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扁豆品种德扁一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1-12-26邓正春张忠武王杨才兵曾祥林刘
赵 赛 邓正春张忠武王 敏 谭 凯 杨才兵曾祥林刘 顺
(1.常德市武陵区农业农村局 湖南常德415000;2.湖南春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常德415000;3.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湖南常德415000;4.常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湖南常德415000;5.常德市农业农村局 湖南常德415000)
德扁一号是湖南省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从常德地方品种中选育的早熟型扁豆品种,该品种以其早熟、丰产、品质优等特性已推广至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川、重庆等地,单产可达30~37.5 t/hm2,产值12万元/hm2以上,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植株蔓生,生长势强,主蔓长3~4 m,50 cm以下主茎分枝2~3个,节间长12~15 cm,始花节位2~3节,花紫红色,每花序结荚6~12条,荚近半月形,白绿色,宽荚扁平,荚长9~10 cm、宽2.8~3.2 cm、厚0.4~0.6 cm,单荚重7~8 g,每荚种子数5粒左右,种皮黑色。极早熟,耐寒性强,抗热、抗病。保护地栽培可于5月上市,有2次盛荚期,在长江流域可采收至11月下旬。丰产性好,单产可达30~37.5 t/hm2,经济效益远高于普通扁豆品种,适于春季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
2 栽培要点
2.1 播种育苗
长江流域一般在1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宜选择豆粒大小整齐、饱满、颜色一致、具光泽、无蛀孔、无病斑的种子。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2 d,再用55℃温水消毒10~15 min,继续浸种3~4 h,置28~30℃条件下催芽后播种,也可以不催芽直接播种。催芽后,利用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温设施,实行穴盘基质育苗或营养钵育苗。营养钵育苗的需配制营养土,选用近3年内未种植过豆类作物的优质菜园土与优质有机肥混合发酵而成。采用穴盘育苗的可将专用育苗基质直接填装于72孔育苗盘。每钵(穴)点播1~2粒种子,盖籽后浇足底水,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出苗前一般不揭膜,保持温度28~30℃,促进幼苗迅速出土,以减少养分消耗。出苗后在晴天中午应打开棚门,增加通风,将苗床温度降至20~25℃。真叶展开后温度保持在20℃左右,定植前5~6 d进行低温炼苗,温度降至18~20℃。
2.2 整地施肥
扁豆生长期较长,需肥量较大,故应重施基肥。一般定植前10 d左右每公顷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2.5~30 t、过磷酸钙750 kg,结合施肥深翻25~30 cm,精细耙平,整成畦面。实行地膜覆盖高畦双行栽培,畦高15~18 cm,畦宽130~140 cm,沟宽25~30 cm。
2.3 适时移栽
大棚栽培的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定植,小拱棚可在3月下旬定植,地膜栽培在4月上中旬定植。当幼苗达到2~3片真叶时,择晴天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60~75 cm,株距50~70 cm,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2.4.1 温度管理 对于大棚栽培的,因移栽期的室外气温仍然较低,故应加强大棚保温防寒工作。定植后,大棚温度保持在白天20~25℃、夜间12~15℃,避免发生冷害。
2.4.2 植株调整 当株高达到20~25 cm时,应及时引蔓搭架,以竹架为佳,竹架长度2.2~2.5 m,扎成“人字形”。可在棚架中上部增加横干,连接成整体,用绳绑牢,以防大风吹倒或藤蔓压垮棚架。主蔓第一花序以下侧枝应全部抹去,主蔓上部侧枝保留1~2片真叶后摘心。当主蔓长至架顶时摘心,以便提早开花结荚。整个生育期中,应及时剪除多余的分枝及病叶、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提高坐荚率。
2.4.3 肥水管理 种植扁豆需水量较少,定植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严重干旱时可少量浇水。开花结荚后应加大肥水供应量,一般7~10 d浇1次水,可膜下滴灌,也可采用沟灌。沟灌时宜采用跑马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产生沤根。灌溉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大棚栽培的在浇水后应及时通风排湿,以免发生病害。忌偏施氮肥,第一花序开始结荚后,每公顷追施三元复合肥150~225 kg,每隔5~7 d追肥1次。10月中旬之后,因植株开始衰老,可以喷施氨基酸液肥、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以延长结荚期。
3 病虫害防治
3.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不同类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交替使用。合理安排轮作、倒茬等耕作方式,清洁田园,与白菜类、葱蒜类等非豆类作物轮作、套作;深耕改土,多施用腐熟农家肥培肥地力等;采用彩色粘虫板及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杀虫,以及防虫网阻隔;人工摘除虫卵;采用生物防治,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
3.2 主要虫害防治
3.2.1 蚜虫 该虫除吸食叶片汁液外,还可传播病毒病,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主要防治方法:在发生初期,摘除虫叶;利用蚜虫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向性特点,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每公顷放225~300张,诱杀有翅蚜和预防蚜虫迁飞;及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化学药剂。
3.2.2 红蜘蛛 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形式群集在植株下部的叶背面刺吸汁液,被吸过的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逐渐蔓延后,会使受害植株叶片枯焦、脱落,严重妨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其防治重点是叶片背面,主要喷施5%抑太保乳油800~1 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2.3 豆荚螟 该虫主要为害扁豆的叶片、花蕾、嫩茎、嫩荚。幼虫为害扁豆的叶、花及豆荚,初孵幼虫即蛀入花朵取食幼嫩子房和花药,为害花蕾或幼荚,3龄以上的幼虫蛀食豆荚。由于幼虫钻入豆荚后不易防治,故必须在蛀入豆荚之前将其杀灭,即从现蕾(5月下旬左右)开始施药,重点喷洒开花部位,结荚期每隔7 d左右施药1次,喷药时间最好在上午8:00前花瓣张开时进行,也可在夜晚7:00~9:00喷药。主要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液、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HD-1)500倍液、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注意多种药剂轮换施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3 主要病害防治
3.3.1 锈病 这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豆荚,叶片染病初期产生黄白色至黄褐色的小斑点,稍显凸起,扩大后造成叶片干枯早落,影响产量。在发病初期可喷洒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5~7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3.3.2 炭疽病 叶片感染该病后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近圆形病斑,病斑如果沿叶脉扩展,则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条形病斑。豆荚染病后,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或红褐色至黑褐色凹陷斑点,再向纵深扩展。豆荚内的籽粒亦可感病,呈现不规则形黄褐色至暗褐色病斑,致使籽粒不充实。主要防治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7 d喷雾1次,连喷2~3次。
4 采收与贮运
4.1 采收
扁豆开花后7~15 d,嫩荚已长大但尚未变硬、豆粒未膨大时采摘。采收时应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喷药后3 d以上才能采收。进入采收期后,一般3~5 d采收1次。采摘时,应注意尽量不要折断花序枝,以利后续开花结荚。入秋后,可剪去一部分老蔓,改善通风透光环境,促进侧蔓萌生及潜伏花芽开花结荚,从而延长采收期,一般情况下可采收至霜降。
4.2 贮存运输
扁豆采收后应就地清选分级,剔除病斑荚和虫蛀荚,及时包装运输。临时贮存的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进行,防止日晒、雨淋及有毒物质污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谨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做到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途中需加强防冻保温或降温措施,以保证产品的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