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探究
2021-12-25王广英刘广伟
王广英,刘广伟
(平阴县水务局,山东济南 250400)
2020 年7 月,人民网发表《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文,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中国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研究,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亦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1 相关理论综述
1.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概念
产业融合,即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及信息业等在同一个产业链或产业网中相互包容与渗透,寻求融合发展的一种产业形态。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化的今天,产业间的频繁交叉使得产业边界日益模糊,加之对于资源优化重组及社会需求的实际考量,致使产业依靠技术、产品等融合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产业融合主要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农业机械设备的跨界集约化分配,使农业各项产业实现有机结合,进而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益,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1.2 农村产业融合类型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可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大维度:横向融合即围绕农村产业的多功能性开发的融合行为,纵向融合则是依托于产业链实现的纵向一体化融合行为。
从类型细分上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又可划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与产业重组3个类型。其中,产业渗透是指寻求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间的融合;产业交叉即通过产业功能的互补与延伸实现产业融合;产业重组则是积极寻求产业间的关联性,以此构建母子产业联结体制[1]。
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
受到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城乡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农民收入得不到良好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问题做出战略性部署,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有力指示,农村产业融合势在必行。现如今,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农村务工人员收入低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国家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积极创业,在提升农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农村产业融合以农业为依托,能够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产业联动的作用,也能够带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实现多元化经济主体共赢。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融合程度低
产业融合程度低是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农村产业仍以个体小本经营为主导,小农户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对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认知,一味遵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致使小农户在产业链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批科技产业进驻农业市场,寻求与农村产业的合作,但农户因缺乏对法律政策的清晰认知,在商业谈判中往往无法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致使合作商投机倒把,危害农户经济利益,进而影响到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2]。
2.2 产业融合缺少政策扶持
产业融合需要依赖政策扶持,然而现有政策明显无法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目前,各地方政府针对农村产业的产销采取定量补贴的方式,致使农村产业将生产重心放在产量提升上,忽略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法律层面看,我国针对农村产业融合缺乏健全法律支撑,致使产业融入发展缺乏规范性,产业链上下游的管理工作被分割,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也导致产业融合过程中各环节协调性差。
2.3 缺少公共服务的有力支撑
公共服务是由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根据法人、公民的基本要求提供相关帮助的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包括为农村居民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服务,提供电网、公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安全、消费安全等服务。然而,受到城乡二元制的影响,农村与城镇公共服务体系间存在巨大差异,农村交通环境闭塞、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及医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制约了农村产业融合。例如,电网设施的建设不完善,导致农村部分区域没有网络覆盖,农村产业无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宽经营渠道,交易成本无法得到有利控制等,无法满足农业创新发展的需求[3]。
2.4 产业融合最终目的不明确
农村产业融合的目的是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尽早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纵观农村产业融合现状,由于未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加之缺乏制度扶持,农村产业的发展陷入瓶颈,部分产业悄悄树立起壁垒,逐步形成信息孤岛,最终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与此同时,农村产业过分注重既得利益,缺乏对自身的长远规划,忽略对提高经济效益潜能的挖掘,更有部分产业试图脱离农业寻求发展,违背了自身发展性质,不单单影响到产业融合的持续进展,更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实质性危害。目前,我国部分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区域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切实的得到提升,但大多数区域缺乏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预案,忽略对自身发展情况的综合考量,亦使得产业融合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3 对策
3.1 优化利益分配,延伸产业链
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问题,我国在大力推行农村产业融合的同时,应加强对经销商等外部环节的制约,明确各环节经营职责,使农户在产业链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引导,为农户扩大经营规模提供合理建议,如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农户建设家庭农场,依靠农场资源开设旅游观光、农家乐等新产业,构建多元化农业发展体系,实现资源优化分配与经济风险分摊,使农户从传统的经营方式中脱离出来。此外,应不断缩减生产者外部产业链,加强农户间的合作,依靠互联网加大与城镇商户间的合作,实现与超市、商场的直接对接,不断降低交易成本,达到开源节流的良好效果。
3.2 提供法律保障,投入资金与政策支持
为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顺利实行,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文件,规范化产业融合流程,并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干预力度,积极参与到产业融合中,深入了解产业发展重点,尽早对经济风险加以规避,并积极为产业负责人提供法律上的援助。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资金扶持力度,丰富财政补贴形式,加强补助项目的细化分类,尤其提升对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业人才、电商人才的培养,源源不断地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基础支持[4]。
3.3 依靠信息技术,强化公共服务建设
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构建满足农村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在农村建立产业园、电商培训基地等,提升农村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2)依靠新媒体平台加大农村产业融合宣传力度,帮助农户实时了解市场信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农村产业市场反应力。2)依托“互联网+”开展创新农业营销模式,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品牌,推广特色产品,依靠农业订单实现商家与客户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4 明确产业融合目标,巩固农业基础
现代农业是集管理与科技于一体的综合产业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村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举措。在这一背景下,农村产业首先要对自身功能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找到自身功能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性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合适产业展开融合举措[5]。此外,农业基础关乎农业融合发展的成功与否,我国在寻求农村产业融合的同时,应充分汲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打好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的重要地位,在保障生产资料质量的基础上发展农村三产融合,从而为农业产业链的完善提供有利条件,有效降低下游产业对农村产业的影响,使产业融合真正发挥效益。
4 结语
在农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区域在推行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制定产业融合战略计划,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与制度扶持,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在拓宽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实现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好产业融合大关,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而真正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