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殊班的三种选拔方式
2021-12-26郝剑波梁瑞
郝剑波 梁瑞
高校是人才原始创新能力、教育与科研成果培养的主要基地,而高校的特殊班是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先驱,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特殊班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基础厚实、口径宽阔、知识广博、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主。高校特殊班的学生不仅享有许多特殊培养的待遇,而且其选拔也与常规招录有所区别。
1.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简介
元培学院前身是2001年北京大学成立的元培计划实验班,以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借鉴世界优秀大学的成功经验,坚持贯彻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方针,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的博雅教育计划和北大风格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旨在以先进的培养理念和优质的教研力量,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行各业的新时期高素质领军人才。
◆培养特色
(1)自由选择专业与课程。尊重选择,培养个性。元培学院按文理两大类招生,学生入学不分专业,在低年级学习通识课程和宽口径基础课程。在学生对自身特点、北京大学学科状况、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有了进一步了解后,选择进一步学习的专业领域。通常是第二学期末提出专业选择意向,第三学期末确定最终的专业方向。学生可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任意课程。
(2)特色交叉学科专业。元培学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需要设立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的交叉学科专业有“古生物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和“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3)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元培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安排,在3~6年内完成学业。
(4)全方位导师制。在学院导师制的框架之下,校聘导师、专业导师、书院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互相配合,通过讲座、座谈等活动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对学生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及方法、科研活动等方向进行指导。
(5)混合住宿制学院。学生集中住在一栋宿舍楼内,文理科学生混合分班,混合住宿,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楼内配有图书馆、讨论室、学生电影院、健身房、琴房、舞蹈厅、心理咨询中心和公共休息区等一系列完整的方便学生交流与生活的功能区,学生可以感受一流大学书院制模式下优质生活环境与自由学术交流氛围。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屠呦呦班
◆简介
屠呦呦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20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的中医学“屠呦呦班”首次招生。以“宽知识、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双方探索“双一流”院校和科研“国家队”强强联合本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利用双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实训实践基地、知名科学家团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研平台等优势,培养具备“胸怀祖国、敢于担当,团结协作、传承创新,情系苍生、淡泊名利,增强自信、勇攀高峰”暨“青蒿素精神”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医学“屠呦呦班”采取9年本博连读培养,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教育层次内容融为一体,实现“医教研协同、医工理文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同步”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本科阶段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主要负责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在培养中,对接中医药现代化要求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目标,整合优化传统课程、建设新兴交叉学科课程,探索实践“一人一策”学习模式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多学科交叉和个性化发展路径,为后期科学研究的深度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双方培养单位组建联合学院,开展全程导师制度、导师团队制度建设,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优势有机结合,实现“早跟师、早临床、早科研”,师承要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研究生阶段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本阶段培养中,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双方紧密型的联合培养,加强前后期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合力,共同构筑中医传承和科研创新的教学合作平台,实现以经典传承、学术创新为导向的经典学习再提升,实现以研究成果为导向的科学研究能力再提升。科研教育阶段,完成学位课程学习且考核合格的学生在国内顶级研究平台或国外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相关领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培养阶段,选配国内顶级专家和研究平台为导师和培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后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证。
1.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简介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以浙江大学竺可桢老校长之名命名,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学(工科)混合班。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对优秀本科生实施“特别培养”和“精英培养”的荣誉学院,是实施英才教育、培养优秀本科生的一个重要基地。目前,竺可桢学院设有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巴德年医学班、求是科学班、机器人工程班、图灵班、智能财务班、新神农班、智慧能源班、公共管理英才班。在晋招生中,高考直接录取的班级有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智能财务班、图灵班和机器人工程班。其中,求是科学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智慧能源班、公共管理英才班会从全校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拔尖计划科技英才班
◆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及相关企业,强强联手,联合开办了16个科技英才班,包括“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等8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和“赵忠尧应用物理科技英才班”等8个高技术类英才班。2010年10月,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和华夏计算机科技英才班入選“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8年4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科大讯飞公司联合创办了人工智能科技英才班,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王小谟网络空间科技英才班。
◆招生方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通过高考直接招收部分科技英才班学生(表2),同时,学生入校后仍有机会进入全部的科技英才班学习。
3.东南大学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简介
吴健雄学院是东南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荣誉学院。2016年推出开放式、个性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简称“吴健雄班”。学院始终以“汇聚优质资源,培养精英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持“卓越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发展志向远大、国际视野宽阔的未来战略科学家、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和业界高端引领人才。“吴健雄班”学生专业方向覆盖东南大学所有四年制理工科专业。本培养方案实施大类培养,主要涉及的大类及理工类学院如下图所示,其中将三个招生大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电气测控类和计算机类合并称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类。
◆培养模式
“吴健雄班”前期按照“筑理工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的指导思想,强化通识教育基础和大类学科基础,后期按照“重个性发展、强学科交叉、促学研融合”的指导思想,实施导师指导个性化专业培养。构建“三制五化”的培养模式:“三制”即“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五化”即“小班化、個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
“吴健雄班”学生培养将全面引入荣誉制度。学院将通过构建系列荣誉项目(课程),建立荣誉教育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卓越化发展。毕业学生达到荣誉学生培养方案要求,可获得“东南大学荣誉毕业生”证书,并可直接选择攻读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荣誉学籍采用动态管理,实行滚动进出机制。学院每半年对驻院荣誉学生进行荣誉学籍认定,对不能适应驻院培养模式、未达到荣誉学生条件者,转出荣誉学籍申请按照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学习。
◆招生方式
招生方式由高考直接录取和新生入校遴选组成。直接录取的新生高考成绩位列东南大学在各省录取生源的前10%;除高考直接报考外,已被东南大学录取的理工科专业优秀学生,认同吴健雄学院的培养理念,有志于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者,可参加吴健雄班遴选。遴选着重考查学生的数理基础、英语能力、综合素质、自我内驱力和身心健康状况。
新生入校遴选申请条件:
(1)被学校理工科专业(类)录取的新生,认同吴健雄学院培养理念,勇于追求崇高目标、立志献身科学事业,原则上高中阶段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或某些方面有特长优势,可自主报名申请;
(2)被学校理工科专业(类)录取,并获得参加“吴健雄班”选拔推荐资格的新生。
1.清华大学“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姚班”,即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是由图灵奖得主、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于2005年创办。在2009年9月,“姚班”被率先纳入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姚班”专注于“因材施教”和“深耕精耕”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设置阶梯式培养环节:前两年实施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强化训练,后两年实施理论、安全、系统、计算经济、计算生物、机器智能、网络科学、量子信息等方向的专业教育;着力营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学术氛围,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2.清华大学“智班"———人工智能学堂班
“智班”,即人工智能学堂班,于2019年5月份正式成立。“智班”主要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跑国际的拔尖科研创新人才,并通过广基础和重交叉的培养模式,打造学科间深层次的交叉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助力不同学科发展的同时,更好的在人工智能方向有长足的发展。
3清华大学“钱班”———钱学森力学班
“钱班”,即钱学森力学班,是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下开设的一个特殊班级,2009年起面向全国招生。钱学森力学班隶属“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和“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定位于工科基础,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教育模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工程技术领域具有社会责任、专业伦理、人文关怀、领导力、国际视野和突出创新研究和发明能力的人才。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按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专业动态流动机制,高年级学生安排到国际著名大学研学或世界500强等认可企业实习3~6个月。
清华大学特殊班高考后校内二次选拔一般需通过学校专家组对学生申请材料的评审和学校组织的测试。
(作者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教育》招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