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际贸易风险及企业应对策略

2021-12-26陈玖玖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货物汇率

陈玖玖 童 筠

(杭州玖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300)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分工日益明晰、专业,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全球范围内经济贸易的总产出及财富。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双方并不是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人,甚至有的相隔万里,受到国际文化、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国际贸易达成的过程周期较长。即便是考察、洽谈、合同谈判这些前期阶段,可能都会耗时1-2年。在这一时间段内,社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市场供求状态也会随之改变。与此同时,合作双方的经济状况、经济效益、组织结构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改变。这些已经发生了改变会对即将开展的谈判工作、合作事宜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甚至直接阻碍国际贸易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国际贸易的主要风险分类

(一)信用风险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交易双方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寻求原材料供应商的时候,由于不同国家法律法规、政治文化环境、交易制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大多数企业都会存在畏惧心理,不愿意冒险,不愿意尝试。每个企业都充分意识到,一个优秀的、良好的合作伙伴,会为自身后续的发展带来积极高效的正面影响,一旦交友不慎,在后期经济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大额度的亏损,甚至影响自身的正常经营管理。即便合同设置严密,在后期的执行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甚至严重时导致企业倒闭。例如,某一国内企业向欧洲国家出口了2万吨的焦炭,由外商租船承运。外商在操作过程中利用当地的银行,向企业开具了信用证。企业完全按照合同约定、备货、发货、制单、交单。但在货物发送之后,企业向银行申请交单,遭到了拒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商要求企业降低货物价格,而企业直接拒绝了这一要求,最终导致货物直接在港口落地。虽然外商支付了相应的运费,但对企业而言,则造成了货物的滞港,久而久之,使得货物受损。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发生了船代、货代等外商委托的交易活动,通常来讲具有较多的不可控因素,货物状态无法有效保障。如果国内企业提起诉讼,那么就会面临高额的诉讼费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最后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就地处理,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 汇率风险

从理论上来讲,国际贸易的交易主体并不是同一国家企业,因此在货币的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随之产生了本币与外币的转换问题,即汇率问题。众所周知,汇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国家货币的购买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针对汇率的调整,其即便在不同国家,同一产品或商品整体成本应当统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国家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利率、通货膨胀、政治格局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可预计的变化。例如,针对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12月31日,汇率为6.59,但2011年12月30日,汇率则变为6.29,2014年1月30日,汇率为6.06。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为了稳定汇率,实施了一系列震荡回调措施,于2016年12月30日将汇率调整为6.94。由此可见,在2010年到2016年期间,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整体上呈现出 V字形,经历了大幅度的下降与上升,尤其是从2014年1月30日到2016年12月30日,汇率涨幅极大,超15%左右。由此可见,如果在市场流通的过程中收入支出不变,那么汇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境内企业的收入及支出。针对境内外贸型企业而言,不管是成本、支出还是收入,都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即便外币的收入或支出总额不变,但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企业收入的变化。

(三)运输风险

在开展国际贸易时,货物运输都会采用海洋运输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对于大型商品而言,海洋运输成本较低,大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均会选择这一方法。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海洋运输虽然价格低,但周期长,从澳洲地区到我国重要港口大约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从非洲地区到我国港口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运输过程很有可能受到恶劣天气、海盗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导致货物运输过程中造成大量损失。

(四)政策风险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所开展的经济交易活动,因此,交易过程会受到双方国家的经济监管。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贸易企业的双方国家是否属于同一阵营、政治关系如何、是否存在贸易壁垒等等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往来的政策发展,甚至直接影响经济贸易活动的效率。具体而言,美国政府基于经济贸易与国际旅游等方面,对过去奥巴马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进行了改革,实现全面收紧制度。而这一行为会直接阻碍美国企业与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严重时甚至引起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制裁。

(五)忽略了物权管控的风险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更加重视合同管理、单据管理,但在进行融资服务时却忽略了交货环节对货物流转的有效控制。这一环节发生任何问题和风险,会极大程度地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严重时会出现钱货两空的尴尬局面。企业即便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和利益,也很难追回损失。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即便胜诉,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司法环境的不同,也无法追回应得的利益。

二、企业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策略措施

(一)全面实施前期调研,科学选择贸易伙伴

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整个交易过程极其重要。而科学合理地选择供应商客户,是有效开展经营管理工作、规避欺诈骗局的关键所在。境内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对贸易伙伴进行有效的考察分析,甚至可以到其所在国家进行实地探究,深入分析贸易企业经营生产状况,了解其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其履约能力是否良好。侧面探究与正面分析有效地结合,收集关于合作企业的相关信息数据,之后再利用征信公司了解其是否在与其他企业开展贸易活动时发生过违约事件。例如,笔者曾在2008年经营过进口废钢的相关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合作机构介绍了一家美国企业,由于这一机构与笔者有过长期的合作基础,业务往来也较为正常,因此,当这家美国企业向笔者所在公司报备了3万吨的进口废钢并附上了现场照片及仓储方出具的相关证明时,笔者所在公司没有第一时间到废钢所在国家进行考察就直接签订了相关合同。半个月之后,美国公司向银行交单,要求复议货款全套单据,包括装船检验证明、提单发票等等,而笔者所在公司在取得单据传真的第一时间发现CCIC出具的证书与过去有所不同,随即致函CCIC查询真伪,结果得知该证书是伪造。其后单位又按照提单传名查询货轮的承载情况,证实该船货轮已经在港口装货,但装运的货物只是粮食。

经过调查验证,可以看出,笔者所在公司已经处于信用证欺诈的骗局中。随后,笔者所在公司立刻联系当地法院要求终止信用证。第二天,笔者再联系该供应商,已经无法接通。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总结经验,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人介绍的供应商,和自己及企业有多熟悉,在初次合作时必须到当地进行考察调研,不能存在任何侥幸的思想和行为。如果笔者所在公司第一时间派遣专业员工到现场进行勘查调研,与当地的办事机构与船代公司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骗局被从一开始就不会出现,也就不会产生后续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事情从结果上看,虽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但对笔者所在单位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因“势”制宜,合理选择贸易货币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活动会受到货币汇率的影响。不同国家对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时升时降。如果人民币对外币升值,那么应当鼓励进口,反之则鼓励出口。国际贸易企业在开展贸易活动之前,应当积极关注不同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积极主动地与金融机构交流沟通,准确把握不同币种汇率的具体走势。企业内部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的金融人才,定期对国际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得出汇率变化的具体结论。与此同时,在与外商谈判过程中,专业人员应当尽可能争取以人民币作为最终结算货币,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进口业务谈判中无法争取人民币结算,那么也应当尽力将“软币”作为结算货币。所谓“软币”,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对人民币疲软的其他货币。如果是开展出口业务,则应当争取“硬币”,即对人民币强势的其他货币,以此作为结算货币,从而减小风险,推动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三)利用投保保险,有效分散贸易风险

国际贸易在进行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海洋运输,但这样的运输时间较长,具有大量的不可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可以根据潜在风险购买相应的保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转嫁,例如战争险、海盗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险种的选择必须根据货物的具体状况及运输方式进行科学选择。在购买保险之后,如果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发生了承保范围内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保险公司会按照条款进行赔付,企业也能够将自身的损失降到最小。

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推动出口业务的有效开展。2001年,为了更好地实施国际贸易活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其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保险信用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为境内企业的出口业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支持,帮助中国企业全面贯彻落实“走出去”的市场战略目标,有效开拓境外市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境内企业敢于接单、敢于尝试,利用信用网络加强对客户深入了解,形成科学合理的风险报告,帮助境内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客户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四)积极关注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契合国家外交政策

境内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国际发展的形式,分析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战略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外贸市场的开拓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例如,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东南亚国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多个国家的广泛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方向,加强了我国与欧洲国家、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境内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选择与我国正处于蜜月期的国家开展贸易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大量的政策障碍,甚至部分国家针对我国贸易会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

与此同时,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国际贸易的具体现状及业务流程,科学合理地建设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当地规模较大、经营多年的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成为合作伙伴。众所周知,风险和收益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依存,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存在风险。企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不断拓宽自身经营管理范围,开拓自身业务活动,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而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即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看待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追求效益而忽略了风险的存在,也不能畏惧风险停滞不前。因此,企业应当有效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管控风险,学会在风险中实现创新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立足于国际贸易活动,掌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之道,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 创设“控制物权”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业务现场管理制度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境内企业针对一些合同金额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业务活动,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可以通过派遣第三方监理、派驻现场人员等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快捷高效地对货物的生产流程、运输环节、货款的使用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掌握货物状态及采购进程,为后期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开展货物检查验收

为了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风险和不良行为,企业在货物的交付及验收等相应的环节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派遣专人现场交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交付风险降低到最小。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根据货物的不同类型,开展特定化的管理,包括货物的单独放置、做好货物标记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货物的交付验收必须由专人负责,不能直接委托给第三方机构或相关代理人,以此防止抵押等风险。

(三)加强仓库及货物的实际管理

在进行货仓的选择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具有高超管理能力、信用水平较高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尽可能不使用客户仓库。不管是交接验收,还是客户提货,都必须基于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现存货物及仓库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派遣专人定期核查仓库货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面对多元化的风险,应当重视前期调研,科学选择贸易伙伴,因“势”制宜,合理选择贸易货币,利用投保保险有效分散贸易风险,积极关注国际政治发展趋势,使国际贸易行为契合国家外交政策。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货物汇率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逛超市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