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的研究
2021-12-26王明磊
王明磊
(河北浩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人们把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发展经济建设,忽略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外加城市人口数量和工业生产规模的大幅增长,每天都有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排放到城市周边的河流水域当中,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与饮用水安全。为此,有必要针对河道生态治理方法进行系统化研究,早日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河道生态治理模式。
1.河道生态治理原则
在现如今的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中,不仅要满足其泄洪、灌溉、生活以及工业用水供给等基本需求,还要赋予河道及周边环境较强的自然景观性。这就需要在选择河道治理方法时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生态发展规律,提高河流水域当中生物多样性,使其具备较强的生态修复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具体包括以下治理原则:第一,尊重自然。人们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从尊重自然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形态和原始属性,充分发挥出河流的自我净化功能。如果需要在临河区域内开展施工作业,务必按照水利工程防洪要求的水位、宽面宽度进行拆除,还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保护范围与管理区间,避免施工过程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修建河岸护坡时,要优先选择环保型护坡材料,尽量不采用水泥、浆砌石等原始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河道坡面的植被生长速度与修复率,赋予河道更强的亲水性与生物多样性;第二,可持续发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不仅要改善河流自身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保证河道正常水容量,还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使漂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三,自我调节性。树木在调节区域小气候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作用价值,如果在河道附近种植大量树木,可以显著提高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河道水体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另外,树木的枯枝落叶可以延长降雨径流的时间,提高水分的土壤入渗量,在保持水土和拦蓄径流等方面可以发挥出显著作用。在选择树木品种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多样性,以此来提高水体物种的多样性,使河流具备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与调节功能;第四,协调统一性。在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中,需要进行一些景观设计与环境美学设计。在这一环节当中,要注重提高生态系统与环境设计的协调统一性,力争为人们打造一个宜居的自然环境。
2.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2.1 恢复河道自然形态
对于河道生态治理工作而言,恢复河道自然形态是最佳治理效果。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针对治理方案设计到后续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在方案设计阶段,除了满足供水、防洪等要求以外,还要结合河道自身及周边水生动植物生存需求,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河道生态治理效果最接近其自然形态,充分体会出治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具体需要把控好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保护河道自然形态。对于很多自然河道而言,其自然形态都具有岸线不规则、宽窄不一以及陡缓起伏不定等特点。在规划河道生态治理方案时,要遵循其自然形态,还要遵从河岸与河底受力冲刷淤积的自然效果考虑设计方案,力争为水体生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繁衍生息环境;其次,合理设计周边环境。在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当中,必然会涉及到周边环境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河道与周边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与相互促进,加快河道治理效率,提高治理成效。通过保护和修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为内部水生族群营造生存环境,延长生物链系统,进而丰富水生物品种。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河道周围环境设计,还是河岸上的生态环境设计都要结合实际增加植被,提高草地覆盖率,增加植被的面积。对于植被与建筑材料,在具体选择时要做好简洁、朴实以及大方的把控,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痕迹,保证河道接近自然形态。
2.2 构建生态河堤
构建生态河堤是河道治理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河堤建设时,要优先开展浅水区域建设,提高此区域的水质环境及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伴随着治理成效的取得,除了水质得到净化以外,还会给人一种河面宽阔之感,使人们获得一个良好的视野感受。同时,为下一步开展浅滩湿地景观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在选择护岸施工材料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或者少量使用混凝土材料。因为这种材料虽然可以取得理想的防护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缺少自然生态价值,不利于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因此,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提高河堤的美观性与实用性,要最大限度减少混凝土使用量,要结合河道实际情况选择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新型护岸施工材料。
2.3 修复退化河岸带
河岸带具有地下水存储功能,能够为河流周边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之地。目前,很多河流水域的河岸带都存在退化现象,不仅影响到河岸带的美观性,长年栖息于此的生物植物群体也面临着强大的恢复需求。因此,在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中,有必要针对那些存在退化迹象的东岸带进行修复,促进河道生态建设效果的整体提升。在此,在玉林市清湾江河道整治提升工程为例,对河岸带修复方法是进行研究:该河道长度约18km,河口宽度约35m,河底标高为67-80m,河道自然形态呈“S”形。此河道除同时肩负着引水排涝功能、调蓄功能和灌溉功能,其河岸带存在较为严重的退化现象。在对其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技术人员提出如下治理措施:第一,平面规划。设计人员本着尊重自然原则,仅针对部分过于狭窄的河道进行了拓宽处理,达到丰富其自然流态的目的。在拓宽河道时,不但要做到“少砍树”,还要在适合区域内种植一些乔木。同时,借助拓宽河道的机会,在码头区域建设了一个休闲区,供人们来此处游玩观赏;第二,断面设计。在选择河道断面时,结合河道实际情况,采用了梯形断面、复式断面、不对称式断面等多种方式,并且在适合区域建设了浅滩,力争为动植物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第三,护岸结构。在开展本次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之前,已经建好一部分护岸。所以本次治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其生态效果,确保达到治理要求。在改造方案当中,在现有的桩板式护岸结构基础之上,在墙体前又增设了水生植物平台,在墙体后种植了一些悬垂类植物,以此来提高护岸结构的动植物多样性。对于那些尚未开展护岸建设的河道,采用联锁块护坡、水生植物平台结构护坡、本土植物芦苇护坡等方式起到护坡作用,力争在短时期内快速增强河道的生态性。
2.4 其他河道生态治理方法
在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中,流路建设也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在使用这一方法时,除了要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外,还要兼顾到浅滩与深潭两方面建设。无论在河流枯水期还是在丰水期,都要保证河道流路的通畅性。除了上述方法以外,植石治理法也存在较强的实用性。尤其在改善枯水期河道淤积时,可以收到较好的应用成效,而且对于河床建设也具有显著成效,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运用水质修复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河道生态治理效果。但是,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全面了解水面变化,做好空间设计。在进行水面布置时,要从满足航运以及泄洪需求这些方面入手,对治理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审核,充分保证其科学合理性。在针对水质进行修复时,可以视水质净化需求在外源生态消减技术和水体复氧技术当中进行合理选择,为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技术支持。
3.结语
通过河道生态治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同时为河道生态治理效果和生态效益提供保障。不仅如此,还可为人们亲近自然、观赏游玩提供一个绝佳去处,促进城市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