服务的烧烤场、餐厅,打造如“望梅止渴”的非参与性味觉景观小品;嗅觉方面,打造具有芬芳气味的植物路径。
6 曲折有致的园路设计
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植物、水体、山石、园路、小品等,园路对于园林景观的作用,犹如脉络对于叶子的强调和划分作用,具有划分空间、引导游览、组织排水的功能,是联系景点与景点的路线。园路按使用性质主要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规划设计合理的园路会使园区景观空间组合合理,园区景点间的互动性和关联性增强,景点与园路的融合感增强,游客观赏浏览路线合理且有趣。因此,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有层次、有节奏地合理布局园路位置,并与景点有效融合,使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感增强,使游客充分体验园区的景观之美[4]。
农业观光园的园路应该借鉴和吸收中西方园林设计的优点,在充分了解游客的特点和路径选择后,以人为本地设计园路,如西式笔直的道路布局主要运用于车行道,中式的蜿蜒小道设计用于游园道路。农业观光园通常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合理的园路设计可以使景观层次丰富、游览路线变长,令游客感到步移景异、峰回路转。
7 四季有景的植物配置
农业观光园的植物季相搭配和色彩搭配,以田地自有的清新淡雅色彩为主基调,辅以艳丽跳跃的色彩,以丰富农业观光园的植物色彩种类。在季相景观的规划设计上,应采用我国古代的轮作模式和间套模式,以丰富景观层次与景观类型,如水稻和草莓轮作模式以及荷花和慈姑轮作模式。该轮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园区的赏花期,增加农作物景观类型,加强园区的农业生产力,提高园区的经济收益[5]。
在农业观光园的植物景观构成中,重要节点、建筑周边、活动场所等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空间,应选择美丽、鲜艳、具有生态调节的植物种类。园区的植物种植种类,应选择适宜当地生长且能引发当地居民情感共鸣的植物种类,比如市树、市花等。
8 结语
营造一个舒适、合理及富有农业景观特色的空间场所,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活动需求,形成一种人与空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还能向游客展示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及景观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因此,从7各方面探讨了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