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休闲时都在做什么?

2021-12-26冯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历史教师

十几岁 2021年36期
关键词:蹴鞠赏花戏台

文/冯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历史教师)

现代人休闲娱乐方式众多,文艺青年可以沉浸在书海、银幕之中,驴友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宅家一族则可以居家看手机、玩电脑……在物质丰富程度远远落后于当下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休闲娱乐的呢?

中国式足球的往事

“蹴”为用脚踢之意,“鞠”为古人对球的称呼。“蹴鞠”即指踢球,是一项古人喜闻乐见的娱乐运动。

蹴鞠的历史悠久,司马迁早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提到:临淄城“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蹋鞠即蹴鞠,可见,春秋战国之际,已兴起了“蹴鞠热”。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蹴鞠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圆鞠方墙,仿象阴阳”,蹴鞠运动的相关规则、参赛人数与评判标准也已出炉。

唐宋之际,蹴鞠运动进入到鼎盛阶段。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参与其中,甚至女子也参与到了蹴鞠活动中。宋代陆游曾有诗云:“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可见,蹴鞠运动的观赏者亦甚众。当时,民间也出现了有组织的蹴鞠社团,如“园社”“齐云社”,对蹴鞠者进行规范、系统化的训练。充气球和球门等出现,更是推动了蹴鞠技术的提升。

明清之际,蹴鞠依然流行于民间和贵族间,甚至出现不少官吏因过度沉迷蹴鞠而荒废政务的情况,颇有“玩物丧志”之势。是故,明朝统治者屡次下令禁止官吏与士兵蹴鞠,“蹴圆者诛九族”,蹴鞠运动方不复唐宋时期的盛况。

从“牵钩”到“拔河”

拔河的起源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荆楚地区,谓之“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它初时作为一种军事训练方法,后演变为一种娱乐游戏。

在唐朝,拔河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极力推崇。唐中宗曾多次在宫内梨园与后妃、公主等,观看由宫女或文武官员参与的拔河比赛。唐玄宗更是组织过多达上千人的拔河比赛,场面“喧呼动地”,令在场的外国使臣“莫不震骇”。

在统治者的倡导之下,拔河从荆楚之地遍及各地,民间但凡有节日庙会,无不举办拔河赛事。拔河既是民间官府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又是统治者宣扬国威的方式,“名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更是代表祈求丰收愿景的祈福活动。

宋朝至清朝,拔河活动的火爆程度有所衰落,从全国性的活动转为地区性的习俗。清朝甘肃洮州地区每年正月都会举行拔河比赛,参赛者分挽绳的两端,以鸣炮为号,开始角逐。霎时,爆竹声、哨子声、呐喊声、音乐声、观众的喝彩声汇集在一起,山为之震动,河为之沸腾!

赏花的“古代打开方式”

赏花是古人长盛不衰的爱好与追求。

赏花之好,自先秦时期初有雏形,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普及,宋代发展至全盛,至明朝达到了成熟与完善。

古人赏花讲仪式、观外形、品意境、注品格。从花色、花香的感官品鉴,到花的寓意内涵的探寻,再到审美观照,无一不是文人骚客和普通民众所追逐的赏花情趣。

孟子强调作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观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花期、良辰、胜地、意境等皆是赏花必备的条件。

不同的时节观赏不同的花,“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为菊;冬为腊梅”。有良辰方有美景,不同的时间段同种花卉所呈现的姿态不同,观感亦有不同。如踏雪寻梅,“雪含情,梅含笑,人含天地”,更具意韵;雨后访莲,“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夫赏花有地有时”,如看桃花,清人李渔建议不应去名园,认为“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赏花,兼之焚香、抚琴、饮酒、煮茶,更添情趣与意境。

古人“追剧”也疯狂

今有追剧,古有追戏。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综合而成的一项艺术。

戏剧的盛行,与皇帝对其的喜爱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历代统治者中不乏戏剧的铁杆粉丝。后唐皇帝李存勖痴于戏剧,精于戏剧,不仅亲自编写戏曲,还自己上台唱戏,甚至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清朝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观赏戏剧,不惜斥巨资建造多个壮观的大戏台,如圆明园的同乐园戏台、避暑山庄的清音阁戏台、西苑的纯一斋戏台等等。

戏剧也引得无数文人骚客相竞折腰。部分文人不仅养戏班子,还自己写剧本,做戏班导演,甚至亲自上场演戏,忙得不亦乐乎。明朝文学家张岱就是有名的戏曲家,他不仅雇佣戏班常驻家中,还自己演戏、编戏、写戏,可以称得上是全能实力派“艺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家中也有戏班子。曹寅与当时的著名戏曲家、《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交往甚密,还写了几个剧本。

普通民众中也有很多戏曲发烧友。民众观戏比较随意,只要能观戏,或坡地,或林边,或船上,或戏台皆可。苏州地区的二三月间,男男女女常常相聚“春戏台”;广东新会城外的河上屡见观众雇船环绕戏船观看。据《中国戏曲文物志》,我国现存可查古戏台达两万余座,并且晋北地区自明朝中叶开始,民众大修戏台,到清朝乾隆年间,已是村村有戏台。

无论是观看蹴鞠、助力拔河,还是观赏百花、追看戏剧,古人的休闲生活还是有滋有味的。古人不仅注重感官的享受,更重视精神的愉悦和内心的表达,可谓是生活的歌者,亦是生活的智者。

猜你喜欢

蹴鞠赏花戏台
蹴鞠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春天到,赏花去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赏花
赏花海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