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翠冠梨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1-12-25陈彩霞
陈彩霞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崇明 202150)
翠冠梨是上海市崇明区主栽果树树种之一,对促进崇明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崇明生态岛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崇明区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和栽培技术创新,推动翠冠梨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和高效生态发展,崇明翠冠梨产业成为上海梨产业的后起之秀,翠冠梨逐渐成了崇明绿色农产品的一张名片。
1 生产概况
崇明区位于长江入海口,由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组成,总面积约1 411 km2。据最新统计,2020 年崇明区经济果林面积约458 hm2,梨树种植面积约447 hm2,其中翠冠梨近400 hm2,总产量约1.07 万吨,主要分布在绿华镇、庙镇、堡镇和陈家镇等乡镇,约占崇明区经济果林面积的9.7%,其种植面积继柑橘、桃之后位列第3。崇明翠冠梨种植面积已超越松江区、奉贤区等传统梨产区,种植规模位居上海各涉农区第2。崇明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砂壤土资源,生产的翠冠梨汁水含量充足,味道浓甜并带有蜜香,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管理粗放、栽培管理标准化程度不够,导致翠冠梨品质参差不齐,影响崇明区翠冠梨的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指数。
2 发展前景及产业优势
2.1 自然环境优势
崇明区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期,种植翠冠梨速生快长,进入盛产期快,一般定植后4~5 年即可进入盛产高效期。崇明区冬季气候寒冷,低温充足,能充分满足花芽分化需冷量要求,同时早春回温快,且气候较稳定,进入生长期早,花期气候相对稳定,自然着果率较高。由于夏秋气温高、日夜温差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生产的翠冠梨清甜爽脆品质好。
2.2 市场环境优势
我国作为梨属植物中心起源地之一,现有14 个种2 000 余个品种,资源优势非常突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主栽品种单一、晚熟品种偏多和加工品种不足等问题[1]。梨果品种结构表现为早熟梨、中熟梨比例逐年增加,晚熟梨比例逐年下降。在早熟梨品种中,翠冠梨约占7.0%。发展早熟梨品种是南方的产业优势。翠冠梨不仅成熟上市时间早、品质好,而且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等优良特性,深受广大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喜爱。
崇明翠冠梨基本于7 月中上旬成熟,早于大多数食用梨种,且品质优良,迅速进入中国东南、华南等非梨产区市场,方便打入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东方梨主销区[2]。崇明地处我国南北方分界线,北方地区种植的梨种成熟较晚,翠冠梨鲜少种植,此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缺,翠冠梨占据北方市场的前景可观。同时,翠冠梨比西洋梨更受消费者欢迎,具备较强竞争力,尚存较大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崇明毗邻上海市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和高档消费人群,高品质翠冠梨的消费市场广阔。
3 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种植地块分散,管理粗放
崇明翠冠梨种植面积约447 hm2,种植面积67 hm2以上的主体仅20 个左右,其余主体的种植规模较小,地块相对分散。崇明翠冠梨主要分布在绿华镇和庙镇,两镇的种植面积占崇明区翠冠梨总面积的1/2;堡镇、新河镇、陈家镇、港西镇、港沿镇、城桥镇和竖新镇的种植面积分布均匀,7 个乡镇的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翠冠梨总面积的1/3;而三星镇、东平镇及向化镇等8 个乡镇和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少,其种植面积之和仅占崇明区翠冠梨总面积的1/6。相对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给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果品质量差异较大。
3.2 品质参次不齐,价格差异显著
由于管理基础不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经营理念、销售渠道差异较大,翠冠梨价格差别明显。部分合作社2020 年销售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销售情况较好的合作社,其翠冠梨价格可以达到10 元/kg 以上,甚至达到20 元/kg,而销售情况不佳的仅4 元/kg。品质佳、口碑好的合作社,翠冠梨上市不足14 d 就已销售完毕,而销售情况欠佳的合作社要30 d 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销售完毕。
3.3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劳动力减少、用工难和用工成本高等问题,且该问题日益严重,而上海市的农村劳动力短缺状况更加严重,尤其缺乏年轻劳动力。据了解,崇明区合作社雇工的年龄大多在60~70 岁,50 多岁在崇明区属于年轻劳动力,而到了农忙时期,即便出高价也一工难求。崇明翠冠梨在修剪、深翻施肥、喷药和采摘等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用工导致生产成本攀升,用工成本之高甚至超过生产成本的1/2。高额用工成本严重影响合作社收益,降低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翠冠梨产业的发展。
3.4 品牌多而杂,影响力不足
据调查统计,崇明区翠冠梨品牌有近20 个,基本都属于合作社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影响力,亟需通过建立区域公共品牌,严把翠冠梨品质,打造精品翠冠梨,提高崇明翠冠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5 生产者思想保守,缺乏创新
生产者按照自己最传统的经验管理果园,无论在生产还是销售环节都比较保守。生产者缺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勇气[3],不愿接受新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和销售方式。因此,亟需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寻求突破和创新。借鉴省力化栽培方式、绿色防控技术、农旅结合和网络直播销售等最新的生产销售方式,实现翠冠梨品质、园区管理及生产效益的提升。
4 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精品梨园打造与新业态培育结合,树典范
整建制打造高标准梨园,集省力化、机械化、特色化、生态化、数字化和效益化于一体,提高梨园现代化水平。注重梨园新业态培育,实现翠冠梨产业高附加值。借助专业化美学设计整体布局梨园,实现园区环境提档升级。园内果品科学搭配,成熟期交错互补,发展农旅采摘、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型果园综合体,达到园美、果香、人气旺、销路畅和收益丰的效果,为崇明翠冠梨产业、林果产业发展树立典范[4]。
4.2 标准化管理,提品质
崇明区大部分的翠冠梨树种植年限较长,最长的已超过20 年,种植模式基本一致,但精细化管理程度参差不齐。通过制定翠冠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章和品质标准、完善翠冠梨“减肥减药”技术方案及开展现场培训等工作,持续推广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措施,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广翠冠梨标准化栽培技术,实现翠冠梨品质的提升。
4.3 注重品牌建设,助销售
以崇明翠冠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翠冠梨产业发展,有利于培育崇明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提升崇明翠冠梨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建设更要注重品质提升,正所谓“无品质不品牌”,通过加强重点示范基地的监督指导和日常对接,通过技术标准的再推广、再落实,促进品质标准的再统一、再提高,逐步树立起崇明林果品牌的标杆。
4.4 加强理论技术培训,育人才
1)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以崇明区梨树种植大户、果蔬合作社负责人为培训对象,通过开展专家授课、现场指导、分组讨论、交流互动、观摩学习和技能比武等活动,让学员积极参与互动,主动学习交流;从种植管理技术到经营销售经验,从目前产业现状到未来发展趋势,拓宽眼界,取长补短,让农民真正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培养一批行业内的专业技术能手,并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推进、引导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加强技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利用参观学习、专业培训和科技入户等方法,让技术人员全面了解产业发展导向及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掌握翠冠梨种植、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重要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为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5]。
4.5 政策扶持,加动力
政府通过加大对翠冠梨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引导,为翠冠梨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尤其在新梨园建设、老梨园改造、新技术引进和品牌化打造等过程中,给予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翠冠梨产业发展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政府还要加快开发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积极应对果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如花期连续阴雨、黄梅天过长、夏季台风、冬季寒潮和疫情因素导致果品滞销等问题造成的严重损失,开发相应的险种给于基本的保障,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