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21-12-26宋国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产水稻状态

宋国辉

(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兴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伊通 130719)

0 引言

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节点,由此积极改变农业生产中污染环境的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得以提升,满足人们对于无公害水稻产品的需求,就成为必要之举。由此对于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问题进行探讨,是践行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必须要有着清晰的认知。

1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系统化的技术,其并不是指单一的技术类别,而是多种技术多个环节融合起来,以发挥其在高产栽培和无公害种植中的效能。因此在实际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贯彻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下节点。

1.1 水稻种植产地和品种的甄选

在产地选择方面要保证生态环境指标是合格的,不要距离污染源太近,确保对应区域的光照参数,水源参数是理想的,还有着充足的年降水量,比如在吉林地区就需要确保实际的降水量在500~600 mL之间。再者在选择实际品种的时候,也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为基础,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选择有抗性的品种,当然在此过程中还是需要对于区域种植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最终的品种,这样可以确保后续的水稻出芽率达到理想的状态。

1.2 水稻播种时间的合理选择

实际水稻播种的时间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此时需要关注的指标有种植地点的地势因素,实际海拔参数等。比如某区域的海拔在300 m左右,水稻播种期可以选择在4月上中旬,如果实际海拔要比这个还要低,就可以适当的进行提前,这样确保海拔参数与实际种植时间点之间是对应的。另外海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播种的当天,需要确保是晴天的状态,这样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播种状态。

1.3 水稻种子的科学处理

要想达到无公害高产栽培的效果,还需要关注实际水稻种子的科学化处理,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详细来讲述,在此方面实际的技术要点有:其一,在发芽之前确保种子可以在阳光环境下进行晒,时间控制在48~72 h即可,这样可以使得实际有害病菌得以杀死;其二,放入到消毒液中,5 kg的清水中假如5 g的强氯精,此时需要确保的时间为8~12 h之间,完成上述操作之后还需要使用清水来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起到催芽的效果;其三,还可以使用生石灰澄清液来进行,实际控制的时间也是8~12 h,在此过程尽可能不要搅拌,以漫过种子3 cm为基准。这种人方案可以使得各种病菌得以彻底杀死,可以使得后续处于良性的生长状态。

1.4 水稻育苗阶段的管理

在高产栽培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水稻育苗阶段的优化管理。首先在选择实际土壤的时候,要确保肥沃性,确保实际土壤处于疏松的状态,背风向阳位置是最为理想的,可以是菜园地,可以是旱地,因为这些区域有着良好的灌溉设施。从理论上来讲述1.5 kg的种子需要12~15 m2的空间,应该尽可能的依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布局。再者还需要确保土壤结构处于合理的状态,将腐熟的水稻稻草作为有机肥,确保实际土壤的肥力得以不断提升,保证实际土壤结构的通透性,这样可以实际的机械组织得以改善,提升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播种前的一个星期,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配置50 g尿素,8 kg有机肥,50 g的磷酸二氢钾,配置好了之后将其施加到苗床中去,进行充分搅拌,控制的深度为10 cm;对于区域的酸度进行调查,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调整,主要使用硫酸粉和床土进行融合,使用水稻壮秧剂来进行调节;配置15 kg的细沙土和2.5 kg的壮秧剂,将其播撒在床土上,由此使得实际区域的酸碱度达到理想的状态。

1.5 水稻种植苗床的管理

水稻种植苗床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有:首先,需要对于是膜内的温度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种子生长的一期和二期,需要实现温度的管理,最好保持在20~25℃之间;在三期的时候,白天光照可以的话,可以实现地膜的揭开操作,晚上温度下降再进行覆盖,在此期间如果出现床土发白的情况,就需要实现喷水操作。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齐苗的过程中,床土的水分会慢慢消耗,此时就需要确保水分的充足性,采取的措施为:在15 kg水中加入10 mL的移栽灵来喷施,这样可以规避出现各种枯死的情况。

1.6 水稻栽培阶段的控制

水稻栽培阶段的控制,是实际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控制重点和难点,在此环节需要关注的细节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树立更加精细化管理的价值观来进行。详细来讲述在此环节需要关注的节点主要有:其一,确保施肥处于合理的状态。比如某区域为黏土类别,保肥和保水功能比较好,因此就需要在使用前期,做好促肥和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方式来应对。当然如果实际区域的肥力已经比较好,此时就需要坚持前稳中促后保的施肥方案,由此确保实际土壤的肥力可以保持理想的状态。其二,注重水稻高产的提升,确保密植处于合理的状态。在对于水稻种植土壤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之后,要对于实际种植密度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应区域的土壤比较肥沃,结构也比较疏松,有机肥含量高,生长处于优良的状态,此时在种植的时候需要坚持插1.4万~1.6万株/667m2的方式来应对;如果实际土壤的肥力不是很好,并且存在黏度高的情况,就需要确保实际的密度提升,将其标准提升到1.6万~1.8万株。在此环节还需要去考虑水稻品种的问题,如果水稻的植株不高,叶片也比较短,并且处于笔直的状态,此时就应该以紧凑为主导,也就是密度植;如果实际的植株比较松散,叶片也比较长,高度也比较高,此时就需要控制密度,以稀疏的方式来应对。其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准则,做好实际田间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主要包括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此时需要关注水源的管理,确保有着合理的阳光,尽可能使用生物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拔节至孕穗期的田间管理,需要关注水源的灌溉,在气温持续提升的时候,需要避免出现受旱的情况,确保实际的灌溉能够得以开展,在灌溉水自然消失的时候还需要确保其水源的持续性,不能出现干旱的情况;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同样需要确保水源管理工作进入到合理的状态,尽可能保证处于浅水位的状态,设定的标准为3 cm。

2 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策略

上述提及到的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牵涉到诸多的技术细节,每个技术细节都需要依照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由此才能够使得水稻生长处于理想的状态。很明显这是一项技术性要求比较高,管理素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工作,当然要想无公害水稻种植能够达到高产栽培的效果,还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建立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和规范

组织地区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组织和个人,对于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行归结,总结和归纳区域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经验,收集和整理各个区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在此基础上积极归结在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上述各项调研、研判工作后,与地区农业相关部门的专家协同一起,制定针对于区域的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和规范,当然这样的标准和规范是分层次的,考虑到区域的各项变量,设定对应的层次性标准,将此作为区域发展无公害水稻种植产业的重要依据。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和规范出台之后,积极借助各种方式让更加多的种植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能够积极将对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融入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去,确保实际科技能够很快服务于实际的农业生产,由此引导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效能。

2.2 注重建立完善的技术转化和推广机制

在技术经验不断积累之后,就需要实现技术的转化,确保实际的技术优势能够转化为对应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关注技术转化和推广机制的构建。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设定专业的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人员,发挥基层村委会的效能,建立对应的联系机制,确保可以组织更加多的种植户参与到实际的技术学习,技术标准理解中去,由此实现实际科学种植素质和种植能力的提升;其二,要确保技术推广人员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技术指导工作中去,对于农民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积极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对应的技术平台,将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动作作为标准,以制作视频的方式上传到共享中心中去,这样其他种植人员可以及时的去学习和了解,然后对照对应的操作技术规范来进行;其三,高度重视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大对于此方面的投入,积极将绿色生态技术,生物技术融入其中,确保实际的技术方案有着更加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在此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要积极给与奖励,保护其知识产权,由此激发其参与实际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积极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系统化的技术类别,其需要更加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进去,有研究人员,有技术规范制定人员,有推广人员,有实施人员,由此才能够确保实际的高产栽培的效益得以发挥。

猜你喜欢

高产水稻状态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状态联想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热图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