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探讨
2021-12-26胡宗井
胡宗井
(安庆市宜秀区农机服务中心,安徽 安庆 246003)
0 引言
2011年原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意见中指出,将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摆在重要位置,加大了对水稻收获机的补贴力度。在第三届中国农业投入品行业形势分析会上,原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表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主要农作物实现全程机械化[1]。
近年来,在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部将水稻生产机械化列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使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并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发展迅速。为保障进一步提升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要推动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应用进展。但在当下的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方案,助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价值
现阶段,我国的水稻种植正在由小户经营向集体化、规模化转变,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便于管理规划。在此过程中,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运用是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关键,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产成本的节约方面。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改变了落后的人力生产方式,使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效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只有全面提升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效益,才能切实提高我国总体农业生产效益,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1.1 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需要在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以及乡风文明等原则基础上,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其农业机械化发展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水稻生产承担着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品份额,一旦在水稻生产中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发展,将严重拖累农业机械化,同时也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
1.2 关乎粮食安全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同时在水稻种植过程也较为特殊,有着较强的季节性。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并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此,一旦没有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就会导致种植效率始终提不上来,甚至为了提升产量,会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量农药,这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3 提升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水稻生产进行机械化可有效提升农户的经济收益。首先在进行机械种植之后,可以有效摆脱人工的种植方式,进一步提升种植整体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在进行机械方式种植过程中,相比较人工的种植效率有大幅度提升,如以水稻育苗移栽为例,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中有采用直播方式,将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大田,省去了育秧和栽插环节,一台水稻直播机一天可播种水稻近100亩。另外,在机械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结合先进的农艺技术,保障不会在种植过程中受到人工操作失误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农作物的整体品质以及种植的合理性。
2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困境
2.1 地形因素
水田整地标准化程度低。水田整地大多数地方以翻地、旋耕为主,插秧前进行水耙整地,但大中型拖拉机少,小型拖拉机多,使得翻地、旋耕深度不够。以机插秧为例,有的地块连年旋耕,耕层越来越浅,不利于水稻生长,加之水稻收获基本上都是高留茬,旋耕的地块水耙后地表面根茬多,使得机插秧质量难以保证。在现阶段水稻种植过程中,一些平原地区单块的稻田面积较大,在水稻生产的过程中,也便于进行机械化的操作,进而在我国的一些平原地区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机械化生产种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局部问题,如一些稻田单块面积较小,难于进行大面积机械化操作。同时,对于一些非平原地区也存在着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很好进行应用,如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遇到一些石块或者岩石,对于机械设备造成严重的影响。
2.2 劳动力不足
在山区进行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由于水稻种植的实际收益较低,并且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发展,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山区当中大量劳动力外流,使得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往往无法很好实现机械化种植,而对于机械化的使用上,上手难度对于老年人也较高,导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始终没有实现全程机械化。
2.3 资金不足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样才可以使农户使用到机械设备。但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较难实现,这些地区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机械设备,导致种植过程对于全程机械化发展有一定阻碍。仅仅购置一些小型的机械设备,并不能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3 优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
3.1 建立示范基地
受到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同时由于农民群体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很难快速接受各种先进的生产理念与技术,农民对于各种新技术、设备保持观望,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机械设备的宣传力度,可在当地建立机械设备试验基地,让农户可以直观了解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效果。同时,还需组织农户定期来到基地,让其充分了解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重要价值,以及能够获得的直接收益,这样就可以让农户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采购中有一定参考。在进行机械设备推广宣传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此选择一些适宜在当地进行种植的机械设备,这样可以让农户在机械化种植的过程中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另外,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可应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电视等更多方式更好的将农机专业知识展示给农民群体,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政策,提升农民思想认识水平,让农民群体对其进行深入且正确的认识,有助于逐步提高购机量,以有效推广农业机械,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2 开展机械操作培训
在农户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中,由于自身的种植能力不足,因此就会导致对于一些机械设备的使用有着较高门槛。为了保障让农户在使用这些设备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机械设备的全部性能,以此推动水稻的总体产量,在进行技术培训过程中,需要能够实现点对点的培训工作,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农户熟悉每一台机械设备的使用细节,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的播种以及收割等每一环节,都能够合理操作。另外,还要对农户进行定期回访,以此帮助农户解决一些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农机推广过程中,针对农户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进而充分保障发挥出机械设备全部性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3-4]。
3.3 优化农业补贴政策
我国现阶段农业十分重视机械化发展,为此,针对农民采购农业机械,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应补贴政策。但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贫困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这就导致农民在进行水稻机械设备采购中有着较大经济负担。因此,在这样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降低农民采购机械设备的压力,有效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提升农民的水稻种植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好地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力量。
3.4 科学整地
水稻种植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需要事先对耕种地进行整地处理。在整地过程中,需要精确到实际的育秧标准,以此保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以有着较高效果。而在水稻种植中,还需要制定插秧标准,以保障移栽过程可以符合种植的需求。此外,需要在施肥过程中进行定量规划,以便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精准施肥。在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起当地水稻实际种植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机械设备使用。同时,还需要保证当地的天气气候能够让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种植技术进行有效结合,以此形成良好的种植效果,最大程度提升水稻种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5-6]。
4 结语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方法,是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价值,剖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化方案,并制定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有效提升水稻整体产量及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