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21-12-25高胜
高 胜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甘肃天水 741314)
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伴随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逐渐丰富。为了获得良好的生存及生活条件,人们开始追求绿色食品及绿色理念,并逐渐重视环境保护。很多地方都开始重视绿化及退耕还林,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森林,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林业经济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快速发展。但林业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林业资源因持续被破坏越来越少,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积极开展林业造林,通过造林技术推动我国林业的稳步及长远发展。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不论是土地种类还是森林种类都非常丰富,林业造林技术要充分发挥地域及树种特征优势,使各地的林业造林工作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国家推出了退耕还林政策,旨在推动林业造林发展,扩大林业及森林面积,不断实现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目前,在国家林业部门的强力监管下,林业造林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愈发重视,在森林资源的开采及使用上也越来越严格,森林资源的消耗不断减少,新种植的森林面积逐步增加,森林资源得到稳步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也逐步提升,经济发展对环境及森林资源的破坏现象得到显著改善。而要继续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调节作用,必须充分改进和优化林业造林技术,促进森林覆盖面积的稳步增长,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1]。
2 林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
2.1 选择的造林技术不科学
造林技术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及不同树种应选择不同的造林技术,但在实际造林工作中,工作人员并未对造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选择造林技术时也没有制定详细的造林技术方案,在选择造林技术时流程较为简单,仅只依据自身经验就确定了造林技术,并没有对区域的气候、环境、经济及树种的适应情况做详细的调查,致使选择的造林技术无法提高区域内树种的存活率。实际造林过程中,不论是气候环境、地理条件,还是经济、人文等都会对造林产生重要影响,在选择造林技术时应综合地区内的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造林技术方案,从而充分发挥造林技术作用,提升当地树种的存活率,提高林业质量。但目前大多数林业造林中的造林技术选择都不够科学,造林技术并未发挥实际作用[2]。
2.2 种苗数量预测不合理
种苗数量预测不合理的现象在造林工作中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造林人员对种苗的了解程度不够,有的造林人员甚至不了解种苗的来源,不了解种苗的质量及适应情况,在进行数量预测时只是简单的走过场,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规范进行,致使种苗数量预测不够科学合理。种苗数量预测不科学通常会导致苗木无法满足种苗生长的实际需求,也会出现苗木过多造成浪费的现象。采用分殖造林法时,如果种苗数量预测不合理,通常会导致幼苗与母树之间的比例不合理,致使造林工作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3]。
2.3 管理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大部分的林业工程中,林业资源管理仍然延续过往的传统模式,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需求,管理效果不佳。部分地区虽然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但对管理理念理解不够,致使在实际管理时并没有发挥先进管理模式的作用,加上缺乏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使得管理工作仅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林业资源管理还存在不够科学、不够灵活及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现代林业资源管理应根据地域内林业资源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及地理特征,对林业资源进行分区分类,并通过优秀的管理人才逐步提升林业资源管理效果。
2.4 林业造林的监管不到位
我国目前的林业造林管理方式较为僵化,林业造林活动缺乏系统及规范的流程,不论是林业改造还是林木种植都缺少细节性的方案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难度,相关的监督管理单位及部门也无法实行全面及时的监督,致使林业造林的监管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发挥作用。林业造林单位的工作流程不够清晰,操作规范不够科学合理,林业管理不够细致全面,这是造成林业监管难度大的主要原因[4]。
3 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的具体对策
3.1 注重造林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应用
造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树木生长的各阶段根据树种情况持续研发和应用,切忌在树木种植之后就不管不顾,任其自由生长。树木栽种之后需要根据树木生长的情况,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综合确定当前阶段的造林技术。具体来说,要根据树种的分布密集程度、树种的培养方式、栽培技术、生长条件等进行分析,进而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及造林技术。对于不同的树种,要分析栽种地区的周边地质条件,选择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树种。对于经历过火烧的地区,应该对火山迹地做好勘查,并根据勘查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造林计划,再根据现实环境对树种栽培的时间、技术、条件等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树种能够稳定生长。此外,需要对树种生长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形成树种的动态生长档案,在选择造林技术时可结合动态生长档案,选择当前最适宜的造林技术,以大幅提高造林技术效果。
3.2 精确数量预测种苗数量
为确保种苗数量符合种植需求,应在种植之前对土壤面积进行数量预测,并根据苗木间隔确种苗数量。采用分殖造林法时,应将数量预测工作更加细化,要首先确认好母树的数量,再根据母树与苗木的间隔,初步确定出种苗的数量,在具体数量预测时,可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提升数量预测的准确性。只有精确数量预测出种苗数量,才能确保准备的种苗数量符合种植要求,不会出现种苗数量不足或是过多的状况,以较好地控制成本,提升林业种植利润[5]。
3.3 提升管理水平
造林技术人员的水平高低对造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要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水平,不断加强相关人员素质技能培训,提升综合素养及能力。要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管护技术培训,对相应的林业政策及林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规范已栽植苗木的管护工作。通过参与专业培训,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全面地进行林业建设设计,更好地提升苗木栽植技术和后期管护知识,并加深监理单位及相关部门与林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幅提升管理效果。专业培训应当包含苗木的生长习性、苗木栽植之后的养护管理、苗木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参训人员在培训后应对苗木的栽前准备、栽植前修剪、封土灌水、水肥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够全面做好苗木的后期管护工作,以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提升造林管理水平[6]。
3.4 加大林业监督与维护力度
要不断提高林业造林质量和管理水平,还需要辅以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措施。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林业工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出最符合当前工程及项目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另外,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通过专业技术人才对当前林业造林工作进行全方位地监督;林业建设要将造林工作落实到个人,技术监督人员对于造林工作中的疏漏要进行指导,对于管护不到位的个人和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对于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要给予奖励,通过完善及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激励政策提升管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林业造林效果。
4 结语
林业工程不仅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帮助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提升林业工程质量和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林业造林技术。目前我国的林业造林工作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林业造林技术也还存在诸多不足,很多地方在选择林业造林技术时较为单一,并没有依据苗木生长的阶段及特性进行技术调整,使得管护工作不到位。要进一步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还需要注重造林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应用,通过完善及规范的造林流程不断提升造林效果,从而实现林业工程经济和生效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