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浅析
2021-12-26
国网延安供电公司 陕西 延安 716000
变电站自动化,需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力电子技术等进行融合,对变电站设备、系统等实施综合地管控。在该过程中,利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使变电站在最短期限内觉察到系统的故障,进行自动报警,实现智能切除。
1 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涵盖了两个关键的部分,一是信息平台,二是智能高压设备。前者,指的是电子式互感器,还有智能变压器。针对智能变压器,其利用光纤能够直接和控制系统进行接通,采集到变压器在各个时段的运行参数。而针对高压开关设备,指的是性能相对偏高的控制、开关设备,同时搭载执行装置、传感器还有电子设备在内,支持在线诊断。电子式互感器,基本上为磁光玻璃、光纤传感器。它和老式互感器有区别,少了很多短板。信息平台主支持两大不同的功能,一是信息共享,为管理系统中的各级应用采集到足够的信息,二是促进纵向信息转向标准化,为各个上层应用奠定强大的信息支撑[1]。
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监控主机应作为自动化管理系统,它利用先进的操作系统来全程地监控、管理整个系统。计算机主机可以掌控电力系统总体的运行态势,据此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可靠的解决方案,确保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转。自动化进程,可以智能采集变电站的所有信息、数据,控制操作和监视。另外,自动化变电站具备完善的功能,其运行效率也相当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健康运行,为人类提供可靠的电力资源,方便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2 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重要性
2.1 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
变电站电力系统,需持续对电能进行输出。由于科技、社会经济的增长,变电站规模也在持续扩增,输送的电能日渐地安全、平稳。但是,要确保电能的持续供应,我们有必要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以往的人力控制,可以解决某些现实的问题。不过,它的管理效率相对偏低。特别是规模比较大的电力系统,传统的人力控制很难达到满意的成效。同时,还需耗费较高的管理成本。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避免这种效率不高的短板。利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出现的各类问题,减小电力系统潜在的安全隐忧,确保系统平稳性,以源源不断地为生产、生活提供电能。
2.2 提升管理操作安全性
不管平时生活又或者社会生产,均需以稳定电能为支撑。电能供应时,变电站由于长时间工作,可能会遇到设备损伤、线路老化等比较现实的难题,出现故障。从业人员在不了解数据、参数的前提下肆意操作,这就可能会诱发安全隐患。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推广,可以随时采集到电力系统中全部设备、线路的真实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出现异常,则会马上发出警告,配合从业人员进行解决,或实现智能化处理,以减小问题带来的损失,确保管理操作的可靠性[2]。
3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方式
3.1 集中式
该种方式相对普遍,在多个领域中均有看到。根据计算机的功能,扩展I/O接口。结合本接口,采集到精准的信息。以模拟量来说,在信息采集结束后,要立即处理,并借助计算机予以监控。必须指出的一点,该种结构方式不是依赖单独的某台计算机进行操作,而要由若干计算机的协力配合。每台计算机,均有它们各自的任务。以监控计算机来说,其工作重点为信息监控,同时处理电流断路器碰到的各种应急情况。
3.2 分布式
和集中式相比,本结构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功能的高度扩展性。它的计算机不只有一台,而且每台都会有各自的功能,让计算机可以单独进行操作。最后,由终端系统来统计计算机中的各类数据。不过,数据汇总对于计算机运行并无实质上的干扰。利用本结构方式,可以对相同时段上的多组数据进行处理,且效率相对较高。即便短期内增加很多新的数据,系统也不会出现宕机的情况。除上述外,若是某个模块有故障,其他模块也可以自由工作,系统运行相对比较平稳。鉴于该方式有上述诸多优势,故在维护等级偏高的智能变电站中也使用的比较频繁。然而,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变电站切勿将电压等级设置得过高。若不然,它会丧失自身的适用性,出现各种新问题。
3.3 分布分散式
从逻辑上看,该结构系统能够对自动化控制进行分层,一是变电站层,二是间隔层。前者,又叫站级测控单元;后者,又叫间隔单元。某些情形下,有人也将其分成三层,和前面的两层相比,多出1个通信层。其实,该系统是根据元件或是断路器彼此的间隔来进行设计。将1个断路器间隔需具备的所有采集、控制还有保护等功能,并配置1个或是若干测控单元。针对测控单元,可以安装到断路器柜上,或是断路器间隔附近,利用光缆进行通信。本系统的引入,说明变电站已转向于自动化方向,这就减少了对电缆的频繁使用。传送信息时,电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电磁干扰。而本系统在运行时比较可靠、易于维护,可扩展。实践中,很多现场工作均是由厂家自己完成。该结构方式有下列独特的优势:①使系统保持更好的适用性;②间隔单元,能够在变电站间隔处进行安装;③软件控制功能十分强大;④二次配置要比原来简单得多,可以减小室面积;⑤使二次设备轻松地进行互联,避免使用电缆;⑥结构可靠性相对偏高,组态灵活,为检修带来了诸多的便利。
4 结束语
总体来讲,在扩大电力系统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入更多前沿的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变电站行业本身比较特殊,需要长时间的运行。系统稳定性和管理高效率,成为未来的主流方向,需考虑自身的特点创新现有技术,提升技术水平,避免投入超额的管理成本,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