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现状与推进策略*
2021-12-26高亚岚刘春香
高亚岚,刘春香
(宁波财经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1 宁波市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了全国16个区市为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宁波市名列其中,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此称号的设区市。近几年,宁波市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高市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水平。2016—2020年,全市共投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6亿元,使用市、县两级配套资金7 184万元,补贴机具18 275台(套),受益农户5 063户。
1.1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末,宁波市各区(县)农业机器总动力达2 471 822千瓦,耕作机器动力合计18 499台,收获机器2 637台,运输机器8 297台,其他农用机器30 816台[1]。2020年,宁波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大大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效植保、烘干和秸秆处理环节机械化率也居全国前列。全市有8个区县(市)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创建率达到80%。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2 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创建有序推进
1)余姚市高质量打造首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自2017年印发《余姚市农机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余姚市创建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实施方案》以来,全市农机具保留量超过12万台(套),建成智慧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4家、农机化作业与应用示范基地6家、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家,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2]。实现农机总量大幅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效益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创建成首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
2)鄞州区精心谋划,整体推进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区创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截至2018年底,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达到88%以上,烘干机械化率达到85%,机械植保达到75%,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95%。鄞州区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农机扶持力度,对本地急需的新型农机具给予1︰1追加补贴,对成功创建“机器换人”示范基地的给予配套奖励10万元,对建成区域性服务中心的配套2万元。财政共支出2 822万元,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1亿多元,补贴农机具6千余台,受益农户近2 000户。
3)象山县跻身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获浙江省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榜单。截至2020年底,象山县农机总动力达74.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台,水稻高速插秧机327台,联合收割机482台,粮食烘干机204台,无人植保机56台,各类旋耕、粉碎等机械1 000多台(套)。同时拥有国家、省、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32家,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3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6家[3]。
1.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有效落实
宁波农业农机部联合财政部门制订印发了《宁波市2018—202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印发了《宁波市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实施意见规定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新产品补贴试点、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根据优先保证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环节机械装备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原则,确定中央资金宁波市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为13大类30小类66品目,在上年的51个品目的基础上,增加了15个,基本实现了应补尽补。除必要的现场核机验机外的申报工作,其余工作都可预先在网上完成,极大提升了购置农机的效率。
1.4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常抓不懈
2020年5月15日,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宁波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为宁波发展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为促进“平安宁波”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全市坚决秉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农机安全长效管理体制,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专项整治,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有效防范一般农机事故的发生,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发生,继续保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态势。2020年,宁波市完成变型拖拉机淘汰“清零”,外省籍变型拖拉机驶离市辖区,全市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年零增长,道路外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少于1人,农机万台死亡率低于万分之四,较大以上农机事故起数少于1起,无发生重特大事故。
2 宁波市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存在主要问题
宁波市农机化发展存在着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装备、技术、人才、政策、服务不均衡的矛盾突出,没有彻底转变低水平粗放式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宁波市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
2.1 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效率不足
探索“智慧农机”是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途径之一。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领域,宁波市只有极少一部分地区正在实行,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更是少之又少。2019年,鄞州区姜山县实施水稻生产“互联网+农机”项目,还未能为全市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2.2 农机维修行业规范化管理欠缺
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不足,仍存在问题农机、病态农机作业现象。在部分地区,拖拉机、烘干机、饲料机等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的农机存在安全隐患。农机所有人申请报废补偿业务流程不够公开、规范,拖拉机和收割机“持证率、挂牌率、检审率”未达100%。
2.3 农机人才数量、质量跟不上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速度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但是机械化与自动化的设备还是需要人工来操作,并且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高,部分人口回流务农。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人口离乡务工,耕地荒废,农机人才数量仍然不足。宁波农机从业人员对操作农机的知识技能掌握不足、文化素质不高、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能够操作高端农业机械的人是少之又少。
2.4 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宁波市已经初步形成农机服务体系,目前农村已基本形成农机服务体系,成立多家国家、省级、市级农机合作社、区域性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但是信息和技术服务仍然跟不上当前农民的需求。原因就在于农机的服务市场有限,农机的服务稳定性不足。
3 宁波市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推进策略
3.1 扩大农机操作专业人才储备
人才的储备是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宁波市农机优化升级离不开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支持。为满足新时期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要以建设普及化的农机培训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扩大高素质农机人才队伍。农机化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同步开展培训工作,可以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科技赶集、远程教育等形式。同时,不能忽视农机的实际应用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产学研深度融合。
3.2 农机设备不断迭代升级
农机设备种类、功能日益多元化,满足多种农业生产需求,是当前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普遍发展趋势[4]。因为宁波市各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有平原也有丘陵,如何因地制宜开发与应用农机,解决农机发展不平衡是一大难题,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设备要及时更新升级,淘汰过时的设备,积极推广新型设备,同时要保农机设备的质量,提高农机设备的耐用性,降低农机维修率。
3.3 进一步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推进宁波市农业机械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农机监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专业合作社、维修企业、作业企业和销售租赁企业等服务主体,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加大鼓励村级经济合作社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综合农机服务组织,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载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由农机维修企业、维修中心、维修网点等共同组成的多元化维修服务体系。
3.4 创新监管机制,规范农机生产监管
宁波市各地区应集中检查农机的车况,从根源上杜绝问题车、病态车作业。为整改安全隐患,向拖拉机、粉碎机等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的农机器械提供免费的检修服务,公开、规范拖拉机所有人申请报废补偿业务流程。加强现场监管,有效预防事故,建立安全常态化管理的机制。严管拖拉机超载、无证无牌,严查农机维修行业违规作业,纠正违法驾驶行为。加强源头管理,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上牌入户关、年度检验关和驾驶证申领关,规范培训行为。完善共管机制,与公安交警联合执法,严查农机作业密集场所及维修、销售领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尤其在农忙时节,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行动,遏制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