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读《风筝是会飞的鱼》
2021-12-26林子
●林 子
长大后,你想做什么?科学家?医生?老师?新闻工作者?……而在《风筝是会飞的鱼》中,夏树从12 岁起就梦想成为一名守礁军人,最终他如愿以偿。守礁军人,大家可能觉得有些陌生。其实,夏树在12 岁之前对之也几乎一无所知。但是,自从他违反了一次课堂纪律,被班主任罚当众检讨后,他就和守礁军人有了联系。
夏树,五年级学生,话匣子,优等生,心气儿高,精力充沛,脑子好使,喜欢卖弄。
冯太阳,原名冯加友,30 多岁,南沙群岛守礁军人,爱笑,爱说话,有想法,会讲故事,热爱生活,善于苦中作乐。
夏树和冯太阳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艾齐。
艾齐是一个6 岁的小男孩儿,1岁时父母出车祸双双身亡,他只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在那场车祸中受到很大的刺激,性情变坏了,爱絮叨,爱发脾气。艾齐也不开心,性格非常孤僻。他没有上幼儿园,没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只能孤身一人躲在河边的一只小木船上,望着天空。有一天,守礁军人冯太阳走进艾齐的生活,开始关注、资助艾齐。除了钱财,冯太阳每个月还会给艾齐写一封信。艾齐没有上过学,看不懂信,奶奶也不识字,夏树就担起了为艾齐读信的“重任”。
夏树就像一根风筝线,把冯太阳和艾齐连接在一起,也把军人和孩子这两个群体联系到一起。
提起军人,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他们保家卫国、守护人民,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但是,从冯太阳的一封封信里,夏树还了解到,军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泪有痛的。
爱,是这个故事的主线。军人冯太阳资助艾齐,奉献自己的爱心,让远在千里之外的艾齐感受到了暖暖的爱意。他并没有简单地给予金钱或物质支援,而是给予艾齐更多的情感关怀,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良好素养。小小的艾齐有了一个“南沙爸爸”,孤独的心灵有了依靠。
写信,如今是一种很稀缺的交流方式。电子产品盛行,固定电话、手机、电脑已经基本普及。但是,军人冯太阳选择了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文字不但有利于情感的交流,而且可以长久保存。即使冯太阳离开这个世界,他的情感、态度、精神也会永远印在夏树和艾齐的心里。
真诚与幽默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法宝。虽然冯太阳比艾齐大二十多岁,但是他从来不以教训的语气、不以成人的口吻与艾齐交流,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幽默的方式向艾齐倾诉自己的心事,哪怕是袒露思念、孤独、寂寞也十分自然。冯太阳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夏树和艾齐很喜欢他。当然,夏树和艾齐的纯粹、天真和懂事,也使得他们的关系得以良性发展。这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感情。
传承,是这个故事隐含的思想。冯太阳与夏树、艾齐通过信件相识,相知。守礁军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精神,一点点传到了夏树和艾齐的身上。最后,艾齐从胆小安静变得勇敢活泼,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守礁军人。
艾齐和夏树所在的镇上,有蜻蜓在河面上飞,有鸟在树上栖息鸣叫,有白云在天上飘。在我国南海的岛礁,虽然风和浪是主角,但天上也有层层叠叠的云和星星,地上有花有树,还有脸上写满故事的军人。
冯太阳说:“无论南沙的阳光多么炽烈,狂风暴雨怎么肆虐,它们(太阳花)都顽强扎根在南沙。”夏树说:“我喜欢冯太阳……我喜欢你们这样的人,我也想成为你们这样的人……”
亲爱的小朋友,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