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类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建设的研究
2021-12-27郝勇
摘要:开展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需求调研,探究乡村人才振兴有效途径,研究农牧类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现代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示范户、技术能手系列人才培训试点,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档案。开展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开展乡村农技大学生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工作安置、职业发展等专项研究,推动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除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加强乡村振兴建设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生态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且组织、人员的配置和运行机制等也不断完善,相反农村生态环境却被边缘化。特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污染风险日益加大。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是关键,农牧高职院校把“三农”人才培养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路径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强农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全面进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不仅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牧人才培养,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进而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径选择。
一、乡村振兴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是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城镇公园、生态環境建设体现政绩更为直接,因此部分领导更倾向于将绝大部分资金投入在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更多地提升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而对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则采取相对应付的措施。与此同时,把城镇的一些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企业外迁入农村地区,把新引进的污染企业或者具有潜在污染危害的企业也布局到距城镇较远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旧账没有解决,又增加了新账,从而导致了农村、城镇之间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的日益增加。
2.是农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环保设施建设投入增长较快,但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
3.是农村生态治理的机制保障能力差。近些年,国家投入了部分资金,特别是推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之后,逐渐配备了一些农村生态治理设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与管护机制,导致农村生态治理既没有运营组织,也缺乏管护经费,从而造成了这些设施的闲置与浪费。同时,高效的农村生态治理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生态治理的参与机制还待完善、农村生态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生态宜居”目标,必须强化农村生态治理。此外,乡村振兴战略还应明确两大核心问题,即对水资源质量和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为此,一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绿色理念对农村生态治理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建设;三是创新与整合技术,以支撑农村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治理机制,推动农村生态治理
二、农牧高职院系服务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1.针对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严重,留住人、留住年轻人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村庄普遍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问题,充分结合山东省乡村人才振兴规划和农牧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开展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需求调研,探究乡村人才振兴有效途径,研究农牧类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现代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示范户、技术能手系列人才培训试点,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档案。开展乡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开展乡村农技大学生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工作安置、职业发展等专项研究,推动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针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新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小、占比低,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大等问题,充分结合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和农牧类高职院校专家服务团队优势,选取安丘吾山、寒亭高里、沂南岸堤、沂南蒲汪四个乡镇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样本,开展乡村产业发展调研,探明产业发展困难和瓶颈,研究农牧类院校如何创新集成关键技术、如何帮助乡村产业研发、如何整体提升产业技术含量等,围绕政策、金融、人才、技术、研发、品牌、营销、物流及城乡融合建立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方案。以农牧类高职院校技术优势助推种养结合、三物循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产业健康发展,开展技术大讲堂、专家进驻企业、联合研发、联合打造品牌,建立“合力生态小镇”、“岸堤田园综合体”、“高里基地”、“蒲汪食品”等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3.针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农村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依然存在;少数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比较普遍等问题,充分结合山东省乡村文化振兴规划和农牧类高职院校文化传播优势,开展农牧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文化下乡、图书资料下乡、大学生支教、党员教师包村等体制、政策研究。
4.针对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与美丽山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问题,充分结合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规划和农牧类高职院校技术优势,联合开展生态理念培训、生态模式试点、创建并推广农牧副产品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
5.针对村集体经济总体薄弱,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突出,村干部年龄老化,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等问题,充分结合山东省乡村组织振兴规划和农牧类高职院校人文社科教育教学团队,探讨开展农村干部培训班、农村后备干部学习班、党员夜校等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一号文件”2021
[2]廖智琪,陈修颖.浅谈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途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109,30(4):202—203.
[3]陈龙.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55—62.
作者简介
郝勇(1974.06-),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