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爽爽的榆林

2021-12-26

西部散文选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榆林陕北微风

时隔多年,恰是盛夏三伏天,再次来到陕北,走进榆林,对于从高温酷暑下的关中红烧模式、陕南清蒸模式直飞到榆林的我来说,多少有些惬意,榆林气候的凉爽、榆林人性格的直爽,令人感慨:真乃爽爽的榆林!

塞上明珠榆林,海拔高、日照足,年平均降雨量偏少(近两年夏季尤为干旱),加之榆林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又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属暖温带与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只有10℃,且四季温差大,素有“早上皮袄手套,中午汗衫草帽,下午风镜口罩”的说法。夏季的榆林,天高云淡、干燥清爽、烈日炎炎,但是到了太阳落山、华灯初上,则是凉风习习,神清气爽。无论你漫步在“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老榆林城的大街小巷,还是徜徉于“高楼林立流光熠,时尚大气创新地”的高新区的林间步道,那种透着浓郁塞上气息的爽爽的微风足以沁人心脾。

这爽爽的微风似乎蕴含着古老文明的味道。这文明既有从北面吹来的四千年石峁遗址所具有的史前人类文明,又有从南面吹来的黄土沟壑区所孕育的农耕文明;既有从西面吹来的大夏故都统万城所代表的游牧文明,更有从东面吹来的彰显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黄河文明……这些古老的文明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镇北台下,交融碰撞出多少塞上风云,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留下了多少传奇故事。如今,六百年历史的榆林城,榆林大剧院、陕北民歌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明朝重臣“榆林之父”余子俊纪念馆、一代论宗张季鸾纪念馆相继落成,榆林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的建设赋予了这古老而神奇的塞上明珠以新文化的魅力,这与一千年前宋代范仲淹《渔家傲·麟州秋词》中所描述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爽爽的微风又似乎少了许多沙土的味道。因为榆林人民用七十多年的辛勤与汗水“北治沙、南治土、全域治水”,以石光银为代表的治沙者们植树种草、防风固沙,缚住了毛乌素沙漠这只苍龙南袭的步伐,将流沙牢牢固定在了镇北台下;沙漠变成了沙地、变成了良田,全市沙地林草覆盖率达到了34.5%,并正在努力重现秦汉时期“沃野千里、庄稼殷实、水草丰美、群羊赛道”的美丽景象。

这爽爽的微风中似乎还夹杂着榆溪河畔、城市公园、街心广场上飘来的陕北民歌的味道。“白云山上多灵秀,红石峡谷涌清流。镇北台上登高走,塞外风光你看不够。上下古今有源头,统万城中写春秋……”一曲优美朴实的《榆林美》唱出了榆林人的精气神。榆林人的性格是直爽和率真的,就像他们随时随地、想唱就唱、风情万种的信天游一样。

位于榆林市东沙新建的、由贺敬之先生所题写的“陕北民歌博物馆”就是了解陕北民歌起源、传承与发展的最好去处。博物馆收集收藏的一万多首陕北民歌,是榆林人用最传统、最古老、最直白的歌唱形式,表达着他们对艰苦生存环境的豁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新生活的赞美!有人说陕北民歌唱得多是“吃不够,爱不够”,我说还应该加个“赞不够”,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赶牲灵》到《蓝花花》,从《东方红》到《南泥湾》,正如李苗苗在《歌从陕北来》一书中写的:“千年的老根黄土里埋,陕北民歌就这样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扎根,最真实地记录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直白地描述人们的感情、愿望、理想和对未来的百折不挠地探索。那天籁般的音色、跌宕起伏的韵律,让你读懂千年的历史,读懂民俗和风情,更能读懂人性深处的奔放、柔绵……”榆林人以一曲《东方红》唱红了天,以一曲唢呐《哀乐》吹恸了地,以一曲《春节组曲》奏出了一片欢天喜地,这就是他们不屈不挠、敢爱敢恨、知恩图报的鲜明性格。

这爽爽的微风中似乎还伴随着浓浓的羊肉味儿。行走在榆林城的大街小巷,沿街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羊肉馆,体现了榆林人千百年来日常生活中对羊肉的钟爱。陕北人爱吃羊肉,榆林人更甚之,并与季节、环境无关,只是按地域不同,北部人吃的粗犷豪放,南部人吃的细腻精到。虽是盛夏,榆林的各式羊肉馆依然人头攒动、生意兴隆,男女老少几乎到了无羊不炊的程度:一天的早餐从一碗羊杂碎开始,然后是横山的铁锅炖羊肉、靖边的风干羊肉、定边的大块羊肉、绥德的羊肉面……到了傍晚,榆溪河边撸着红柳烤肉,喝着老榆林,唱着信天游,豪爽的榆林人用这种特有的方式把他们对羊肉的钟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诠释得淋漓尽致。有人说:“在榆林人眼里,没有一只羊可以活着走出榆林。”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据数据显示,按每年380万人的榆林共出栏羊约340万只计算,好像还真是不无道理。这种吃羊肉的豪气、豪爽让外地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榆林人来讲,羊是他们的最爱,拦羊汉给予了羊生命的全部,羊又用生命回馈养育它的人。

在这爽爽的微风中似乎也隐含着化石能源在分解裂变中带来的现代工业的味道。这让人心情不时有些酸爽:当能源开发的历史脚步已无可阻挡、当发展经济的冲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抉择、当他们赖以生存的黄天厚地和古老文明将经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这爽爽的榆林、文化的榆林、榆林人的榆林还能否依然天藍地绿、山青水秀、歌声隽永、幸福美好呢?

我想,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选自榆林发布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榆林陕北微风
去露营吧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美好教育三秦行
微风吹
微风轻轻起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杜小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