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技术岗位现存问题及解决思路
2021-12-27刘泽宇
刘泽宇
(中国歌剧舞剧院,北京 100078)
工作岗位的设置与工作性质有关,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职责,需要从业者匹配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既决定了该岗位的完成情况,也关乎从业者个人职业价值的体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高校的专业设定与社会需求、发展趋势紧密相关。中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后逐年扩招,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数量不断攀升,但职业教育却不被重视,加之观念的影响,造成社会上职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缺失。岗位职责与人才技能不匹配,势必会使从业者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发挥,岗位履职效果不佳,进而影响到其职业热情,使岗位职能甚至行业发展受到制约。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无论任职于院团还是演艺公司的舞台技术技能型人员也概莫能外,形成短期内无法调和的矛盾,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从业者;另一方面,供大于求的本、硕、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岗位。
笔者分析舞台技术岗位在人员招聘、岗位履职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设置、岗位目标展开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1 现存问题及表现
舞台技术是一个泛称,它包含了排演、现场演出工作中的舞台机械技术、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绘景及布景造型技术等。舞台技术岗位是在特定组织、单位内从事上述技术工作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职位。
舞台美术设计和舞台技术在专业范畴上区别很大。“舞台美术设计”包括舞台布景设计、服装化装设计、灯光设计等,目的是为了能够创造艺术环境、氛围和形象,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舞台演出效果,所以,舞台美术设计主要处于剧目的前期创作阶段。“舞台技术”涉及的范围很广,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行为都和舞台技术相关,涵盖从剧目开始创作至演出结束的全流程。舞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将设计好的剧目呈现于舞台,因此,处理舞台上所发生的技术问题是其工作的核心。当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台美术设计者需要懂得舞台技术,为自己作品的呈现而服务,有效提高其设计的技术合理性,并节省制作装台的时间与费用;而舞台技术人员也应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了解设计的基本常识,以更好地理解作品,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配合设计人员实现艺术构思。
中国2011年提出文化强国战略,2017年“十九大”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提倡传统文化,创作反映现实的文化精品。在这一系列发展方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下,一台演出从设计到落地,舞台设计精良,技术性愈发提高,需要大量专业的舞台技术人员,这使得近年来舞台技术岗位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纵观行业现状,舞台美术设计人员需求量较少,而技术岗位需求量非常大,许多企业和院团都很少或者完全不招收设计岗位人员,只招收舞台技术岗位人员,而且技术岗位的招收要求也逐年提高,如中国歌剧舞剧院2020年舞台技术岗位还招收本科生,2021年则变为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但目前中国舞台技术岗位人员主要来自艺术院校或一些综合院校的艺术设计与舞台设计制作专业。据统计,中国有约50多所专业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开设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但相关院校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脱节,重艺术,很少有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舞台技术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的培养更加缺乏,致使舞台技术人才匮乏。艺术设计毕业生选择进入舞台技术岗位后,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甚相符的工作,势必导致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第一,培养周期长。实际装台、合成中会遇到电工、机械等大量专业技术问题,如布景的组装悬挂,滑轮组的运用调配,舞美设计专业毕业生由于不太熟悉舞台技术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解决。要让这些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熟悉并精通技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培养。
第二,工作效率低。舞台技术的工作既要掌握多项专业技术,还要可以承担繁重体力劳动,演出期间需要从事装台、切换、拆台中的相关技术工作,日常需要进行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因此,不具备技术背景的设计专业人才很难从事相关工作,即便将其招入技术岗位,也会因知识体系的不匹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第三,从业人员队伍稳定性差。舞台技术工作者的职业前景和收入远不如舞美设计,是幕后工作者,从属于舞台表演之中,而舞美设计工作却能够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思,有机会扬名立万。对于这些从本科开始就学习舞美设计的人来说,更多还是期盼能够在设计领域日益精进,有机会参与大型演出的设计。然而现实情况是,舞台技术岗位人员基本没有可能参与设计。职业期许上的落差,让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一两年后对工作前景失去信心和动力,或谋求其他出路,或一门心思在外接活,不太把本职工作当回事,导致该岗位从业者呈现松散状态。
2 解决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专业设置、岗位目标两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2.1 专业设置
第一,各类高校增设技术专业课、增加招生数量
仅就舞台技术专业而言,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少之又少,目前只有中央戏剧学院等几个学校开设了与“舞台技术”相关的专业,但招生规模很小,且不是每年招生,根本不足以应对庞大的行业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综合类大学、专业院校、职业技校增设舞台技术专业,扩大招生数量。
第二,技术专业的教学专精化、实践性
有一部分院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如中国传媒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方向),培养目标“意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理工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舞台艺术素养,掌握声学、光学、电子、电气、通信、机械、测控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戏剧和其他演出活动的艺术表现基本规律和受众的感知需求,熟悉文艺演出表现形式和演出效果呈现需求,掌握有关演艺灯光、演艺音响、演艺机械、演出效果呈现、演出调度与控制技术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演艺技术工程与舞台装备等相关的文化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与集成、科技开发与应用、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演艺技术人才。”
这类专业从培养的目标看,往往看似与技术沾边,实际上却将培养目标定得很泛,更偏向于通识性的教育,舞台技术专业课程及剧场、演出现场实践课程少。因此,教学目标应当专而精,且还要提供学生参与各种演出的实操机会,通过实际工作来落实所学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达成毕业即就业的教育目标。
2.2 岗位目标
第一,严格区分技术岗、管理岗、设计岗
严格区分技术岗、管理岗、设计岗,技术岗切实招录相关专业人员,避免出现技术岗位招录设计专业人才这种错位的情况。
第二,调整各专业人员结构比例,增加技术岗位比重
目前,许多单位设计专业和技术专业人员比例存在问题,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工作部为例,目前其人员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一个舞美部主任总管一切事物,两名副主任辅助,5名组长接受正副主任的管辖并统领组内成员。在所有人员中,90%以上都是相关领域内的名校毕业生,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所学专业均为设计。整个舞美部,真正技术出身的只有少数几人。这几人事实上也正是日常排演工作的顶梁柱,排演中出现的所有技术问题都要依靠他们来解决,而其平均年龄已50岁左右,如果未来几年还不注重技术人才的储备,一旦这几位骨干退休,就会陷入青黄不接的状况。
图1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美工作部人员组织结构
再者,由于舞美部以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的舞台技术工作为主体而非设计创作,因而在人员招收比例上,应当根据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调整,扩大技术人员招收数量。建议人员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舞美组和灯光组的技术成分最多,所以,以此两组为例,其中红色字体人员为设计出身,黑色字体则为技术出身。在管理层,舞美部主任之下的副主任和组长层级均增设了技术副主任和技术组长等平级职位,这样就能将艺术管理与技术管理更好地区分。将舞台艺术效果的把控交给设计出身的舞美部副主任、舞美组长,而技术问题则由技术副主任和技术组长负责。在执行层面,为解决设计出身的不懂技术、需入职后长期锻炼等问题,笔者将设计出身的组员数量大幅减少,由原来的90%调整到10%,即10人中只有一人是设计出身,负责协助舞美组长进行具体管理和设计方面的工作。
图2 建议人员组织结构
3 结语
笔者从自身经历出发,思考了关于舞台技术从业者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希望舞台技术岗位能朝着更合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希望所有技术岗位在未来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建议艺术职业技术学校、高校根据行业需要开设相应的专科、本科舞台技术专业,以满足行业技术应用不断增多且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