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桂山林场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1-12-25周娟
周 娟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广西贺州 542800)
林业产业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绿色发展的支柱力量,是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经济新旧动力切换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林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大桂山林场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区基础建设、森林旅游业发展、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大桂山林场为林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
1.1 依托科技力量,建设精品林
1.1.1 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总结桉树经营新技术
大桂山林场近年来加强与东门林场林科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林科院等林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新品种区域试验、桉树多代林免炼山造林养分综合管理栽培试验,推广新品种应用,探寻新的桉树可持续经营栽培技术,目前试验取得预期效果,相信将给桉树的经营带来积极影响。
1.1.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与广西林科院合作,对全场林地、林分进行土壤养分、林木元素普查,将全场林地土壤肥力、养分情况进行分级,并根据林地土壤肥力结果及林场生产现状,及时调整和优化肥料生产配方,配制适合林场林地条件、满足林木生长所需养分且能促进林木生长的精准配方肥,通过科学、精准配方施肥,提高林地生产潜力及综合生产力,最后达到培育精品林的目的,切实提高林地单产。
1.1.3 开展高效缓释肥试验,总结新的施肥技术,降低营林成本
高效缓释肥,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施肥人工,如果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达到一样的营林效果,将为林业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将大大提高工效,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营林利润空间。
1.1.4 推广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从2018年开始,林场开始推广使用无人机。应用无人机、photoscan 软件、arcgis 软件等组合技术对林地进行测绘核对,大大提高了林业调查、面积勾绘的效率和准确率。
1.2 加强精细化管理,改进经营措施,提高营林质量
1.2.1 加强制度化管理,改进经营措施,提高营林质量
林场结合商品林“双千”基地建设目标,编制森林经营管理方案,制定森林质量提升指标、措施,用制度去指导、保障基地建设,同时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通过精准设计、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周期制定不同经营目标,制定实施不同抚育措施,如适当延长采伐年限、增加追肥抚育次数和施肥量、施用有机无机肥等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和效益。林场木材生产平均667 m2出材量从2016 年的6.31 m3提高到2019 年的7.64 m3。“十四五”期间,林场力争场内桉树每667 m2产木材达12 m3以上,场外桉树每667 m2产木材10 m3以上,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2.2 推广免炼山造林,创新造林模式
大桂山林场开展的桉树免炼山项目可降低生产成本,其单位生产成本约1 300 元/667 m2,普通桉树造林模式单位生产成本达1 800 元/667 m2,单位生产成本可节省500 元左右;改变新造林的第一次传统抚育(铲带+全劈),用喷除草剂代替,可节省部分人工成本,工人比较好找,解决工人难找的问题。
1.2.3 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年度蓄积稳步增长
林场2014年上一轮二类调查结果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86.7 m3/hm2,2019 年本轮二类调查结果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97 m3/hm2,平均单位蓄积量增长了11.19%。近年来,林场加大对低产林的改造,对保存率低、长势弱的林分进行分层改造,如以路为界、以冲沟为界、以山脊为界等方式,进行不同树种的改造,做到适地适树。
1.2.4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林场森林培育保驾护航
林场加大森防工作的资金投入,购置防治设备和药物,同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做好虫情病情监测、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场商品林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1.2.5 继续调整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林区森林生态
选择生态脆弱区域,如河流两岸、森林公园、道路两旁及造林地选择不够科学、生长量较低、生态功能低下的桉树种植区域,通过小面积皆伐改种和套种补植珍贵乡土树种的方式,加快桉树树种结构调整,大力营造针阔和阔阔混交林、复层林,美化、亮化、贵化林分,提高森林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兼顾发挥经济效益,打造金山银山工程。
1.3 转变传统思路,创新“双千”基地建设模式
1.3.1 在“双千”基地建设中坚持效益优先为原则
因林场森林资源已达一定的体量,负债额也较大,林场在“双千”基地建设中,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而是以经济效益优先,收购树种优、土质好、潜力大、无纠纷、交通条件好的优良林地,发展精品林,不参与林场间无序竞争,不随意提高收购价格,严格按照“双千”基地建设方案标准进行林地、林木流转,切实保证林场收购林地、林木的最大效益。
1.3.2 转变思路,创新“双千”基地建设模式
林场转变传统的场外租地造林和林地收购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区直林场有资金有技术、市县镇小型林场有地的优势,合作建设“双千”基地,探索“区直林场+市县区林场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高质量商品林。
1.4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林场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扩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双千”基地建设。例如将部分林地转交给广西国控公司,利用其融资优势,提升林场融资发展能力,为“双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1.5 明确奖惩,激发动力
为了调动有收购任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凡是收购租赁(合作)信息属营林单位收集到、参与林地调查,并最终完成收购(合作)的给予相应单位一次性经费奖励,费用由各单位自主支配。林场纪委、监察部门全程把好廉政关、安全关,坚持以“重在提醒、重在预防”为出发点,突出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同时启动纠错容错机制,关心和保护动机纯正、敢于干事的干部职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 存在问题
2.1 观念陈旧,发展意识落后,内部机制改革步伐迟缓
虽然林场实行的是定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方案,但是有部分职工论资排辈,认为年轻人与他们的工资酬劳相差不大,而他们对林场的贡献大,积累的经验丰富,所以有时候对年轻人的想法不认同,导致年轻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2 人才队伍老化,技术骨干培养不足
根据林场人教科提供的数据,林场管理岗位的职工年龄大多为40~60 岁,而30~40 岁的职工在管理岗位的偏少,后备人员储备不足。从文化程度上看,林场职工有584 人(其中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114人),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72 人,占比46.58%。虽这两年引进了不少年轻人,但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需要培养的时间长。林场的森林资源面积不断增加,但其地处偏远及政策问题纳入编制的人数少,导致高水平的人才难以引进,特别是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林场对培养全能型、一专多能型人才投入不足,整个林场未形成你争我敢的工作氛围。
2.3 林业科技推广不力,干部的科技素养有待提升
林业科技推广不力,干部的科技素养有待提升。林场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未认识到科技投入会给兴林富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广效果不明显。
2.4 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弱
由于林场人才储备、防治经费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未配备相关实验仪器,无法及时开展病虫害的监测、预防、控制,在病虫害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森林资源调查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这几年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报告都是外包,因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任务重、时间紧的工程,所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有些数据未进行详细核实,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导致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精细化程度不高,不能直观反映林地小班经营投资及生长现状。尤其是场外森林资源没有及时更新,林场调查队每年都只做场内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工作,导致场外森林资源信息不完善,增加了场外林地的经营风险。
2.6 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不足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林业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加上林草机械购买政策扶持少,导致林场在病虫害防治器械、森林防火监测设备、营造林、采运机械装备都是设备单一,现代化水平不高。例如,病虫害防治采用的是普通的便携式小型喷雾器、高射程喷雾机,未采用飞机、无人机等空中喷洒新设备进行防治。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林场应该多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后续力量,对这些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鼓励年轻人大胆主持和参与林业项目。在职称评聘方面,因林场处于艰苦边远地区,林场可向上级申请适当提高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放宽专业技术职位评聘条件。
3.2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国有林场应重视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良好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要围绕现代林业、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多功能森林经营开展科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搞好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要优化第一产业,依托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把林场建设成各具特色的林业长期科研和示范基地。
3.3 应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全场所经营的林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林地小班跟踪管理信息系统,对小班的造林时间、苗木种源、抚育措施、施肥品牌及施肥量、年生长量、生产成本等指标进行全程记录监控,为实现精细化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3.4 引用一些高科技、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
采用新型设备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减少安全隐患,而且可降低林业生产成本,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林场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把林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不断落实,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从而推进林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