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推动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2021-12-25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九成陆地面积为山地丘陵地带,大宗农作物播种面积虽小,但特色农业发展鲜明,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近年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项目带动,形成食用菌、茶叶、畜禽、笋竹、蔬菜、水产品、水果、花卉、烤烟、中药材等十大重点特色农产品。为推动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在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福建省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敢于担当,通过创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项目补齐加工短板、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等措施,为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生产提供了有效农机装备供给,有效地推动了我省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到202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达4627家,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机械达61.56万台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37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8.4%,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67%提升至72%,其中茶叶初加工机械化率达100%,水果初加工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均位居全国前列。
一、工作亮点
1.落实补贴政策,为农产品初加工提供有效农机装备。近年来,福建省按照“补贴机具全覆盖”思路,多次调研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生产适用的农机装备,将适用农机装备不断地纳入补贴范围中,2011年将水果分级机、果蔬清洗机、果蔬烘干机、简易保鲜储藏设备等设备纳入补贴;2016年将茶叶萎凋烘一体机、白茶压制机、隧道式烘干机等茶叶初加工全程机械化新机具纳入省级农机补贴范围,截止目前,福建省补贴范围中共有29类农产品初加工生产相关机械,基本上覆盖了茶叶、水果生产的各个环节。针对部分农产品初加工农机装备无法获得或难以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导致无法列入补贴产品的问题,经部里同意,通过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补贴产品资质条件市场化改革,探索采信第三方检验结果发放农机鉴定证书,简化了前置条件,列补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达到322款,解决了新装备无法获得或难以获得推广鉴定证书而无法列入补贴的问题。
2.开展示范推广,为农产品初加工发展提供有效生产技术。大力实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立足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在全省新建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等特色农业产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136个,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300多场,大力推广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农产品初加工的脱出、清选、保质环节农机装备和技术,通过政府引导的努力,形成了果蔬、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等加工产业集群,其中乌龙茶初加工机械、特种初加工茶机的产量和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产业接一连三,企业上下衔接,使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民分享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收益不断增多,带动就业90.6万人。
3.实施项目推进,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补齐短板。针对鲜食农产品分级、清选、储藏等薄弱环节,坚持省市县三级齐抓共管,加强分类指导,建立“时间表”,梳理“路线图”,扎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建设和改造,支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农产 品产地初加工中心,着力补齐全省加工短板。目前全省已累计建设组装式冷藏库1630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756个、商品化处理中心183个,新增初加工能力30万吨,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后损失显著下降,农产品大幅增值。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金匮乏受制约。由于特色农业产业产品种类多,投资规模大,经济回报慢,一些效益差的鲜食农产品需要大量政策扶持资金,但近两年项目资金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缺乏,导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生产企业预期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顾虑,制约了农产品初加工业的发展。
2.高端产品数量少。从福建省摸底情况来看,除了茶叶以外,农产品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整体产品档次低,有的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导致高端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研发供应少,如食用菌筛选包装、水果自动去核、大葱吹土去皮打捆、花菜套袋等环节还无机可用,机械生产率低下,不能适应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的需求。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补贴扶持力度。进一步梳理农产品初加工生产薄弱环节,采取措施简化产品列补程序,适当提高薄弱环节农机具补贴,增加先进适用装备供给,提高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装备能力。
二是开展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建设。安排中央资金实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项目建设,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粮食等农产品初加工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净化、分选、包装、保鲜、储藏等初加工设施。
三是加大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力度。建议针对基层需求最迫切、影响力最大的关键机械设备,积极组织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设备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集成攻关,破解一批技术瓶颈问题,研发一批机械设备,真正提供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初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