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12-26胡月明
耕地是人类活动长期改造地表环境形成的自然-人文要素综合体,是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承载着食物供给、质能循环与生态调节等多重功能,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和社会进步。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然而,长期的建设占用、灾害损毁、生态退耕以及土壤污染、不合理耕作等已经并持续导致我国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同时,耕地占补平衡中大量存在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等现象,导致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明确要求“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严格监督检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与监测评价、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等业务工作,响应中央提出的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要求,形成“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成为当前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科学、高效地监测与评价耕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各类项目的大力、持续资助之下,我国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特别是耕地资源监测与评价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现阶段对于耕地资源的要素耦合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管服差异性的认知综合性和系统性不足,耕地资源监测评价目标单一、手段滞后、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突出,为了更加丰富耕地资源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策划了“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专刊,邀请本领域相关专家,从耕地系统认知、耕地监测评价、耕地生态保护、耕地大数据4个方面介绍了耕地资源最新研究进展。经过同行评审,专刊最后共收录了22篇论文。希望本专刊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希望本专刊有助于推进我国耕地资源系统认知与监测评价方面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提炼和总结。
在专刊出版之际,衷心感谢22篇论文的作者,接受邀请,拨冗撰稿;感谢匿名审稿人为提高文章质量做出的贡献;感谢编辑部同仁们为专刊及时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