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中盐,蜜中花,冥合圆显
——诗歌情感鉴赏之“理趣”探微

2021-12-26曹春华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魏徵理趣宋诗

曹春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了探情,近年来,各地试卷已将唐诗翻了个遍。其实,唐宋诗各有特色。《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近年来,命题者逐渐青睐宋诗,关注宋诗理趣的考查。下面就结合“理趣诗”的特点,来探究一下“理趣诗”的赏析与解答。

所谓“理”,就是作者借诗表达的哲思见解,包括生活常识、事物哲理、史实鉴戒、人生志趣等。

一、探“理”

请思考、品味下列诗句或诗歌中蕴含的“理”。

①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③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④ 牡丹(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荫?

⑤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参考理解

① 一切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任何力量阻拦不了的。

② 事物总是好坏参半,人生也总是喜忧交杂。

③ 运用对比手法工,通过与芍药妖娆艳丽但没有骨气、荷花清雅洁净但没有情韵对比,突出了牡丹的骨气与情韵。

④ 诗人认为牡丹华而不实,乱人心性,而桃李默默无闻。表达了对华而不实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对踏实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赞美。

⑤ 以项羽不能“包羞忍耻”而丧失“卷土重来”机会的教训激励人们,要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⑥ 辛辣冷峻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失却人心。

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⑧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⑦ 告诫人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实践。

⑧ 梅与雪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启示人们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⑨ 以水为喻,形象说明了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保持充实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认识社会的新事物,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⑩ 以折花为喻,告诉我们青春、生命、爱情以及各种机会同时光一样,都应当珍惜,一旦错过、失去,将悔之晚也。

当然,一首诗的理解,随着年龄、阅历、处境甚至心情的变化,我们品味到的“理”,会有所不同,我们当然不能苛求统一,只要理解是符合逻辑和情境的,就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也正体现诗歌意蕴的丰富性。

二、悟“趣”

理趣诗不同于一般的哲理诗和议论诗,关键就在于这个“趣”,清代学者史震林为“趣”下了一个定义,“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所谓“生气与灵机”,指的是诗歌的艺术特征。理趣诗不会机械、古板地说理,常常借助艺术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既蕴含深刻的哲理,又具备艺术性,让读者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歌意蕴,润物无声。

结合上面10 首诗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哲理诗主要运用以下艺术手法来表达哲理。

(一)从艺术手法看:

1.寓理于景:例①②,就将哲理蕴含在春色、山林的描绘之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或特征揭示,让读者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或启示。

2.寓理于物:咏物诗中诗人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述,或以物自喻,托物言志表达情感。如古诗中诗人常常以竹自喻,表达正直、有节操等优秀品格。有时咏物诗也会运用象征手法,揭示物象包含的精神、品质等。如例④,牡丹象征的就是华而不实的现象,桃李象征的就是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的精神。

3.寓理于史:咏史怀古诗中,有一种情感表达是“理性反思”,即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反思历史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例⑤⑥两句,都是对项羽兵败乌江事件的思考,作者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令人耳目一新。

4.寓理于议:以议论入诗,这曾经是大多数诗评家诟病宋诗的地方,其实这也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既拓宽了诗歌的题材,也丰富了诗歌的情感,让读者看到了宋诗别具一格的“气骨”。如例⑦⑧,就以直接议论的方式,揭示普通物象之中蕴含的普遍性道理,给读者以启发,让人明理。

5.运用修辞:修辞是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哲理诗也不例外,借助它们,诗歌表达才会更生动,内容才会更深刻。如例⑨⑩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升华了哲理。

(二)从诗歌题材看:

“理趣”多见于山水诗、咏物诗、咏史诗等题材的诗歌中。它们或包含于景象、物象的描写之中,或存在于史实的叙述里面,当然也会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三、说“理”道“趣”

接下来,我们以高考诗歌来检测一下我们的理解。

1.【202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题目: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2.【2020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苦 笋

陆 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徵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题目: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徵,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品性相似:魏徵苦口而忠心,竹笋苦涩而洁白;

②经历相似:魏徵先后侍奉过多个君主,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竹笋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

③价值相似:魏徵辅佐君王,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为人使用。

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曾对理趣诗这样评价:“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所谓冥合圆显者也。”领悟了以上的讲解,读诗时,我们如能品味出那无痕之理,那愉悦的心灵体验,必能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成熟、灵魂变得更丰润。

猜你喜欢

魏徵理趣宋诗
唐宋之别
宋诗五首(书法)
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小学数学“理趣课堂”实践研究初探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浅析近年《中华诗词》的理趣诗及其启示
以诚相待
『诗有别趣』联亦然——闻楚卿先生对联的『理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