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1-12-25于如信郎超男朱玉斌

南方农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工科机械

徐 乐 ,于如信 ,郎超男 ,朱玉斌 ,杨 东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当前,我国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飞跃式跨越,促使了多个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这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17以来,教育部不断加强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018年3月,教育部认定并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20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荐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10月底公布并认定《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不断摸索适应我国工科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模式[1-2]。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教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主要目标,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高质量人才。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740所,其中地方高校数量占普通高校总数的95%左右。在新工科建设指导下,目前地方高校机械专业开始高度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从现代科技发展出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促使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3-5]。但是,由于模式实施运行周期尚短,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欠缺全面考虑,尤其在社会、企业及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度方面还不够完善。机械专业作为重要的工科专业,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1 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教育、文化等建设提供支持服务、为本地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艰巨任务[6-7]。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点进行分析、分解,反推课程体系的构建,形成培养方案制定思路;方案制定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制定“适销对路”的分类分型培养目标,努力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接轨,注重和加强对学生专业方向的指导,在保持专业特点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大空间,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两者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在保证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设置第二课堂非学位学分,作为各类推荐和评比的参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创新竞赛活动,提高实践学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占比。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注重推广一体化课程建设,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课程对于更新新工科核心课程体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实现新工科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制定一体化课程除了将机械行业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作为重要教学内容,还要明确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一体化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的能力、技术与方法。在新工科背景下,原有的教学方案和模式不能完全实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机械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依托一体化课程建立符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可以结合机械行业和学校组织的各类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其中,不断深化一体化课程和教学的内涵。

2 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需要将高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与服务地方的需求结合起来[8-10],制定与社会需求对应的质量标准和方案制度,形成科学合理、贴合新工科内涵的评价机制体制,开展多形式、多角度、多方参与的监控与保障体系,完善过程监控和评价反馈闭合系统,促进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要、满足新工科要求。

2.1 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是面向地区经济需求,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人才,因此,对应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根据地方产业需求来确定定位目标[11-12]。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其地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长三角北翼重要中心城市,是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及能源工业基地。目前,地区对于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趋于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功能材料等产业交叉融合、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13]。因此,人才培养对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指标,结合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和毕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深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明确的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养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的高低等,作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目标。

2.2 构建多方融合的人才培养保障平台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落脚点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地方企业、科研机构等对于研发、制造、生产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保障平台构建中要体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教融合”的实施主体,将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创新教育主体等联合在一起,构建出多方质量保障平台。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充分意识到科教、产教、创教主体构成的多方融合监测和质量保障的优势,通过企业、科研机构、创新教育主体参与到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过程中,能够实现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的一致性,提前解决毕业生在踏入社会后遇到的困难和短板;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根据地方经济需求的转型和提升及时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

2.3 建立人才培养的监督与反馈闭合系统

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对在校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及发展定位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监督与反馈需要由多种利益相关的个体和群体参与进来,形成评价与反馈闭合系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在校学生、毕业学生、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科研指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督导队伍以及第三方等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符合新工科理念要求;在评价反馈过程中,综合考虑长远评价和即时评价,通过对科研机构、地方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等开展调查访谈、成果展示、工作成效反馈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3 结语

新工科理念提出以来,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在积极努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作为高校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主体,需结合新工科内涵、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地方发展需求等制定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法。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的监督,根据学校定位目标确定监督方法和过程,邀请多方利益群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监督考核,并根据监督结果构建反馈闭合系统,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工科机械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调试机械臂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简单机械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