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高产粳稻新品种丽粳18 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1-12-26张宇航张雪梅陈学云和立宣马卫霞张应贵魏陈华和桂忠张选发
杨 洪 张宇航 张雪梅 陈学云 和立宣 马卫霞 张应贵 魏陈华 和桂忠 张选发
(1.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丽江674100;2.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宁蒗674309;3.永胜县顺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永胜674209)
丽粳18 号是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常规粳稻高海拔新品种,2018 年8 月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出群体整齐,抗寒性强,丰产稳产,米质优,分蘖力强等多穗型水稻品种特点,较适宜机收。 2020 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云南省水稻12 个主导推广品种之一[云农科(2020)1 号]。 适宜在云南省高海拔 1 900~2 300 m 的冷凉和高寒粳稻区种植推广, 表现出较强的广适宜性和丰产性。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丽粳18 号是以凤香稻2 号作母本、丽粳6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多代选育而成。 其中,母本凤香稻2 号是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香米品种,组合为“万石稻/109//中丹2 号”, 适宜于在云南高海拔 1 950~2 200 m 地区种植,2002 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优质米品种;父本丽粳6 号是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组合为“合系41 号/丽粳 5 号”,适宜于在高寒水稻区 2 200~2 500 m地区种植,2004 年通过丽江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抗寒性强的高产品种,谷粒护颖有褐色花青甙显色,稃尖显示花青素紫黑色。
1.2 选育过程
丽粳18 号是通过杂交方式,稳定于F8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2 年8 月2 日在温室杂交配制组合, 收获种子41 粒,2003 年3 月在温室直播种植F1代;2004 年3 月在丽江市农科所试验基地种植F2代集团, 当年选择优良单株20 个;2005 年3 月种植F3代,选择出 20 个单株,单株编号“05-581~600”,其中当年在05-584 单株中选择1 个单株;2006 年种植05-584 单株 F4代,编号为“06-264”;2007-2010 年夏季在丽江市农科所试验基地用系谱法选择06-264单株 F5~F8。 至 2011 年 F9代时进行株系鉴定试验,2012 年F10在丽江市高海拔不同适宜区不同海拔层次(海拔 2 200~2 400 m)4 个点进行品比试验,2013 年进行生产潜力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种性稳定,抗寒性和广适性强。2014-2016 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定名为丽粳18 号。 2018 年9 月,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 2018023 号;证书编号:2018-1-0023)。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茎秆直径中到粗,长78.49 cm,基部茎节不外露,无花青甙显色;基部叶鞘绿色,叶片无花青甙显色。 穗姿态下弯,谷粒稃尖和护颖黑色,穗少量有顶黑色短芒;穗二次枝梗姿态不散;小穗外颖有花青甙显色,柱头白色、花药黄色,外颖茸毛密度中,护颖长度短,谷粒阔卵形;糙米椭圆形,谷壳黄色,后期转色好,株型紧凑,抗倒性强,叶姿挺直,叶色淡绿,叶片功能期长,生长整齐,熟色清秀,不早衰,结实率高,抗寒性强。
2.2 生物学特性
属粳型常规稻,植株半直立,主茎总叶片数14 片,全生育期190.6 d,较对照凤稻23 号晚熟6 d,剑叶直立不卷,长 42.53 cm、宽1.78 cm;株高 95.5 cm、每亩有效穗30.7 万穗,成穗率78.68%,穗长 18.4 cm,穗总粒数118.4 粒,穗实粒数98.6 粒,结实率83.07%,千粒重25.46 g,难落粒。 属于多穗型品种,穗抽出良好,籽粒饱满,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
2.3 抗性鉴定
2014 年经云南省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性鉴定,稻瘟病 7 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 5 级(MR),中感白叶枯病(MR);中抗稻曲病(MR)。2014-2016 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粳稻课题组耐寒性鉴定结果,耐寒性评价为“强”(R)。
2.4 品质分析
2016 年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抽样,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检测分析,2011 年米质检测,糙米率84.1%、精米率74.6%、整精米率56.4%、粒长5.0 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38%、垩白度6.4%、 直链淀粉15.8%、 胶稠度72 mm、 碱消值7.0 级、透明度1 级、水分12.7%。米饭食味爽口,米粒外观基本无腹白、心白。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产量
2012 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3 次重复,参试品种8 个,试验下设4 个点,分别为海拔 2 200 m 的古城区七河镇、 海拔2 250 m 的永胜县顺州镇、 海拔2 300 m 的玉龙县九河乡、海拔2 400 m 的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 各试验点综合平均亩产668.20 kg,居8 个参试品种第2 位,较对照丽粳11 号亩产 606.74 kg,亩增产 61.46 kg,增幅 10.12%,达到极显著水平。
3.2 区域试验产量
2014 年、2016 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区域试验,8 个试点 2 年平均亩产 687.70 kg, 居 13 个参试品种的第2 位, 比对照凤稻23 号平均亩产654.20 kg,亩增产 33.5 kg,增幅 5.12%,增产点次率为70.59%。 2017 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5 个点高海拔适宜区域的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679.40 kg,比对照亩增产4.94%,增产点率60%,表现丰产性、稳定性较好。
3.3 应用推广产量
2018 年,在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海拔2 010 m)、玉龙县巨甸镇(海拔1 860 m)、塔城乡(海拔1 995 m)、九河乡(海拔2 300 m)、古城区七河镇(海拔2 200 m)、永胜县顺州镇(海拔2 250 m)综合示范推广78 hm2,综合加权平均亩产626.46 kg, 比非示范区主栽品种亩增产40.76 kg,增幅6.96%。 2019 年在丽江、大理、迪庆、曲靖、楚雄、昭通、昆明等州市示范320 hm2,平均亩产633.23 kg,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产50.36 kg,增幅8.60%;2020 年在云南省适宜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420 hm2,平均亩产625.83 kg,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产38.18 kg,增幅6.50%。 由于该品种优质、稳产高产,落粒性适中,成熟后在田间表现不落粒,较适宜机械化收获,受到种植农户的欢迎。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 严格种子消毒,坚持拱架薄膜肥床育秧
播种前要晒种2 d,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力和发芽势,确保出苗整齐一致,用施宝克或咪鲜胺浸种72 h,捞出晾干后即可催芽,催芽2 d,催芽到芽长1~2 mm 即可播种。 坚持拱架薄膜肥床育秧,扣种稀播培育壮秧, 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区水稻育秧期主要育秧障碍有2 个, 即育秧期温度不足和 “倒春寒”天气。 采用湿润、半湿润、旱育秧和塑盘育秧都最好坚持采用大半程拱架薄膜育秧30 d 以上 (移栽前15 d 揭膜炼苗),防止 4 月的“倒春寒”,实现以膜调温、用膜防冻,促生长、促分蘖,达到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的要求,严格控制用种量,培肥育秧苗床和苗床消毒。 据各地自然条件, 一般掌握在春分节令前后播种。 秧龄控制在45~55 d。 秧床采用75%敌克松粉剂3 g/m2进行土壤消毒,防止青枯、立枯病,在盖种时采用腐熟有机肥细粪过筛后混和盖种土撒于种面,盖种后选用丁草胺稀液后喷雾进行秧田厢面化学除草,2 叶 1 心期每亩追尿素 8 kg,移栽前 7 d 追“送嫁肥”尿素,每亩追施5 kg,做好控水促蘖促根,湿润育秧要坚持早排晚灌,防治病虫草害,利于秧苗生长。
4.2 抓住最佳节令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最佳移栽时间在5 月10~25 日, 保证在立夏和小满节令时结束移栽,使本地区水稻充分利用5~7 月高温天气, 争取抽穗扬花在8 月20 日以前结束,避开8 月下旬阴雨、低温天气障碍型冷寒的影响,提高结实率,降低空秕率,避免减产。 该品种属于多穗型品种,株高中等,一定要适当增加栽插密度,每亩栽3.0 万~3.5 万丛,每丛 2~3 苗,每亩基本苗 7 万~10 万丛,机插秧每亩插2.0 万~2.5 万丛,每亩基本苗6 万~8 万丛,在足丛多穗的基础上争取大穗夺取高产。
4.3 精确定量科学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比
丽粳18 号耐肥性强,适当控制减少氮、磷用量,增施钾肥。 施肥原则:前氮后移,重视穗肥氮肥用量,减少基肥和分蘖肥氮肥用量, 在足穗的基础上促大穗。丽粳18 号目标产量650~750 kg/亩的指导性纯N用量为 6.5~8.0 kg, 即每亩施 14.1~17.4 kg 尿素。 基肥: 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1 000~1 200 kg、 复合肥(NPK 比例为 15∶15∶15)20 kg、尿素 5 kg;分蘖肥:栽后10 d 结合化学除草施用,每亩施尿素3.0 kg、硫酸钾6.0 kg;穗肥:在倒4 叶期,每亩施尿素 6.0 kg、硫酸钾6.0 kg;粒肥:看苗施肥,长势过旺、叶色浓绿的稻田不宜施粒肥,以免贪青晚熟、发生穗茎瘟、枝梗瘟、 白叶枯病等, 一般田块在抽穗期每亩施用尿素2.5~3.5 kg,起到促穗保花的作用。
4.4 科学管水,以水促控,节水灌溉
精耕细作,强化水分科学管理。 大田管水按水稻生长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水,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适时晒田、干湿壮籽”,确保田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保持根系活力,加快营养吸收,保持延长功能叶寿命,促进群体穗多、穗大、粒多。 丽粳18 号是多穗型品种,适当提高晒田的穗数,确保最后每亩有效穗达到30 万穗以上,确保高产,一般每丛有8.5 个苗即可排水晒田,晒到田有小裂痕即放跑马水,湿润长胎,浅水抽穗,落干黄熟,千万不要断水过早,在7~10 d 断水为宜,延长功能叶片寿命,达到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和米质,有便于机械收割。
4.5 抓好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措施,适时收获
采取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 药剂防治为铺的绿色防控策略,做到“减肥控药”的目的。 结合当地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田间病虫害调查和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报,及时对症下药减少农药使用量。 云南省高海拔粳稻区主要病害是稻瘟病,稻瘟病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防治时期,即破口期和抽穗期。 根据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稻瘟病的防治用春雷霉素不同含量及剂型(水剂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每1%含量需倍数稀液为200 倍的基数进行喷雾防治。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在抽穗期结合稻瘟病防治混合喷施井冈霉素1 次即可。 高海拔的水稻螟虫主要是二化螟,在分蘖高峰期和抽穗前10 d 左右,每亩施用80%烯啶·吡呀酮(扫火)10~15 g 或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斯品诺)等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草害在移栽后10 d 结合施分蘖肥 1 次进行。 做到“九黄十收”,适时收割。 收割后应及时晒干或机械烘干,以保证后续的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