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特殊保护”教学设计
2021-12-26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周薇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杨岔路小学 周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开展教学,组成一个整体。
“我们受特殊保护”是教材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第八课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学习与未成年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具体措施,体会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方面的关爱和保护,进而学会用法律指导自身行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具社会责任。
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我们受特殊保护”的第三框题“特殊关爱,助我成长”展开。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已经初步形成,但此时的他们仍然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好奇心旺盛,内心敏感,喜欢模仿他人,但是辨别能力较弱,应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司法的特殊保护。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被侵犯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他们在面对侵权行为时,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护自身权益,因此,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教育。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2)能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见解。
(3)通过学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对未成年人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这一概念,培养学生关心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增强他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学校、家庭、司法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与保护。
(2)引导学生明确未成年人的法律义务,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活动探究、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实践拓展。
五、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的案例。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关爱
(一)视频导入,感受来自学校的关爱
教师播放视频《杨岔路小学开展安全知识“七进”校园活动》
教师引入: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我想请你们想一想,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这些活动?
学生预设答案:为了增强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
教师补充:说得很好,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会对全校师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其实,学校这样做也是法律的规定,请你找出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法律依据。
学生预设答案:依据即将于2021年6月1日生效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的各项规定,以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法律对学校要给予未成年人保护和关爱的规定,学校要遵守法律,切实保障学生们的安全,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用视频引起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司法对他们的关爱与保护。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社会的关爱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视频中除了学校的校长、老师,还出现了哪些人?
教师:还出现了法院的法官、派出所的警察、居委会的叔叔阿姨,这说明除了学校,社会也在关爱我们。下面,我们将结合教材第80页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分小组讨论你能感受到的来自社会的关爱。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教师出示本课主题:这些特殊的关爱,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活动二:认识关爱
(一)认识来自社会的关爱
1.教师组织学生玩游戏—慧眼识图
游戏要求如下:
(1)看一看:照片上是什么人,或是什么活动?
(2)议一议:这些人或者活动,给了未成年人什么样的保护和关爱?
(3)连一连:将照片与相对应的法律或政策连在一起。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展示一张公安执法人员在学校周边检查私搭乱建情况的照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问这张照片上的是什么人?他们给予了我们什么样的保护和关爱?
学生预设答案:照片上的是派出所的警察叔叔,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六章第四十八条的要求,他们正在对学校周边的违法乱建物进行执法检查。
教师补充:《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建设、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建设工程的执法检查,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在学校围墙或者建筑物边建设工程,在校园周边设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场所或者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或者设施。”
3.教师展示一张电视台举办的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主题的联欢晚会的照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问照片上正在举办什么节目?这个节目说明是谁在给我们保护和关爱?
学生预设答案:是电视台为了未成年人而举办的一台联欢晚会,目的是宣传未成年人保护。这个节目体现出了社会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
教师追问:你们还看过哪些专门为未成年人制作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对你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学生预设答案:这些节目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教师引导:电视台为什么要制作这么多给未成年人的节目,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吗?
学生预设答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和服务。
4.教师补充资料
教师向学生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将“未成年人节目”纳入法治轨道》。
教师总结: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5.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并展示来自社会的特殊关爱。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引导学生发现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并探寻背后的法律依据,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来自社会的关爱。
(二)认识来自家庭的关爱
1.教师组织学生玩游戏—慧眼识图
游戏要求同上。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图书的照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照片,请你们仔细观察,照片中的他们正在做什么,并且告诉我,这些照片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是谁在给予我们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学生预设答案:照片上是家长与他们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的画面,这体现着来自家庭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通过亲子共读,孩子不但学习到了知识,还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亲子关系更和谐了。
教师引导: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未成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5月15日设为国际家庭日,请阅读教材第78页“阅读角”中的内容,加深体会。
教师再次提问:读完书中的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预设答案:家庭的幸福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继续引导:请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分享你的“家庭的爱”小故事。关于这份浓浓的爱,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作为未成年人,应该听从父母的教导,尊敬父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触动学生情感;组织小组分享,让学生认识来自家庭的关爱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树立珍惜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了解家庭暴力
1.教师播放音频《小立的困扰》
小立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与自己的爸爸生活在一起。有一天,小立没做完作业就开始玩平板电脑,被爸爸发现后遭到了训斥、推搡和殴打。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提问:你怎么看待小立爸爸“管教”小立这件事?
教师追问: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有管教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听从他们的教诲。但是,当父母的管教方式不正确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3.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后,给予三点建议(1)告诉家长自己被打后的痛苦感受
(2)劝解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告诉家中的其他长辈,寻求帮助
教师:学校会开展很多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作为家长,应当关注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尊敬长辈,还要与他们好好地沟通。
(四)了解司法保护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页“知识窗”中的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相关内容。
2.教师播放视频《虐待男童养母被刑拘》并且与学生一起讨论视频内容
教师:通过这个视频,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
模拟法庭案例:
2015年,奇奇出生,但是没过多久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之后奇奇由爸爸抚养。在跟爸爸生活的日子里,奇奇遭到了爸爸李某的各种虐待、折磨,被别人发现时已经成了一名脑萎缩、双目失明的残疾幼儿,生命体征非常微弱。李某后来被检察机关批捕,羁押于看守所,奇奇的妈妈则向当地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撤销李某的监护人资格,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本案是由未成年人母亲申请撤销父亲监护人资格的案件。课前教师应组织扮演主要角色的学生学习观摩法庭庭审,根据本案例改编剧本。
教师提问:当家庭暴力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呢?
学生预设答案:我们可以借助法律武器,向公安机关或者当地居委会寻求帮助。
教师总结:法律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法律对未成年人实施暴力虐待,这是司法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体现。
教师提问: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第79页“阅读角”中的内容,回答从中你能读到什么?
学生预设答案: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是第一部专门保障儿童权利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性公约。
教师提问:保护未成年人是全世界的共识,我们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呢?
学生预设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五)教师小结
教师:通过以上所学,作为未成年人,你们受到了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司法的关爱,它们为你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构筑起了坚强堡垒。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并展开讨论,让学生理解家庭暴力与父母管教的区别,明白子女和父母双方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家庭更幸福和谐。之后补充家庭暴力的真实案例,并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明白如果遇到该情况,可以借助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阅读教材,了解国内外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明白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世界的共识。
活动三:珍惜关爱、回馈社会
1.教师播放视频《留守儿童的心声》
教师提问:根据民政部2018年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个群体非常大,他们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下几个问题:
(1)想象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哪些困难?
(2)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教师继续播放视频《我市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的活动》
教师引导: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的职能定位,以及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意见》还要求,在村(居)一级设立“儿童主任”,在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员”,进一步完善基层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请同学们想一想,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预设答案: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儿童得到保护……
教师总结: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关爱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
教师继续提问:对于“特殊关爱,助我成长”这八个字,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预设答案:我们也要回馈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教师总结: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祝愿同学们都能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触动学生情感,让他们体会留守儿童的困难、痛苦,进而激发他们关爱留守儿童的意愿。讨论交流和展示本地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例,可以使学生明白全社会在尽力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这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
活动四:课后践行
必做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人表达感激之情。
选做作业:设计一个活动方案,想办法为需要帮助的人,如孤儿、失独老人等,奉献一片爱心。
【设计意图】课后践行,知行合一,坚持法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