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26邱继合齐继珍
张 静 刘 鑫 邱继合 齐继珍 周 梅
(1.镇巴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陕西镇巴723600;2.镇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陕西镇巴723600)
镇巴县地处秦巴山区陕西南部腹地, 近年来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激励下, 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全县“4+X”产业布局中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镇巴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植被茂密、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沟谷纵横、土壤肥沃,平均海拔1 231.4 m,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水1 250~1 350 mm,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孕育了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 县域内有各类药用动植物1 000 余种,其中236 种载入《中国药典》,有“天然中药库”“巴山药库”之称。 全县现有林地426 万亩,为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 现代中药材产业就是采用高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技术的进步,建立中药材产业创新能力,融合“中药材+”模式,形成合理的发展机制。 中药材产业属镇巴绿色生态资源型产业,在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潜力巨大,强弱项、补短板,积极构建“医养在汉中”镇巴县产业发展体系路径,三产融合发展,必将在乡村振兴中提档升级,实现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1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发展基础
镇巴县于2002 年被陕西省科技厅授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县”,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2016 年末,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1.8 万亩。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7 年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编制了《镇巴县“十三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扶贫规划(2017-2021 年)》,选择了大黄等4 个重点发展品种和半夏等20 个鼓励发展品种,确定了发展目标。 在脱贫攻坚强大政策支持下,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的产业发展需要,从基地建设、加工厂建设、销售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近3 年共实施各类中药材产业脱贫项目297 个,苏陕扶贫协作项目39 个,国际农发基金项目6 个,科技扶贫项目16 个,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4 个。招商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有13 家招商引资企业注册落户镇巴,这些企业的参与助力,使中药材作为县域主导产业的势头更加凸显,招商、安商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2020 年底,全县注册中药材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187 家,其中企业有48 个、专业合作社139 个,带动近4 200 户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8 万亩左右,中药材产量达2.14 万t,产值达4.13 亿元。
1.2 科技应用成效
镇巴是全国首批、陕南唯一在2015 年入选的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始终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 “药用大黄仿野生栽培方法”“药用大黄加工方法”“双边栝楼种子繁育方法” 等获得发明专利,“珍稀濒危中药材仿野生引种驯化” 等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中药材)保护与开发试验示范站”已经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 镇巴大黄、镇巴天麻于2018 年9 月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同时镇巴大黄成功申报为陕西省 “秦药”品牌之一。 “镇巴县中药材产业智慧种养星创天地”于2019 年12 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研发的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已进入调试后运行阶段。2 家企业申报的院士专家工作站获得市级认定, 县政府与相关院校建立的中药材“产学研”平台,夯实了技术服务,提高了全县中药材的科技合力。 镇巴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占地380 亩,已有部分企业正式入驻,一个集中药材加工、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企业孵化、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将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集聚作用。
2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通过走访了解和分析, 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制约和挑战,一是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和种植水平亟待提升;二是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不高,现代化加工能力亟待提升; 三是中药材营销信息化水平不高,交易市场及网络平台建设亟待加强;四是中药材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力量薄弱, 保障产业发展能力水平亟待加强。
2.2 带动引领型企业缺乏
目前,全县中药材主要以原材料进行交易,不能形成高附加值,产业效益提升空间很大,急需引进大型药企建设规范化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加工园区,推进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延链强链,改善流通环节。
2.3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镇巴良好的生态条件,境内厂矿企业少,决定了镇巴中药材道地品质佳,无污染且药效成分含量高,但品牌包装和对产品的推介和宣传力度不够, 道地药材知名度不高,缺乏与大型制药企业的沟通对接,落户镇巴建设药源基地的企业不多, 制约了产业发展壮大。
3 推进镇巴现代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布局结构,稳步壮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纵观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决定了镇巴有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的天然优势。 在现行政策体制下,持续依托国家“百企帮百县”活动、苏陕扶贫协作、国际农发基金、恒大对口帮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药企把镇巴作为原料药材供应的“定制药园”,结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和天然林保护工程, 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 根据镇巴县地形地貌、海拔高度、水土特征、气候条件和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论,按照“保护在深山、种植在林间、养殖在沟川”的立体布局和“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园区、社区建工厂”的发展思路,突出错位互补,重点发展“大黄、天麻、重楼、黄精”4 大种植品种,优化县域种植布局,促进道地药材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 结合全县自然条件,按照选定的中药材品种,坚持以最适宜的海拔分布、最适宜的林地郁闭度、最适宜的水质和土壤条件,确定县域中药材鼓励发展品种为附子、淫羊藿、菊花、半夏等20 个品种,逐步推进道地中药材基地发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高端技术团队。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人才资源优势,组建镇巴县中药材专家顾问团, 对镇巴中药材产业发展大计问诊把脉,指导和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研发与推广中药材传统非药用部位为原料的饲料、肥料、生物农药,推动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是壮大基层产业发展服务队伍。 依托人社、农业、职校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机构,加大对中药材管理人员、企业技术骨干及中药材种植户的培训力度, 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充分利用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中药材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种植技术。
3.3 夯实种源基础,拓展中药材繁育和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 加强对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和管理。 建立濒危珍稀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 禁止在划定的区域进行采集或者其他破坏野生药用植物物种生存环境的活动。 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建立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 二是建设中药材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积极引进和大力扶持种子种苗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 鼓励校企建立产学研用联盟,以大黄、天麻、重楼、黄精、林麝等品种为重点,辐射带动鼓励性发展品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及新品种推广,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4 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中药材精深加工平台
一是促进地产药材精深加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全国知名医药企业落户镇巴,通过政策、资金、信息等多方面扶持和服务,实现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就地加工,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上档升级。 引进新型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大黄、天麻等主导产品生产工艺、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是大力发展健康产品加工。 以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保健品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为支撑,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推进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全县中药材资源优势, 实施中药材价值链提升工程,利用天麻、黄精、艾叶、银杏、五味子等开发功能性食品、新资源食品、保健饮品、药膳、药浴、药妆、保健汤料、食品添加剂等养生保健系列用品,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
3.5 探索现代物流,完善中药材营销协同大网络
一是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 以衔接中药材产销为重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拓展药材贸易规模。 依托招商引资的龙头企业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常温库、冷藏库、保温库等仓储设施,开展中药材收购、仓储、物流配送等业务。 充分发挥仓储物流中心的大药企、大市场效应, 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立中药材配送分中心,实行药材运输许可和产地标识制度,建立高效、安全、有序的中药材流通服务体系。 二是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 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利用知名网络营销媒体,拓展中药材电商营销渠道,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依托中药材天地网、药通网及本地中药材网站收集中药材信息,建设中药材种植信息监测站,面向全县提供大宗中药材价格、储量、生产等交易信息,为中药材有序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培育中药材电商交易, 打造现代化中药材流通大市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对外贸易,促进天麻、大黄等特色优势中药材出口创汇。
3.6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镇巴道地药材”品牌
一是推进道地中药材认证。 充分利用镇巴得天独厚的高森林覆盖率、无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不超标、土壤富含锌硒元素的优越自然环境,药材道地品质绝佳的优点, 依托龙头企业, 加大产业化开发力度,提升规范化种植水平,组织道地中药材认证。 二是打响镇巴中药材品牌。 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镇巴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 充分运用苏陕对口扶贫协作等机制, 在经济发达地区适时举办镇巴名优中药材推介会, 为生产企业和药农搭建品牌展示、扩大贸易的平台,打响镇巴中药材品牌。
3.7 融合“中药材+”产业,拓展中药材产业新业态
一是开发中药材养生保健服务。 推动中药材与养生、休闲、饮食等深度融合,发展药膳产业,开发食药同源产品,倡导合理饮食调养,努力拓展中药健康产业新业态。 探索医养结合等中药健康养生新模式新机制,发展健康养生服务新业态,凸显中药材资源特色和规模效应。二是融合中药材健康休闲旅游。充分利用中药材主产区和生态旅游区资源优势, 借助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资源,打造若干条以镇巴道地药材为特色的养生、 文化传播与展示及中药材科考与原生态竹林、森林、天坑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 建设一批中药材特色旅游小镇和旅游度假村,开发中药材观赏园、中药材花(果)采摘园和康养项目,形成一批中药材特色浓厚,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 三是挖掘和宣传中药材文化。 积极宣传镇巴中药材品质,培育中药材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 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药材文化科普基地。 支持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挖掘、整理和传承镇巴中药材文化,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镇巴中药材, 举办镇巴中药材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和中药材文化节,提升镇巴“天然药库”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