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

2021-12-25曹海云

南方农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农业经济

曹海云

(山东省济宁经开区马集镇政府经管站,山东济宁 272400)

农业领域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人们的饮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对区域内农业经济管理形式进行科学规划,对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有正向影响。

1 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难点

1.1 经济管理体制待完善

某些农业经济管理团队在实际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市场竞争或资源配置中,而在经济管理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导致管理流程出现形式化或对接不当等问题,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一定阻碍。部分团队受农业生产周期影响而难以对经济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处理,使得堆积的问题逐渐由量变转化成了质变,由此降低了经济管理水平,不利于农业活动的有序开展[1]。不同地区的农业活动会有所差异,且市场运行模式也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若管理团队没有将因地制宜理念融入到相关体系机制中,经济管理方案则可能存在与农业活动相脱节情况,不仅会给后续管理工作的落实增加难度,而且还会威胁到农民的经济利益。

1.2 经济管理模式较单一

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若管理团队固步自封,没有以灵活、创新的视角来转变经济管理模式,则易影响区域内农业市场的协调性,进而给生产及销售等活动带来无形的负担与压力。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管理团队习惯固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若将新型的理念强行融入实际工作中,或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的前提下改变了经济管理模式,则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便可能受到干扰,有时还会降低领导层的决策与判断质量。除此之外,若管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经济管理模式下,还可能引发其麻木心理,导致人为失误率增加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会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水平,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给予重视[2]。

1.3 经济管理队伍较松散

虽然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得到合理部署与安排,但在实际运行中却会因管理队伍松散而难以有效落实相关政策与体制。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仅与管理人员不专业有关,还与人才资源较缺乏有很大关系。有关部门若因人力资源不足而聘用了专业水平不高的经济管理人员,则在后续工作中,此类人员的岗位职能便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还会弱化管理队伍整体组织结构。若部门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或人性化管理模式全面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使得绩效或激励机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那么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便会有所下降[3]。当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后便可能出现人才流失率增加的问题,不利于经济管理队伍的巩固与强化,其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隐性因素之一。

2 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产业化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对规范农业市场有辅助性作用,而且对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有促进效果。农产品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其产业模式和销售渠道等会有所差别,因此对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管理提高重视,对维持这两部分之间的平衡有重要意义与影响。有些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期间会使用到大量的原材料,生产流程也较复杂,这些都需要足够的经济资源作为支持[4]。若经济管理与农业生产处于平行发展状态中,那么在经济对接或成本管理等方面便会消耗不少的时间,而将产业化的经济管理理念引用到农业生产后,便会给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在实现资金及物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开拓了稳固道路,有助于加速传统农业经济的转型。

2.2 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而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又能降低经济管理成本的投入量。农业活动开展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经济数据与资料,若采用人力模式下的经济管理方式不仅会延长管理周期,还会影响数据整合结果的精确度。在信息管理技术的科学利用下,农业活动中的经济数据可以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平台中,而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快速整理,从而为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还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多元化农业市场环境的构建有动力支持效果。

2.3 现代化管理

以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视角来看待农业生产活动,除了在管理模式的更新升级上有所助力,在农业政策的改良与调整上也有积极影响。例如,一些偏远地区在开展农业活动时,会因区域环境或经济条件限制而遇到困难,而针对此类地区所推出的惠民型经济管理政策与标准,便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业工作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推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另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能为多种新型经济管理技术的均衡应用提供广阔平台,这使得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更多选择经济管理模式的机会,而不是限制在固定的模式中阻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

3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优化经济管理体制

要想让管理体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有关部门就要在体系机制的优化与改进上提高关注,主要可以从以下4 点入手。1)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剖析,对于体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除了要对其进行整改处理,还要将记录下的内容存储到资料库中,以便为日后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2)要对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计划下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区分,明确农业生产与经济管理之间的制约与协调关系,以免出现管理体制难落实或设置不合理等情况。3)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加以重视,例如剔除落后、死板的规章制度和体系,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诉求。4)要对基层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分析,以此制定利用率较高的管理体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2 创新经济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是提升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方式,需要有关部门以客观、辩证的眼光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方面,工作团队不仅可以借助准确、高效的信息系统来完成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等内容,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来对经济数据进行归类和分析,从而为农民收入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在农业科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农业生产中所涉及的技术手段进行定向型的经济管理,保证科学技术得到合理应用。但在实际管理中,还需要对常用的基础硬件与软件等进行妥善管护,防止故障问题的出现给经济管理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3.3 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依靠足够的人力资源,提高对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不仅对人力资源职能价值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巩固管理队伍整体结构有正面意义。在聘用管理人员时,部门领导除了要对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量,还要对其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等有所了解,以此为优质经济管理队伍的组建提供人才保障。另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经验积累和深造学习中不断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精髓与技巧,避免出现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隐患,为农业领域发展贡献力量。

4 结语

如今,很多地区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对经济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进行强化处理,还能将一些高效的理念与技术融入到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跟进新时期下农业市场的发展脚步。对于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与干扰因素,有关部门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研究,并结合区域内农业活动的特点与发展计划,制定相适应的处理方案,为经济管理的顺利推进带来更多可能。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清代边疆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演化路径研究
西咸新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