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机电专业教材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1-12-25熊家慧

南方农机 2021年23期
关键词:思政职业教材

耿 淬 , 熊家慧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25)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工具,承载着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任,是体现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有效教学方法的载体。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材建设,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2019 年12 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以下简称《规划》)。之后,教育部印发了包括《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教材〔2019〕3 号)(以下简称《办法》)[1]等四个教材管理办法。教育部职成司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94 号)[2],这些文件从国家层面落实教材建设的制度设计,健全教材建设的规章制度,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成为落实教育改革精神、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指南。

新工科是新时期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共同驱使动的学科形态,以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式与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密切依托于系统化与智能化的工程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教材建设必须适应产业变革需求,既要符合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又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科技成果,还要呈现与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方式、新教学手段相适应的内容组织,因此机电类专业教材需在思政融入、内容选择、结构形式、呈现方式、资源配套等方面进行创新建设。

1 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

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关系到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和人才培养质量。“职教二十条”、《规划》《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相关的重大会议,多次提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立德树人”是教材建设的“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主权、法治意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精神、工匠精神、大国制造等,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机电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既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点,也是难点。在教材建设中,第一,要树立起课程思政意识,扭转思政与专业课没有关系的狭隘观点;第二,在组织教材编写框架时,不仅关注知识、能力体系,还要主动挖掘、梳理出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而形成本课程思政教育的脉络;第三,在教材主体内容、阅读材料、习题等各部分编写时,要整理出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知识、能力、课程思政于一体的内容体系。

2 对接标准,突出职教特色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3]既肯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明确了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明确了教学标准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中的基础性作用”。

2.1 教材整体规划对接标准,突出规范性

机电专业教材应以相关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作指导,遵循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将标准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相对宏观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具体、形象、直观地表达。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有效融合到技能知识点中,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4-5]。

2.2 教材内容选择以企业应用为中心,突出产教融合

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与神力电机、今创集团等企业深度研讨,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选择企业生产实际中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案例提炼成教学项目,以项目实施为主线进行典型任务设计。将岗位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的分析应用有效贯穿到任务实施活动设计中,教学内容呈现产教融合特征。

2.3 教材内容编排以学生为本位,强化能力递进培养

教材可采用6~8 个项目,按层次分篇章呈现,基础篇、综合篇、提高篇。每一个项目有“主要内容”“学习目标”,根据项目实施的步骤分解为2~3 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分“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4 个环节,在任务实施环节根据知识技能所需进行2~3 个详细的活动设计。同时每个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评分表”“知识拓展”和交互式的“知识测评”,教材总体图文清晰、格式规范、重点难点醒目提醒,针对难点增加“议一议”,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进行讨论,创新学习形式,进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2.4 教材资源配套建设以服务学生为落点,形成新形态教材

教材资源建设过程中强调以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配套典型项目,系统开发了集项目背景企业实况直播视频、任务功能演示动画、技能知识详解微视频、程序在线仿真演示、知识拓展企业应用案例、技术指导文案为一体的信息化动态资源,每个微资源以二维码嵌入教材的关联内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内容。同时,对教材资源及时调整更新,保证了较高的“技术跟随度”,更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教学改革。

3 形态创新,加强教材使用便利性

3.1 操作性强,项目化递进式编写体例创新

教材采用项目化形式,以项目实施主线进行递进式的任务设计,每个任务按“描述—分析—实施—评价”逐步展开,保证任务完整性,在任务分析及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所需进行并列式的活动设计,形成“做什么”“怎么做”“要什么”的工作思维方式,基于实践促进学生分析和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灵活选用相关的任务与活动,更好地适用于“专业多元化需求”及“分层教学”,形成了更加开放、更具弹性的课程教材结构,切实服务于项目式、案例式、模块化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6-7]。

3.2 便利度高,情境可视数字资源嵌入手段创新

教材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统筹规划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教材每个项目配套的项目背景和企业实况直播视频、任务功能演示视频、活动实践所需理论知识点讲解微视频等资源,基于二维码资源平台嵌入教材对应的内容设计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广度,数字资源应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易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二次开发,为课程教学设计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课证融合,“1+X”职业技能标准融入的内容创新

教材结合“1+X”制度试点工作,结合企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的应用,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控制系统有关的操作维护规范标准融合到知识技能点中,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教材改革特点[8-10]。

4 机电类专业教材建设案例

机电类专业(含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地方智能制造产业链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PLC 控制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等综合性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相当重要的课程地位。因此,“PLC 控制技术”教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PLC 控制技术项目训练教程》是根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与区域内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共同编写的理实一体化项目训练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评为“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整个教材开发采用了项目化递进式的编写思路,从企业真实案例中选择并改造提炼成学习项目,注重PLC 技术的工程实际应用,以任务实施为主线,将理论知识和技能点有机融合到实践活动中,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材涵盖了PLC 控制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工作领域,侧重于系统调试的规范性和程序设计思路分析的完整性,有效融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又兼顾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材同步配套开发了系统性的、具有交互性的信息化资源,是适于在线学习、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新形态”教材。

《PLC 控制技术项目训练教程》依托出版社已建设成熟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出版技术,结合企业实际应用的模拟仿真软件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寻找突破,针对每个项目开发了知识在线测试,手机扫码即可进行知识自测,确认提交后则可获取答案详解。基于网络链接即可进行程序仿真在线测试,查阅企业提供的技术指导文件,同步实现线上学习动态交流,创新学习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同时网络课程也将实时进行更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PLC 控制技术项目训练教程》编写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促进了工作行动过程引导的项目化教学、基于企业实践工作任务的模块化教学、结合教材配套的多样化、系统性的数字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为疫情期间课程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共享及学习平台,体现“三教改革”的新常态,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模式及课程建设上的广泛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职业教材
教材精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