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刍议*
2021-12-26彭朝晖程宏贵李文胜
彭朝晖 , 程宏贵 , 李文胜
(娄底潇湘职业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9)
0 引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较好解决“学”“用”脱节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举措。职业院校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如“一企三校”合作共建共享模式、创新协调开放共享模式、订单集团办学模式。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探索民办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路径,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政府相关文件精神,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或订单式培养合作模式,引企入教,产教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校企双主体联合对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切实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高职学生的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使学生提前进入员工角色,毕业时即能初步上岗就业并基本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社会评价度较高。在解决人才培养供需结构、质量、水平上的不完全适应,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两头荒”“学用脱节两张皮”等难题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界定
1.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中,“产”可以理解成“产业、生产、产品”,“教”有“教育、教学、教师、教法”等含义。因此,产教融合就是将“产”“教”有机无缝交融,即是依照产业办专业,根据生产定教学,遵从产品用教法之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要打通学校和企业、教师和技师、学生和员工角色壁垒,使产业深入介入职业教育体系。
1.2 办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指其办学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教育制度约束下,按照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学校运行机制。民办学校经费来源是由学校举办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在经费、学费和其他一些相关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办的方式进行管理[2],在办学模式上有别于公办学校。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学校产教深入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研究,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 创新运行机制
为了保障民办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构建合理运行体系,形成良好运行机制,促进学校质量提升。
2.1 设立校企合作职能处室
民办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科学遴选合作企业以聚集优势资源实现校企双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应设置专门职能处室予以高度重视。可以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或者校企合作中心,对外负责考察、遴选、联络合作单位,对内则是联系二级分院和相关处室的机构,推动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
2.2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组织机构
为推动签署合作协议的专业(群)建设,校企双方应成立专业(群)理事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主要由学校和企业的相关合作专业领导和技术骨干组成,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专业(群)建设的议事机构和建设指导机构,因有校企双方的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初步形成,为合作项目的推进提供保障,为办学模式改革顺利开展提供顺畅运行的工作系统。
3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侧(学校)和人才需求侧(企业)在人才结构、质量、水平等方面脱节的问题,保障培养的学生“所学”为“所用”的“学”“用”一致性,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双方从如下方面着手改革。
3.1 专业对接产业,完善供需人才培养结构
职业院校开办新专业时,存在不顾自身情况,哪个专业热门办哪个专业的现象,民办学校受经费和资源的制约此种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开设专业时没有深入调研了解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地方产业发展与学校专业开办没有很好的对接,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反之,当校企合作时,双方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岗位职业能力开设专业,即依照产业办专业,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解决了所学非所需的问题,使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3.2 教学内容对接生产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遵守职业教育要求,把握能力训练主线,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设置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融入企业文化,构建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和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职业道德规范、团结协作意识培养的综合素养要求课程体系,企业的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以培养更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教学内容来自企业的项目任务案例,提前让学生感知企业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今后从事职业的真实情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上岗时要用到的,対岗培养,所学即所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3 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教学内容选自企业真实项目任务,实际生产案例,讲授过程按基于工作(生产)过程进行,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一致,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同时,节省了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时间,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
3.4 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确定授课内容、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室座位布置类似车厢式,学生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听讲,被动接受知识,培养的人才不太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场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将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对接,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广泛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恰当的教学方法及虚拟仿真、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形式使在企业实习的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常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探索兴趣小组、专业技能协会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3.5 师资建设专兼结合主辅互补,赋能双师队伍
校企合作模式下,有些课程安排在企业实习阶段完成,课程理论知识部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便于学生学习,采用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主教和辅教互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学校专职教师讲解理论为辅,企业负责技能培养的工程师(工人师傅)兼职教师讲解技能为主,线上学习理论为主,线下学习技能为主。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建设一支优良的结构化兼职教师队伍,对企业的工程技术员和能工巧匠进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安排学校的专职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双向交流学习,取长补短[3],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在培养好人才的前提下,拓宽合作面,进行科技创新,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横向课题研究,打造“双师型”教师。
3.6 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促成学生技能全面提升
争取合作企业的支持,校企共同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学生实训要求。学生实训中简单的、单项的、仿真的、基础的实训项目在校内实训工厂、实训室完成,而复杂的、综合的、实际的、先进的实训项目在合作企业完成。利用学校资源承接企业的新进员工培训任务。节约了学校购买新设备的资金,促进了学生技能提升,实现了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
3.7 教学资源动态完善,教学培训两受益
校企双方建设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将校企双方确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案例编写成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讲义和教材资源用于教学,将学校的教学资源用于企业员工培训,校企双方再一次实现双赢。
4 办学模式改革成效展望
4.1 专业设置回归理性
学校按照合作企业产业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发挥自身优势和传统,理性开办新专业,既节约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又稳定了学校专业布局,稳定了人才供需平衡关系。
4.2 课程内容符合需求
依据企业岗位需要,经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解构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形成能力递进、融入合作企业文化、重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基于工作过程、教师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融入企业典型工作案例,相关职业资格标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符合企业需求。
4.3 教学方法利于学习
选用企业真实的生产案例,将项目案例任务按照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流程讲授,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即省时又省力,能使教师教得清楚,学生学得明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4 师资队伍得到强化
校企合作模式下聘请合作企业的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员加入兼职教师队伍,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给一线工人传授理论知识,工人的理论基础得到充实,能更好地承担学生跟岗实习的指导工作,通过针对学校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产”“教”师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这样的队伍不仅能够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而且能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等任务,是校企双方的共享型人才资源。
4.5 人才培养效果更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研究,确定教学内容,教师经常性下企业实践锻炼,了解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了解专业发展新动态,其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能力大幅提高,教学水平直线上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通过进企业参观、实习、企业文化的融入,学习目标更明确,主动改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改善,学用一致,就业率大幅提高。
4.6 校企合作成为需求
企业和学校通过资源共享、机构共建、师资互补、课程共建、“学”“员”共培,企业参与的兴趣和程度加浓加深,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利用企业仪器设备和真实的生产场景,学校降低了教学成本,学生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更利于培养学生対岗技能,校企双方共同培育学用一致的人才,企业不需再为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校企双方实现共赢[4]。
5 结语
和谐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受益,学校和企业双赢。校企合作是方式,产教融合是手段,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降低教学成本,企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企业生产亦将获得经济效益。校企合作双主体个性化定制育人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企业的定制育人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局限于企业现有的岗位,不一定具有普适性,所以以订单形式个性化定制培养人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系统全面学习,重视其迁移能力和创新创意的培养,当职业岗位迭代更新时,经过适当的调整学习,学生就能较快适应新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